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陈胜吴广失败后,以为项梁、项羽为代表的六国旧臣们成为了天下反秦的主力,他们纷纷拥立原先六国的王族后裔,以此收聚人心,扩大势力。
[var1]
项梁和项羽起义
所以,与其说是秦亡于秦末的农民起义,不如说是秦亡于六国贵族们的复国运动。
然而神奇的是,短短几年后,刘邦也效仿秦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汉朝。
可是原本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六国贵族们,却在汉朝销声匿迹,也不见他们像当年抗拒秦朝那样抗拒大汉,这到底是为何?
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不过就是因为一句话,跟着刘邦有肉吃!
当年,秦朝之所以短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激过快地实行郡县制,没有一丁点的缓冲期,直接将六国旧贵族的封地彻底废除了。
[var1]
不仅如此,秦国将这些旧贵族的封地废除后,却没有给这些人安排适当的位置,秦国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将这些人吸纳进自己的队伍中。
此其实六国的那些士族文人,他们其实并不在乎秦始皇灭六国的问题,之前不也是很多六国人士跑到秦国当官吗?
商鞅,吕不韦,李斯这些可都不是秦国人,其实这些人他们在意的是我们如果帮助你,你能给我们什么好处。
但是很显然,秦始皇不仅没有给与他们想要的好处,反而将他们的一切都拿走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引发了旧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才有始皇帝刚死,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国贵族复国运动。
因为,秦朝虽然一刀切废除了所有的封国,但是之前这些旧贵族的人脉和关系都还在,虽然不当官了,但是势力还在。
[var1]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而且,相比较于秦朝派来的陌生而严苛的秦国官吏,原先六国的老百姓更愿意听信原先旧贵族的领导,毕竟在他们看来,这些和自己言语相通的旧贵族才是自己人。
这也能侧面证明了,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的重要性。这对于六国的贵族而言的。
对于六国的百姓来说,秦法实在太过严苛,秦国能得天下并靠的是法家的完备法律和带有强烈扩张性质的军功制度。
但是,这种能动员全国国力的战时体制,到了和平时期却无法适配社会的发展。
就如同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其在苏联刚建国、内外交困时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是到了后期却逐渐僵化,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陈胜会在大泽乡会喊出那句“天下苦秦久矣”的口号。因为有识之士都已看出关东诸国从上到下都对秦国的统治不满,就差那么一颗火星点燃了。
[var1]
陈胜吴广起义
而汉朝在建立后,并未像秦朝那样全面铺开郡县制,而是采用了郡国并行制度。
因为,虽然始皇帝兼并六国为一家天下,但普通民众的骨子里并不理解认可这个大一统的概念,他们依然保持着战国时期的思维,即回到故国,效忠本国君主。
而汉朝这种郡国并行的制度,既着力采用郡县制,又留下了国的概念,会最大限度的降低原来六国百姓的抵触情绪,最大限度的实现生产秩序的恢复。
虽然从本质上说,战国分封都是异姓贵族,他们独立成体系,是一个真正国的概念,汉初分封为同姓,是皇帝要靠家族势力维系统治,已经不可能再有战国时期那样完全独立的体系了。
但是,老百姓并不在乎这个,他们只觉得之前的日子又回来,不需要再忍受秦国严苛的法律了,当官的也都是自己本乡本土的自己人。
而且,这种程度的半独立实体足够应付那些六国士族的做官需求了。这种做法也是间接将社会不稳定因素吸纳进自己的队伍中,维持社会稳定。
[var1]
西汉初年诸侯分封地图
尤其汉初的时候,西汉的统治者们以黄老之道治国,国家不再折腾百姓了,百姓也想要和平,六国遗族们就算想造反也失去了群众基础,自然搞不了复国。
这是六国贵族在汉代不再搞复国运动的主要原因。
其次,经过秦末的起义浪潮和后来的楚汉战争,原先六国贵族的复国力量已经被削弱很多了,和秦末之时,已远不可同日而语。
六国在秦朝末年已经集中爆发过一次了。基本上把所有残存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进去了,资源和野心都已经消耗完了,在汉朝建立之后就没有那么多资源和野心了。
[var1]
项羽分封诸侯势力图
比如当年的齐国,就因为屡次反叛,被项羽带兵围剿多次,损失惨重,力量被削弱很多。
并且,汉初分封的时候,也是不断地分解原先的既有封国,而且这些刚被分封的异姓王和同姓王。为了维护自己的地盘,自然会打压原先的六国旧势力。
经过这么多的打压,六国贵族的势力自然是一落千丈,自然不复秦末时的风光和威望。
便是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实行强本弱末的政策,把东方六国旧族十多万人迁徙到关中。
[var1]
汉高祖刘邦
这样做,既充实了关中,减少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又削弱了东方诸侯国的实力。让六国旧族与时代所居之地分开,消除了他们利用旧地旧民起事的机会。
六国的贵族们被迁徙到人生地不熟的关中,失去了和六国网民的联系,他们失去了一呼百应的基础,就没法翻起浪来。
而且经过秦末战争,原先的一些六国有识之士也逐渐认识到大一统才是大势所趋,比如像张良这样的原先的六国旧贵族,也逐渐认识到六国再也难以恢复,投靠新兴的大汉了。
所以,原先的六国贵族经过秦末的一番大折腾,要么损失殆尽尸骨无存了,要么认清形势,明白白六国实在没法恢复,在投靠刘邦做大汉的功臣了。
这也是为什么都说汉承秦制,结果秦二世而亡,汉却能延续四百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