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先说文种,当年勾践兵败会稽,派文种向吴王夫差请降,夫差起初并不同意,文种向勾践建议可以通过美女跟金钱贿赂吴国的太宰伯嚭,因为伯嚭这个人很贪婪,可以用利益来诱惑他,如果伯嚭能替我们说话,那么这样或许可以改变夫差的想法,于是勾践听从了文种的意见,花重金收买了伯嚭,伯嚭收了越国的好处,果然替越国说话,最终让夫差同意了勾践的请降,放勾践回了越国,回到越国之后勾践将国事交给文种打理,文种不负勾践的期望,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将整个越国打理的井井有条,为后来越国灭吴的战争打好了基础。
[var1]
至于范蠡,从刚开始勾践打算攻打吴国时就很有先见之明的表示反对,认为不应该出兵,但是勾践坚决出兵,最终导致兵败,兵败之后,范蠡又出主意让越王请降,最终在文种的操作下勾践得以全身而退,之后范蠡还作为人质在吴国待了两年,后期勾践攻打吴国,范蠡一直是作为重要的人物参与其中,可以说范蠡对勾践最终反败为胜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var1]
因此范蠡跟文种是一直被人们所熟知的,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对勾践灭吴也同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却远不如前两人,很多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此人就是越国的大夫逢同。
上文说到,勾践请降之后,获得夫差的同意就重新回到了越国,回国后的勾践立志要灭掉吴国,一雪前耻,因此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时时不忘之前的耻辱,甚至亲自劳作,跟夫人两人的生活更是非常的俭朴,吃饭都只吃蔬菜很少吃肉,不仅救济贫穷的百姓,还跟百姓同甘共苦,就这样过了7年,勾践打算发动对吴国的战争,其实这个时候的越国实力还远不如吴国,如果贸然发动对吴国的战争,或许迎接勾践的就又是一次惨败,而历史上也就不会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了,恰在这时越国的大夫逢同向勾践进谏,对勾践说:现在我们的国家刚刚经历灾难不久,才重新开始发展起来,如果现在就修整军备,那么吴王一定会注意到我们,一旦吴王对我们起了疑心,那么我们的灾难也就来了,猛禽在袭击目标之前一定会隐藏自己的凶相,因此我们也要隐藏起自己的意图,现在吴国讨伐齐国跟晋国,又跟我们和楚国结仇,那么现在我们最好的办法是结交齐国,亲近楚国,依附晋国,同时还要交好吴国以麻痹吴王,吴王的野心大,必然四处树敌,我们可以利用他国的力量来削弱吴国,然后我们再趁机攻打疲惫的吴国,一定可以成功,勾践采纳了逢同的意见。
[var1]
吴国后期果然由于频繁的跟他国发生战争,导致精锐部队被大量的消耗,越国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才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终于打败吴国,可以说逢同为勾践提出的策略。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后来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