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代、唐代、明代被宦官干政所扰,为何宋代可以避免宦官弄权?

汉代、唐代、明代被宦官干政所扰,为何宋代可以避免宦官弄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315 更新时间:2023/12/19 9:51:46

代一直是我国封建朝中特立独行的那一个,商业蓬勃发展,官场重轻武,重视分权,问题在一片繁荣之下被掩盖。

而与其它大一统王朝完全不同的一点是,宋代没有出现过宦官弄权的现象,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宦官,为会在歌舞升平的宋代失去干政的机会呢?

其实,宦官的权力与皇权是呈正相关的,皇权愈强,宦官掌握权力的可能性便越大,当然前提必然是皇帝怠政,否则宦官也没有插足权力的机会。那么,宋代宦官是如何被镇压的呢?

一、得天独厚

宦官是封建王朝的特殊产物,他们深居内宫之中,侍候宗室子弟后宫嫔妃,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既然是皇帝身边的贴身“管家”,宦官就难免会接触到权力的核心,与官员们的往来也逐渐建立起来,这是日后参与朝政的先天条件。

在封建王朝中,宦官经充当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纽带,皇帝身边的宦官在朝中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这是宦官这一身份所带来的便利性使然。

在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之下,一旦皇权疏于对朝政的把控,那么宦官便就有了可乘之机。当然,外戚势力也是左右宦官权势的一股力量,宫廷内部的博弈与封建王朝的国运紧密相连。

不过在宋代,自太祖皇帝始,就严格限制宫廷之内宦官的数量并严禁宦官干政,再加上朝堂之上群臣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皇权也受到一定监督,所以宦官就没有插足的机会。

二、皇权簇拥

宦官干政的前提是有权力的依靠,而皇权正是宦官们借以利用的工具。既然是皇权的簇拥,那就要有被利用的价值。皇权利用宦官的目的有很多种,更多地是出于对身边人的信任。

封建王朝的政治体系中,皇权与臣权的博弈从未停止,而皇权手中的筹码显然更多,而宦官就是其中一块。

为了压制相权,监督百官,宦官便成为制约官员的存在,这在明朝得到充分体现,例如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皆是由宦官掌控。再有就是外藩入主的皇帝,急于培植自己的势力,而身边的宦官自然是不二人选,这一点在藩镇割据的唐代有所体现。

至于在幼帝登基时出现的权力空缺,也是宦官势力加入“战局”的时机之一,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乱政,以及唐末宦官决定皇帝废立等现象,都是宦官左右朝政的充分体现。

三、体系成熟

宋代时,朝廷的官僚体系比较成熟,所以并没有宦官施展的空间,文官系统达到空前完备。宋代科举取士大规模扩招,官员数量前所未有,每项职权都有数名官员共管,职能相互交叉又相互制约。

虽说冗官、冗费的积弊让宋朝的财政不堪重负,但是宋代商业发展水平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完全可以支撑起庞大的官员规模。至于宦官,连皇帝有时候都会被群臣的上谏而管住,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宦官。

有时候皇帝一个微小的错误行为,都会成为文官们劝谏的事由,更别提宦官在背后弄权。虽说宋代热衷于分散官员手中的权力,但是皇帝与臣子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即使是批评皇帝的奏折,只要不过线也会被容忍,甚至被采纳。

在成熟的官僚体系之下,宋代宦官只能本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妄图弄权更是天方夜谭,况且宋代没有出现过幼帝登基的情况,中央基本没有出现过权力真空的情况。身在宫廷之内,宦官又怎能借助皇权之手作威作福呢?

与汉、唐、明不同,宋代没有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其核心还是在于宫廷之内对宦官人数的限制,虽然到后期限制有所放松,但总体上宋代的宦官规模远不及其它几个朝代。而宦官赖以弄权的皇权也在宋代受到严密的监督。

皇帝手下有足够多的官员帮助自己处理政务,且职能相互交叉又需要相互协助,这就使得皇帝对下属有足够的信任,在权力的制约中凸显出皇权的重要性。

文官连皇帝都不放过,后宫之人更是无所遁形,宦官也就没有了干政的机会,一举一动都被纳入到群臣的监视之下。

宋代没有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最重要地是皇权与臣权的相对平等,朝堂之上出现不同的声音,彼此之间相互制约,而宦官自然也被纳入这个体系之中。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宋代没有出现幼帝登基的情况,朝中没有权力真空,自然也就没有宦官崭露头角的地。

参考文献:《宋史》

更多文章

  • 身为唐玄宗最不喜爱的一个女儿,她做了什么让玄宗对她感到愧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女儿永乐公主,如何一句话评价唐玄宗,后人是怎么评价唐玄宗

    军事力量强大,再加上外交方面的广阔,使得当时的唐朝名望达到了一个顶峰,各国使团都纷纷来到长安城去拜访大唐皇帝,同时也想参观一下这座雄伟壮阔的长安城。对唐代人们之所以推崇它,是因为他们当时的社会风气非常开放。我们都知道男尊女卑,这种思想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在唐代的时候,女子无疑拥有着非常尊贵的地位

  • 在正史上不被承认的王朝,王莽的新朝、武则天的武周均在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岁月当中,除去被史书记载过的王朝之外,在正史之外,仍然有许许多多的王朝不被承认,甚至很多王朝都是不为人知的存在,它们共性则在于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南明在这些王朝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南明。在现代的许多历史书上,似乎从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后,明朝就彻底灭亡了。但实际上在

  • 李世民是千古君王,背负杀兄杀侄的名声,为何单独独留下他侄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上李世民有没有杀他侄女,唐砖里李世民的侄女,李世民侄女李长歌在历史上存在吗

    “无字碑头携满字,谁人能识古乾元”,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开创贞观盛世,堪称圣明君主。但在后世的史书记载中却始终有个污点无法抹去,那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通过武力夺取皇位并且杀掉了自己的两位兄弟。那么,对于他的侄子和侄女,李世民又是如何处理的呢?01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女数量很多,据记载,太子李建成共

  • 李世民只派他打了一仗之后就弃之不用,后人却视他为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后人有山东的吗,李世民后人,李世民最信任的三个人

    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由于他知人善察,从不在乎英雄出身,凭此创造了历史上的一段又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但是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皇帝的唐太宗当然也不能避免一生不犯错。唐朝初期,他派苏定方打了一次仗之后,虽然册封了人家,但是却没有重用而是将其弃用,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李世民驾崩后,苏定方

  • 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这个殊荣背后有哪些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突厥内部矛盾重重,加之天灾影响,昔日强大的突厥出现乱象,唐太宗抓住机会,派李靖、李世绩、柴绍、薛万彻等率兵10万,分道进击。贞观四年,大破东突厥,并将颉利可汗生擒活捉,押解长安,东突厥灭亡。原来臣属于突厥的西北诸蕃都归顺唐王朝,他们请求太宗上尊号为“天河汗”。唐王朝从此建立

  • 杨贵妃和男子暗生情愫,担心被发现,误打误撞发明一物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香港老片杨贵妃,杨贵妃tvb,惊艳绝伦的杨贵妃

    在我国古代,有非常著名的四大美女,分别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它们分别代表着西施、王昭君、貂蝉以及杨玉环。不过,说起来她们四人的结局都不算好,可能这就是红颜薄命吧。对于杨玉环来说,在前期可谓是享尽荣华富贵,深受宠爱,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在遇到杨玉环后,便开始沉迷于其美

  • 玄武门之变中,为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的十个功臣,最终都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怎么记载下来的,易中天讲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李世民实力

    《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记载:“六月四日,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人,入玄武门讨伐李建成,李元吉,平之。”在此过程中,李世民差一点被李元吉夺去小命,幸好尉迟恭及时赶来一箭射死了李元吉,救下了他。这是李世民一生中最胆战心惊的大事

  • 武则天孙女墓在陕西出土,金银堆里竟有一男子白骨,这是咋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17岁孙女墓发掘,武则天秘史宰相孙女,武则天孙女安乐公主

    关于武则天的传说和故事一直在流传,从宫女到皇帝,她的经历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而关于武则天后代也有很多的故事,她的儿女乃至孙辈不好的遭遇都与她有关。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去世的时候仅仅17岁。1960年,陕西的村民发现一座古墓,将事情上报后,专家对这个古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如何排名选人?不仅与玄武门之变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凌烟阁24臣排名,玄武门之变里的凌烟阁功臣,凌烟阁和玄武门谁厉害

    这24个功臣是李世民根据他们对于唐朝的贡献所评选出来的,当然,李世民设立凌烟阁的初衷,绝对不仅仅只是为了怀念这些同他打下天下的功臣,这其中还蕴含了他的多层政治目的。既然凌烟阁的功臣都是由李世民选拔出来的,那么这些人的入选与李世民的喜好则有着必然的联系。此外,很多人还认为,李世民之所以建立凌烟阁,主要

  • 创立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其实也曾经犯下这些过错,细思极恐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为啥能治贞观盛世,李世民在何时改元贞观,李世民贞观之治真实历史

    一罪:篡改历史:李世民在位期间,无数次看起居注,此期间还大量修改实录,甚至连李渊的功绩和李建成的功绩全盘抹杀,成为历朝历代君主在位期间看起居注的第一人,更是中国改史第一人。最大的莫过于称当初起兵造反是李世民自己的主意,李渊不从,李世民用计将其父灌醉和宫人睡了一夜,李渊起来后被迫造反。李世民当初才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