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后期的猛将们:邓艾第二,第一名公认,第六居然是诸葛亮之孙

三国后期的猛将们:邓艾第二,第一名公认,第六居然是诸葛亮之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469 更新时间:2024/2/7 7:23:43

因为诸葛亮逝世在演义的一百零四回,所以这些后期猛将们空有一身本领,却只有十六回的空间可以挥洒,偶尔威武个一两回就消失了。

这也导致这些三国后期的人在都很现实,缺少爱才、惜才之心,遇到强大的敌将就想尽办法弄死对方,不像以前曹操一样,还会命令不许放冷箭。

1.文鸯

文鸯本名文俶,小名阿鸯,他是曹魏扬州刺史文钦的次子,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使用的兵器是钢鞭,这在演义中是独一无二的。在乐嘉城大显神威的那年,他才十八岁,也就如今的高三学生而已。

文鸯初登场在第一百一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当时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掀起了第二次淮南兵变,讨伐司马师;司马师忍着眼瘤手术,率军亲征,他采用傅嘏之计,分兵攻项城、寿春,司马师亲自率主力,进攻乐嘉城。

文钦文鸯父子只带五千兵来守乐嘉,两人决定趁魏军立营未稳,分两路突袭。那天黄昏,文鸯率二千五百人进行疯狂大冲锋:

原来文鸯军马先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鸯只望父到,以为外应:并不见来。数番杀到中军,皆被弓弩射回。

不过可惜文鸯那个糊涂老爹迷了路,无法和文鸯共同夹击,这时候魏军拥了上来,将文鸯身边的士兵杀散,只剩文鸯一人单骑逃走,但就是在这边才显示出文鸯最猛最威风的一面:

背后数百员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自退。鸯复缓缓而行。

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 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

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

无论是“缓缓而行”或是“鼠辈何不惜命也!”这几个描写,都将这位十八岁的人间凶器,凶猛、嚣张的一面,写得栩栩如生,罗贯中还特别给了文鸯一首诗,将他与赵云并列:“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文鸯这场冲锋比较吃亏的地方就是——没有宰掉任何一个有名有字的将领,杀的都是杂鱼,不过司马师倒是为此间接送了命。

当时文鸯杀进魏军大营,无人可挡,司马师大惊之下,眼球从瘤的手术创口迸了出来,血流满地,也就在这场叛乱平定之后,司马师还没来得及回到洛阳就病逝了。

文鸯的这场“乐嘉大冲锋”倒也不全是罗贯中的小说创作,在《汉晋春秋》中也有几乎相同的记录,只是没有后面他以一当百的撤退场面而已。 不过和赵云在长坂坡所向无敌不同,文鸯在乐嘉城是有遇到对手的。

2.邓艾

邓艾和文鸯一样,都是在第一百一十回初登场,当时他的职位是兖州刺史,傅嘏建议由邓艾当前锋去攻打乐嘉城,傅嘏给邓艾的评语是“足智多谋”。

不过事实证明,邓艾并不是只有大脑而已。

正当文鸯在魏军大营中左冲右突,威风无比时,只有邓艾可以绊住这个少年:

鸯纵马看时,只见一军行如猛风,为首一将,乃邓艾也,纵马横刀,大呼曰:“反贼休走!”鸯大怒,挺枪迎之。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

也就靠着邓艾拖住文鸯,魏军才能将文鸯带来的兵给杀散。话说邓艾能与文鸯大战五十回合,就算文鸯已经杀了一整晚,有点疲倦,但邓艾的武力也绝对没差太多。

邓艾第二次展现他的武功是在第一百一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才,托屯田姜维避祸”,那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中原,目标是洮阳,魏国这边则由邓艾和司马望搭档防守,邓艾先用计射杀了夏侯霸,又用地道之计杀败姜维。

姜维只好分兵,他自领部队在洮阳牵制邓艾,由张翼攻打祁山。于是在洮阳这边,两位天生宿敌展开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交锋:

维自引兵到侯河搦邓艾交战,艾引军出迎。两军对圆,二人交锋数十余合,不分胜负,各收兵回寨。

话说邓艾在演义中出场,也不过就是从第一百一十回到一百一十九回总共十回,但因为集中在与姜维的对抗上,因此算是后期将领中戏份很多的,而且依罗贯中“胜利尽归一人”的造英雄方式,邓艾几乎是抢走了很多在历史上属于陈泰或郭淮的功劳,姜维甚至评论邓艾布阵的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可以说是很强的描写了。

3.邓忠

邓忠,邓艾之子,他的个人秀在第一百一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取长城伯约凿兵”,那是姜维第五次北伐,姜维率军将司马望围在长城中,这时候:

正攻打之间,忽然背后喊声大震,维勒马回看,只见魏兵鼓噪摇旗,浩浩而来。维遂令后队 为前队,自立于门旗下候之。只见魏阵中一小将全装贯带,挺枪纵马而出,年约二十余岁,面如傅粉, 唇似抹朱,厉声大叫曰:“认得邓将军否!”

维自思曰:“此必是邓艾矣。”挺枪纵马而来。二人抖擞精神,战到三四十合,不分胜负。那小将军枪法无半点放闲。

维心中自思:“不用此计,安得胜乎?”便拨马望左边山路中而走。

话说“面如傅粉,唇似抹朱”这八字曾是马超的形容词,邓忠以半个龙套的身份能有这样的形容算是非常了不起了。再说邓忠与姜维一战,双方战平,姜维使用回马箭还是被邓忠闪过,可见得邓忠武力是很了不起的。

邓忠的结局不太好,他后来跟父亲邓艾一起征蜀,最后父子二人一起被田续杀害。

4.徐质

徐质,魏国辅国将军,使一把开山大斧,演义中的形容词是英勇过人。

徐质是在第一百零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废曹芳魏家果报”中登场,当时姜维二伐中原,魏国左将军郭淮请求中央支援,徐质自告奋勇前往,于是司马师就命徐质为先锋,司马昭为大都督,前往迎击蜀军,双方会战于陇西董亭:

军至董亭,正遇姜维,两军列成阵势。 徐质使开山大斧,出马挑战。蜀阵中廖化出迎。战不数合,化拖刀败回,张翼纵马挺枪而迎;战不数合,又败入阵。徐质 驱兵掩杀,蜀兵大败,退三十余里。司马昭亦收兵回,各自下寨。

虽然廖化和张翼并不是什么猛将,但两人出现时间够长,也都挑死过几个有名有姓的将领,因为廖化和张翼在后期算是蜀汉中坚人物了,而这两人都是几回合内就被徐质打败,这对蜀军的士气影响太大,所以姜维决定设计杀徐质。

姜维假装在铁笼山运粮,引徐质来劫,然后以火攻烧去大半魏军,最后徐质只能匹马突围,结果:

正奔走间,前面一支兵杀到,乃姜维也。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坐下马, 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

可惜徐质虽勇,但毕竟不是文鸯那种万夫敌,可以一个人杀出血路。这也是我前面所说的,蜀汉阵营其实很不爱才,遇到敌军猛将就用火箭射,要是曹操当年也这样,赵云和阿斗早就变成烤肉了。

正史中徐质没有和张翼、廖化交手,但却曾击毙另一位蜀汉名将张嶷。徐质的官位只有魏国讨蜀护军,应该还没有到辅国将军那么高的位置。

5.傅佥

傅佥第一次登场是在第一百一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取长城伯约凿兵”,他和蒋舒都是姜维新选拔的川将,两人都是“颇有胆勇”,受到姜维重用。

那是姜维第五次北伐,首要目标是在长城的司马望,两军在城外列阵,一阵叫骂之后,将领们就来单挑了:

言未毕,望背后王真挺枪出马,蜀阵中 傅佥出迎。战不十合,佥卖个破绽,王真便挺枪来刺。傅佥闪过,活捉真于马上,便回本阵。李鹏大怒,纵马轮刀来救。佥故意放慢,等李鹏将近努力掷真于地,暗掣四楞铁锏在手;鹏赶上举刀待砍,傅佥偷身回顾,向李鹏面门只一锏,打得眼珠迸出,死于马下。王真被蜀军乱枪刺死。

傅佥的兵器“四楞铁锏”也是三国演义中独一无二,锏和鞭类似,都是钝兵器,一般来说锏是四角形,鞭是六角形,两者都没有刃或尖端,纯靠重量取胜,所以李鹏才会被打得眼珠迸出来。

话说傅佥在这边挟一将、杀一将的本事,已经可比美当年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的本事,在武将贫乏的后三国算得上是一条好汉。

傅佥的便当也领得十分华丽,那已经是第一百一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魏军大举伐蜀,傅佥与蒋舒共守阳平关,傅佥出城攻击时,蒋舒投降,于是:

(傅佥)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魏兵四 面合来,将傅佥围在垓心。佥左冲右突,往来死战,不能得脱;所领蜀兵,十伤八九。佥乃仰天叹曰:“吾生为蜀臣,死亦当为蜀鬼!”乃复拍马冲杀,身被数枪,血盈袍铠,坐下马倒,佥自刎而死。

在正史上,傅佥的父亲是傅彤,荆州义阳人,是刘备荆州兵的班底之一,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军包围,力战而死。傅家父子两代都为国尽忠而死,连司马炎都下诏褒扬。这理论上弘扬忠孝节义的《三国演义》最喜欢的内容,但演义中却完全没提到此事中,不知道是不是罗贯中漏了。

6.诸葛尚

诸葛尚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之孙,诸葛瞻之子,他登场在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邓士载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那年他才十九岁,演义给他的形容是“博览兵书,多习武艺”,俨然是个少年英雄。

当时已经是蜀汉存亡之秋,邓艾率军偷渡阴平,直趋成都,刘禅于是哭哭啼啼地求二代武侯、驸马兼行军护卫将军诸葛瞻出战,诸葛瞻内举不避亲,用自己的儿子诸葛尚为前锋,前往绵竹迎敌。

诸葛瞻父子先用诸葛亮的木像吓败邓忠、师纂的部队;邓忠、师纂受到邓艾训斥,又带兵来战:

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诸葛瞻指挥两掖兵冲出,撞入魏阵中,左冲右突,往来杀有数十番,魏兵大败,死者不计其数。师纂、邓忠,中伤而逃。瞻驱军马随后掩杀二十余里,扎营相拒。

这是一场相当惊人的胜利,诸葛尚以一敌二,还击败邓忠、师纂二人,可见诸葛尚的武力还在邓忠之上。若依演义中武力的“交换率”,邓忠曾战平姜维,姜维曾战平邓艾,邓艾曾战平文鸯,即邓忠=姜维=邓艾=文鸯,结果诸葛尚的武力还在这四人之上!那更遑论姜维还曾经战平过老赵云,换言之诸葛尚战力在老赵云之上,可能还有赵云全盛时期的战力!

可惜诸葛尚毕竟不是赵云,最后绵竹一战蜀军战败,诸葛尚冲入魏军中战死。

诸葛亮大约四十五岁时才生下诸葛瞻,当诸葛亮死时,诸葛瞻才八岁,所以灭蜀之战时,诸葛瞻约三十七、八岁,有个十九岁的儿子是合理的。可惜,若诸葛亮早点有这个强大的孙子帮他效力,就不用依靠张苞这种会自己摔到水沟里死掉的将领了,只能说男人虽忙于工作,家里的事还是要做,提早生小孩,才能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

(完)

推荐阅读:

诸葛亮以严刑峻法治国,为何百姓毫无怨言?

刘禅痛恨诸葛亮才屡次否决为其立庙的提议?阴谋论不可取

神秘的左慈究竟是仙人,还是魔术师?他的飞升是真是假?

诸葛亮对马谡有不能描述感情,所以才那么宠幸他?

姜维与诸葛瞻争执的前奏:刘虞公孙瓒之争

更多文章

  • 赵云的身后事,以及赵家的结局-虎父无犬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字子龙,建兴七年卒,追谥顺平侯。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三国时代的官位,并没有那么搞父死子继那一套。但赵云的长子赵统能当到虎贲中郎将,显示出刘禅对赵家的信任是相当高的。赵统的年纪应该小于刘禅,而且赵云直到建安十九年都还没有成家。所以赵统最早应该出生

  • 哪有什么锦囊妙计:解析三国那些刺激惊险的名场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盘点三国锦囊妙计,魏蜀吴三国地图,三国1-84集完整版

    曹操被董卓一问,愣了一下。一般人慌乱间不是手脚发软,不知所措,就是一不做二不休豁了出去。但曹操毕竟是曹操,只见他双膝一跪,奉上宝刀,说:“我有一口宝刀,献给恩相。”董卓一看,这把刀果真是宝,便欣然收下。曹操化险为夷,脱离现场。这是小说情节,但是曹操的应变本事,却非虚构。在正史里最有名的是曹操三十八岁

  • 荀彧能豁出性命维护残破不堪的汉室,为何不直接推翻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荀彧为什么要帮曹操又要反曹操,荀彧发音,荀彧的千古名言

    简单交代一下时代背景,三国并非正式的朝代,本文泛指东汉末年地方群雄割据的时代。荀彧(163-212年)是曹操的首席谋臣。在世家大族当道的时代中,出身乃是曹操的软肋。因此曹操除了看重其荀彧的见识及头脑,而荀彧背后显赫的颍川荀氏家族,更为曹操如虎添翼。荀彧为曹操处理内政,向他举荐贤才;对外他也是曹操的军

  • 咸阳塔儿坡秦墓 发现战国晚期墓葬385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赵旭阳介绍,项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塔儿坡村东,是咸阳市土地储备中心储备地块,东邻咸阳市钢管钢绳厂分厂,西邻丽景苑小区,北邻化纤路,占地面积约3.2万米(约48亩)。1995年,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该项目东侧的咸阳市钢管钢绳厂分厂建设,发掘清理战国晚期墓葬381

  • “春秋战国”是啥朝代?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时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朝代,春秋战国前后分别是什么朝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时期。直到现在,我们依旧可以读到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可以通过史书领悟学习这个时期璀璨的思想,比如著名的“百家争鸣”。可以说,这个时期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古老的时期,但它却将中华文明推向了巅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著名的时期,很多人却很疑惑。因为在它之前的朝代,例

  • 诸葛亮在历史上,为何有如此独特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先生在北伐前呈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是读书时代的必读经典,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在奏表中告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亦回顾了与先帝刘备的经历,句句情意真切。《出师表》并没有像《岳阳楼记》般的华丽辞藻,我们不难发现其历史价值远高于文学价值——让后人可以正面了解这神化了的人物。诸葛亮一直是“智慧”

  • 范蠡富甲一方,大儿子却因为心疼钱,害死了弟弟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范蠡范蠡离开了越国之后去了陶邑,陶邑是宋国的地盘,是一个十分富足的地方,战国时期,宋国被齐国所灭,同时五国联军又几乎没掉了齐国,陶邑成了很多诸侯争抢的地方,其中争夺陶邑最出名的两人就是赵国安平君李兑和秦国的穰侯魏冉。陶邑之所以如此抢手,也从侧面证明了陶邑的富饶。[var1]范蠡范蠡在陶邑

  • 荆州懒人包:刘备集团与孙权集团到底谁是谁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打孙权大结局,荆州属于刘备还是孙权,曹操刘备死后孙权为何不能统一

    刘备被“借荆州”嘲讽了千年,真是千古冤案,今天继续中篇“失荆州”。211年益州的刘璋听闻曹操意图征讨汉中之主张鲁,便听从谋士法正、张松之计引刘备进入益州,遣刘备至前线葭萌关,剿灭张鲁夺取汉中,好阻挡曹操。然而曹操、刘备都未征讨汉中,刘备更是在益州收买人心,212年12月刘备想夺取益州的计划穿帮,便以

  • 战国最强说客:从一事无成到六国卿相,苏秦逆势上扬的那些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战国时期,七国之间的关系,因为争霸问题。而随时出现各种变动,彼此间的政治联盟与军事打击,总是有不确定性。但是自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开始逐步成为山东六国最大的威胁时,联盟的形势开始出现具体化。面临强势的秦国的攻伐,深受其害的韩赵魏三国,逐步出现力不能支的困境。急需要一个联络人,重新组合一个联合体,

  • 曹爽投降司马懿,虽然人傻,但埋下了魏国将不姓曹的种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曹爽最后的希望曹爽看到了司马懿上奏皇帝的奏章,没有给曹芳看,同时他也手足无措,在做艰难的思想挣扎。根据《干宝晋纪》记载,曹爽暂时决定让皇帝圣驾住宿在伊水南侧,伐木制作防御的鹿角,并且率领甲兵几千人承护卫。[var1]根据《魏末传》记载,司马懿告诉司马孚,陛下不可以在外露宿,于是催促人送去帐幔,食物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