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看到这个句子,就会想到荆柯。该句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书中对荆轲刺秦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var1]
千百年来,荆轲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刺客被当作勇士,而被人们千古称颂。但如果仔细回顾中国历史,知名的刺客绝非荆轲一人,千古传颂的著名刺客稍稍罗列就有五人,据史书记载,此五人中有三人刺杀成功,一人刺杀不成伏剑自杀以谢主公知遇之恩,只有荆轲一人刺杀不成反被对方侍卫所杀,从任务的完成程度上来讲,荆轲是最差劲的,而且他临死时说的一句话也让后人吐槽无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其今义为:之所以刺杀没能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荆轲想要活捉了秦王逼他交还侵略的诸侯国的土地。
那么荆轲没能刺杀成功秦王,是因为荆轲的剑术不行,武功差劲还是有别的原因呢?
[var1]
对此,历来有多种说法。
有人认为,荆轲刺秦是不得已而为之,吃了人嘴软,拿了人手短。刺秦并非他真实所愿,他并未尽全力。
[var1]
第一个条件倒不是什么难事,但第二个条件太子丹却感觉到十分为难,毕竟太子丹还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又怎么能杀了樊於期取其首级献于秦王呢?
荆轲遂将此事说与樊於期听,谁曾料樊於期恨秦王政入骨,当下拔剑自刎以成全荆轲刺秦大计,荆轲始得此二物。但仍未行动,太子丹又催他时他说他想等一个队友,以助他一臂之力,但秦王此时已攻占赵国,打到燕国边界南边,太子丹等不到荆轲队友到来,自己找了一位年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与荆轲同行。
不想秦舞阳上殿见到秦王政的威仪被吓到脸色灰白,双脚不能行走,遂令秦王生疑,只让荆轲一人近前献图,图穷匕见,荆轲刺秦未果反被秦王斩断腿,继而被侍卫所杀。
[var1]
结果当然是失败了。
[var1]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荆轲有胆有识,他并不是找借口不想去,当他提出两个条件时,太子丹为取樊於期首级而犯难,是荆轲主动找到樊於期,说出他的计划,那么他为什么要跟樊於期说这件事呢?如果他只是为了提出两个太子丹达不到的条件,太子丹都放弃了,他又怎么会主动找樊於期说这件事呢?原因只有一个,他也想让樊於期达成这个愿望。
所以说荆轲刺秦王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个说法并不成立。
[var1]
还有一种说法,荆轲剑术不及秦王。
这个说法的依据是荆轲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却被秦王扯断而挣脱,二人绕着大殿的柱子好几圈,众臣失色,有太医将药袋砸向荆轲,秦王得以时机,用剑斩断荆轲一条腿,继而又刺荆轲七八剑,最后被冲上来的侍卫所杀。
那么荆轲为什么不一刀刺向秦王呢?而是要抓他的袖子呢?只因为太子丹在荆轲走时说的这番话: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意即令荆轲效法五百年前鲁将曹沫胁持齐桓公以逼其退还鲁国土地一事,而劫持秦王以退还所占各国土地,并写下不侵犯燕国的保证书,如秦王政不肯就范再刺杀。
[var1]
太子丹不是一个好政客,首先他回到燕国后并未有联合六国抗秦之志,而是想着刺秦以示燕国威仪,乱秦朝政,他根本就没看清形势,秦王政不同于齐桓公,他是要做天下霸主,而并不是看上哪国的哪片土地,他是有要统一六国的雄心壮志,又岂能被一个刺客的胁持所改变呢?
[var1]
而且他给荆轲居然找了一个十三岁只有匹夫之勇的秦舞阳作队友,未等近秦王身,“钟鼓并发,群臣皆呼万岁。武阳大恐,两足不能相过,面如死灰色。”就被秦王的威仪吓得面色灰白,使秦王起了疑心。太子丹太过心急了,这么大的事情,应该是强强联手方有胜算之事,而太子丹心急冲动,不具备一个政治家沉稳、耐性的素养。
太子丹决策的失误使荆轲的行动目标出现了偏离,如果他只得到一个命令,就是刺杀秦王,要知道荆轲手上的匕首是用毒药煮过的,见血封喉,只要刺中秦王,秦王就会没命。
太子丹的愚蠢害了荆轲,也最终害了自己。
[var1]
历史上五大知名刺客——荆轲刺秦王,专诸刺吴王僚,要离刺庆忌,聂政刺侠累,豫让刺赵襄子,三位成功,两位失败,其中就有荆轲,但荆轲虽败犹荣,名扬千古,那么为何荆轲的名气最大呢?
[var1]
不为别的,因为刺杀的对象不同,庆忌、吴王僚和侠累、赵襄子虽也都是王公贵族,但在历史上远不及秦始皇的影响力大,况秦王本身文武双全,敢于刺杀秦王的勇士,本身也值得人敬佩。
作为反抗强权的精神代表,荆轲所代表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历史事件本身,因为任何时代都需要荆轲这样一种不畏强权的精神。
[var1]
饰演荆轲的演员中,还是最喜欢刘松仁版的,他眼神中有一种绝决、坚定的力量,有那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死士精神,后来又看刘烨版的,感觉上有些忧郁气息太浓,而张丰毅版的荆轲咋看也没有一点侠气,话说还有刘德凯版的荆轲,虽然没有看过剧,但一想到软绵绵的台湾腔,顿觉无味,耿乐版的更是毫无感觉。
[var1]
唯爱刘松仁版荆轲,他将荆轲视死如归、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怒而色不变之神勇表现得非常贴切!
你认为荆轲刺秦败在哪里呢?你觉得哪位演员的荆轲更符合你的想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