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勾践灭吴的过程中,有一人的功劳堪比范蠡文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

勾践灭吴的过程中,有一人的功劳堪比范蠡文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852 更新时间:2024/2/21 5:34:09

[var1]

先说种,当年勾践兵败会稽,派文种夫差请降,夫差起初并不同意,文种向勾践建议可以通过美女跟金钱贿赂吴国的太宰伯嚭,因为伯嚭这个人很贪婪,可以用利益来诱惑他,如果伯嚭能替我们说话,那么这样或许可以改变夫差的想法,于是勾践听从了文种的意见,花重金收买了伯嚭,伯嚭收了越国的好处,果然替越国说话,最终让夫差同意了勾践的请降,放勾践回了越国,回到越国之后勾践将国事交给文种打理,文种不负勾践的期望,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将整个越国打理的井井有条,为后来越国灭吴的战争打好了基础。

[var1]

至于范蠡,从刚开始勾践打算攻打吴国时就很有先见之明的表示反对,认为不应该出兵,但是勾践坚决出兵,最终导致兵败,兵败之后,范蠡又出主意让越王请降,最终在文种的操作下勾践得以全身而退,之后范蠡还作为人质在吴国待了两年,后期勾践攻打吴国,范蠡一直是作为重要的人物参与其中,可以说范蠡对勾践最终反败为胜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var1]

因此范蠡跟文种是一直被人们所熟知的,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对勾践灭吴也同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却远不如前两人,很多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此人就是越国的大夫逢同。

上文说到,勾践请降之后,获得夫差的同意就重新回到了越国,回国后的勾践立志要灭掉吴国,一雪前耻,因此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时时不忘之前的耻辱,甚至亲自劳作,跟夫人两人的生活更是非常的俭朴,吃饭都只吃蔬菜很少吃肉,不仅救济贫穷的百姓,还跟百姓同甘共苦,就这样过了7年,勾践打算发动对吴国的战争,其实这个时候的越国实力还远不如吴国,如果贸然发动对吴国的战争,或许迎接勾践的就又是一次惨败,而历史上也就不会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了,恰在这时越国的大夫逢同向勾践进谏,对勾践说:现在我们的国家刚刚经历灾难不久,才重新开始发展起来,如果现在就修整军备,那么吴王一定会注意到我们,一旦吴王对我们起了疑心,那么我们的灾难也就来了,猛禽在袭击目标之前一定会隐藏自己的凶相,因此我们也要隐藏起自己的意图,现在吴国讨伐齐国跟晋国,又跟我们和楚国结仇,那么现在我们最好的办法是结交齐国,亲近楚国,依附晋国,同时还要交好吴国以麻痹吴王,吴王的野心大,必然四处树敌,我们可以利用他国的力量来削弱吴国,然后我们再趁机攻打疲惫的吴国,一定可以成功,勾践采纳了逢同的意见。

[var1]

吴国后期果然由于频繁的跟他国发生战争,导致精锐部队被大量的消耗,越国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才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终于打败吴国,可以说逢同为勾践提出的策略。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后来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

更多文章

  • 十万秦卒选一秦国锐士,锐士也有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锐士将无敌于天下,大秦锐士展雄风,锐士简介

    这是一部由由何平自编自导,范冰冰、黄觉,王志文等主演的剧情片。该影片以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长平之战”为历史背景,讲述了“逃兵闯入女儿国”这样一个古代小人物的故事。[var1]影片一开始,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来到一大块麦田地里,我们且叫他猛士哥吧,只见他欣喜若狂,狂奔跳跃,因为这正是到了一年一季的农忙季节

  • 荆轲刺秦缘何失败却名扬千古?失败是因武功差还是太子丹决策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轲因为什么刺秦失败,刺秦荆轲完整视频,刺秦壮士荆轲读后感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看到这个句子,就会想到荆柯。该句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书中对荆轲刺秦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var1]千百年来,荆轲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刺客被当作勇士,而被人们千古称颂。但如果仔细回顾中国历史,知名的刺客绝非荆轲一人,千古传颂的著名刺客稍稍罗列就有五人

  •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管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青楼女子拜管仲,管仲经典名言100句,管仲最后死于谁之手了

    管仲,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45年。相传,他是姬姓后人,父名管严。春秋初年,齐襄公荒淫无道,弟兄们纷逃国外。公子纠,由管仲、召忽辅佐,奔往鲁国。公子小白,由鲍叔牙辅佐,奔往莒国。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早年曾共同经商。在分钱时,管仲常多拿一些。鲍叔牙知道他家有

  •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燕国的历史简介,燕国郭隗,辽宁属于燕国吗

    一个在殷代故国旧址上建立的燕燕,可能在殷商时期就是一个诸侯国家。《诗•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是什么鸟,诗未另加解说。按《吕氏春秋•音初》说:“有娀氏有二佚女,帝令燕往视之”,这个“燕”字即对玄鸟的解说。如此说可信,则燕与殷商共属于玄鸟图腾的体系,而燕民或为殷民的一分支。《说

  •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卫国的历史简介,中国历史上五个悲惨历史,高一历史中外历史必修一

    卫的建国康叔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行九。卫是康叔的封国。周克殷后,以殷墟及其周围的土地封给康叔。《左传》定公四年记载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阎之士,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

  • 春秋战国冷知识-齐国邹忌的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四公子邹忌,邹忌图片,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公元前357年齐威王即位,虽然已离田和正式列为齐侯三十年,但是齐国仍处于内优外患的境地。不久,邹忌就“以鼓琴见威王”,用“鼓琴”的节奏来说明“治国家而饵(安定)人民”的道理。王曰:“善”,三个月后就授给他“相印”。邹忌为相后,对于国君,“请谨毋离前”,“请谨事左右”;对于人民,“请谨自附于万民”;对

  • 春秋战国冷知识-魏国的李悝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悝变法时间,李悝变法与吴起变法,李悝和吴起变法的原因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关系的变动,在上层建筑方面也势必有所调整。战国初年各国所进行的变法活动,正是顺应当时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政治改革。魏国的“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汉书•地理志下》)。宗法制度下的经济基础在于宗法贵族对于土地所有权的掌有,

  • 春秋战国冷知识-韩国申不害的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韩国变法,战国韩国士兵衣服紫色,春秋韩国

    战国初期,韩国曾经进行过政治改革,但是由于改革不够彻底,“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韩非子•定法》),造成了政治上的一些混乱。大约在公元前354年,韩昭侯用申不害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实行了进一步的改革。[var1]关于申不害生

  • 春秋战国冷知识-秦国的商鞅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资料,怎样看待商鞅的变法,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形势

    [var1]秦是一个文化比较落后的西方部落,曾“破西戎,有其地”,周幽王时,为犬戎所败。平王东迁,秦国“救周有功,赐受丰之地,列为诸侯”。其民“好稼穑、务本业”,“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其地“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均见《汉书;地理志下》)。可见,秦是一个受封历史较短,没有多大

  • 春秋战国冷知识-新士人的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冷知识,中国战国时期的士人,士人阶层的兴起

    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公社及其井田制的内部量变和“国”“野”区别的消失,当时的“野人”也开始建学受教育,因而当时的“乡校”不仅在“国”中继续存在,在“野”里也逐渐普及起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所说的“郑人游于乡校”的“乡”,是当时行政系统的一个单位,“乡校”就是这个乡所设的学校,也就是乡民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