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鬼谷子的局》告诉你,庞涓为什么会败于孙膑,惨死于马陵道

《鬼谷子的局》告诉你,庞涓为什么会败于孙膑,惨死于马陵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15 更新时间:2024/1/6 22:28:02

[var1]

1、庞涓与孙宾曾是一对患难兄弟

在平阳之战中,庞涓亲眼看到魏兵攻陷平阳后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因看不过魏军的行为,一箭刺死追杀孙宾的魏卒,自己也自此离开魏军,这是庞涓与孙宾第一次相遇,也是他俩相爱相杀的序曲。

平阳之战后,父亲孙操战死,祖父孙机也死于平阳瘟疫,孙宾被墨者指引,决定到云梦山拜鬼谷子为师,半途却遭遇小偷,钱财被窃,吃饭时被店伙计羞辱,却被同在店中的庞涓相助,两人言语相投,成为好友。

孙宾陪庞涓潜回大梁,营救被囚于上大夫陈轸府中的父亲,没想到两人却被陈轸的管家设下圈套围捕,双双被投入牢狱。

孙宾本是局外人,并且是名门望族之后,魏惠王和陈轸都不愿为难于他,可是孙宾却不愿丢下庞涓,自己离开监狱,坚决要在狱中与庞涓一起吃苦受罪,庞涓感于孙宾的赤诚之心,两人在狱中义结金兰。

后来经监牢掌囚白虎暗中相救,两人脱离险境,离开大梁,结伴共赴云梦山,一起拜鬼谷子为师。

张仪曾评价庞涓说,”此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真是一语中的。

2、庞涓自私独霸的心态渐渐显露

庞涓、孙宾入了鬼谷子门下,一块跟随鬼谷子学习兵学之道。

孙宾是一个厚道、纯真之人,一心一意跟着师父学习兵学,他的愿望的是天下太平,政治昌明,耳不闻战鼓之声,目不睹烽火之警,众生和睦相处,百姓安居乐业,各享天伦之乐。

因此孙宾学习兵学只是为了防守,只是从天下苍生幸福安乐出发,心中开阔,所思所想更为全面,思考更为谨慎。

庞涓学习兵学可不如孙宾这么单纯,他的梦想是辅佐天下明主,统领百万雄兵,战必胜,攻必克,威服列国,称霸天下,建不世之功业,留英名于青史。

[var1]

有着这样梦想的庞涓,已经渐渐的把孙宾当作对手,处处暗中和孙宾较量。可是孙宾是一个踏实的学生,心无旁骛只在兵学,只在用兵之道,因此对师傅教导的内容吃的更透,揣摩的更仔细,所学知识也能更加互相融合,在兵学上渐渐高于庞涓。

庞涓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小心思渐起,总想出奇制胜。当他知道鬼谷子有一套自己偶像吴起的兵法,并且是世间仅有的一套吴起兵法,于是千方百计的想方设法向师傅借来学习,他希望通过学习名人兵法来压孙宾一头。

鬼谷子并没有如庞涓的意,只答应让他看三天,三天之后必须归还。有着小聪明的庞涓发现三天无法全部记住,就悄悄的抄录了《吴起兵法》藏了起来,然后就把师父给他的原竹简一片一片撕裂,最后扔到万丈悬崖之下,却骗师父说不小心掉下了悬崖。

自此,在这个世上,只有庞涓一个人有《吴起兵法》,也只他自己学习,再没有旁人了,自己独霸了世间顶尖兵学。

庞涓这一自私的小动作,对孙宾来说,可谓是,我当你是朋友,你却拿我当敌人。

3、庞涓不但自私,而且很有一些心机

庞涓学习兵法就是为了威服列国,建功立业。

当他看到魏国招募贤才的贴子,就蠢蠢欲动,于是辞别师父下山。

当时正是秦国联盟赵、韩伐魏之时,魏国主动与齐国结盟,这样不致于四面受敌,与齐睦邻对魏国来说是极有利的事情。

可是庞涓为了让魏王重用自己,更显示出自己的军事才能,下山后先跑到齐国,向齐威王分析魏国的弱点,魏国既无能臣又能良将,而且国库空虚,兵员疲惫,现在又面临秦、赵、韩三国的围攻,正是齐国伐魏的最好时机。

魏国真的是濒临绝境了,庞涓就是在魏国将危的时候,揭榜进了王宫,向魏惠王分析战局,一肩扛起抵抗四国的重任,真的是临危授命,成了魏国的希望。

庞涓也真的不辱使命,在黄池一战成名,生擒齐国名将田忌,大败齐军;然后调转魏卒,于朝歌大败赵军,奉阳君败逃,韩国也一战败退,秦国退兵。

前一刻,魏国还岌岌可危,后一刻,危机解除,齐国主动奉上十邑城池、拱手相让宋国和卫国,以战败国的姿态换回主将田忌和被俘将士,而魏国朝堂上下一片喜气洋洋,庞涓更成了魏国的救星,成了魏国的英雄。

可这救星、英雄之名的背后,却是暗藏阴谋,先把齐国拉下水,置魏国于死地,然后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力挽狂澜,成就了自己,彻底赢得了魏王的重用,瞬间在魏国站稳脚跟,更是娶了魏惠王的掌上明珠瑞莲公主,一跃成为皇亲国戚,被封武安君,迅速在魏国扎下根基。

此时的庞涓可谓是风光无限,可是庞涓要的不仅仅是在魏国扎下根基,也不是富贵安稳。

4、庞涓要的是鹤立鸡群,成为吴起那样的名将,名垂青史

可是世间只有一个吴起,那是时世造出的英雄。

孙宾被鬼谷子改名孙膑,下山与庞涓共同辅助魏王,从这一刻起,庞涓将不再是那个万众瞩目的对象,孙膑身上的光芒渐渐显露。

孙膑下山时,正逢魏国朝堂争吵不休之时,庞涓要招募兵士扩军,重振大魏武卒,而司徒朱威反对征兵,因为赋税太重,魏人都跑到秦国去了,无兵可征,并且还要求免徭役减轻农民的负担。

[var1]

这对矛盾在魏国君臣眼中一个无解,可是在孙膑眼里这都不是事,一句话轻松解决了困住魏国君臣许久的问题。

孙膑一招即解,一面招兵,一面促农桑。把待役之民以乡、里整编,农闲时就近集结军训,农忙时各自回家耕种。边锤军备也闲暇时拓荒耕种,耕得所得要补军需,三军若能自耕自食,就不必向乡民征徭役,不出十年,魏国必富。

孙膑几句话显示出他是个大才,既是将帅之才,也是相国之才,是真正的贤才,大才是要被重用的,于是孙膑当即被封为监军。

成为监军的孙膑的才学更是逐渐显露,在楚国攻宋的之战中,孙膑仅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击溃楚军,主将自刎。他的兵策是让庞涓明里发兵睢阳,暗中却攻打楚国粮仓项城,引景合去救援项城,孙膑立即趁机拿下陉山,等景合回援陉山时,庞涓孙膑两面夹击,景合的五万军马全部崩溃,景合挥剑自刎。

孙膑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庞涓想要成为吴起已不可能,他很清楚自己的军事才能不及孙膑,如果他想成为鹤立鸡群中的那只鹤,只要有孙膑在,他就不可能是那只鹤,这是庞涓不能容忍的。

庞涓鹤立鸡群优势被孙膑打破,成为吴起那样的名将更是要被孙膑阻挡,不但不能名垂青史,极有永远被孙膑压着,这对庞涓来说比死更让他难受。

于是以过精心设计,诬陷孙膑叛魏,孙膑被处以膑刑,脸上还被刺了字。

战国时期,受刑被刺字的人是不被各国重用的,这样,孙膑再有才,也将成为废人,再不会对庞涓有任何威胁,庞涓可高枕无忧了。

可是世事弄人,孙膑被齐人偷了回去,还被重用为军师,这可能是庞涓没有想到的,只不过这是后话了。

没有了孙膑这个对手,庞涓终于可以大展拳脚,肆意的征战列国,成就自己。

5、庞涓好战,把魏国当作成就自己的平台

苏秦说服六国合纵抗秦,目的只是挟制秦军不征战六国,保持天下太平,可是庞涓却把六国合纵看成是灭秦的绝佳时机。

六国合纵会盟之后,庞涓即竭力说服魏惠王六国伐秦,于是以庞涓为主将合六国兵力伐秦,没想到六国六心,伐秦失利,魏国大败,损兵折将。

战败之后的庞涓不思体恤兵士,休养生息,立即又以一国之力伐秦,挑起秦魏之争,只是当时秦国把首要目标放在吞灭巴蜀上,选择了放下姿态与魏国睦临,而魏国也确实需要休养,两国暂时休兵。

可是,秦国灭了巴蜀,充实了自己的粮仓和兵员,调转枪头,开始算计魏国,算计三晋。

张仪假意辞去秦国相位,奔赴魏国,说服庞涓这个好战分子,与魏结盟吞灭赵国。

庞涓下山时,鬼谷子问庞涓为什么选择魏国,庞涓选魏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魏国雄踞中原,四邻皆战,与庞涓秉性相合。

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庞涓好战,以征战列国为毕生目标,并不怎么考虑魏国的实际情形,也不去考虑天下势,更不考虑魏国的长远利益,他的目标仅在征战列国。

换句话说,庞涓并不忠于魏国,也不会用心思为魏国谋划利益,只要他能带领魏卒,征战列国,出尽风头,使大魏武卒威服列国,实现自己成为吴起那样的名将之心愿,魏国如何,于他何干?

所以,庞涓很轻易的就选择与张仪结盟,说服魏惠王出兵伐赵,结果没有想到,齐国出兵救赵,而且孙膑一招围魏救赵,击败庞涓于桂陵。

[var1]

桂陵一战,庞涓损兵折将,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三千虎贲之师基本损失殆尽。可是庞涓却不想着停下来,养精蓄锐,而是继续选择相信张仪,不惜与虎谋皮,与魏斩死敌秦国联盟,更是不顾魏国的利益,让出临晋关、曲沃和焦邑这几处秦魏互争几十年的城邑,换来秦国的粮食和骑兵,用来攻打韩国。

庞涓出卖着魏国的地盘,拿着秦国的粮食和兵卒去攻打合纵国韩国,可谓是不义之师。

6、庞涓败于孙膑,死于马陵道

庞涓和孙膑跟随鬼谷子以兵学入道,悟道,庞涓学道,却不讲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用在庞涓身上,真是太贴切不过了。

桂陵之战后,孙膑虽然战胜庞涓,但是以庞涓的小人之心必会想尽办法加害孙膑,于是鬼谷子及时的给苏秦送来一丸假死药,苏秦协助孙膑服药假死,来一个金蝉脱壳,躲过了庞涓的毒手。

孙膑死了,庞涓虽然遗憾,但也暗中松了一口气,更是卯足精力继续四方征战。庞涓再一次与张仪联手攻时,苏秦也与孙膑暗中联手,对付庞涓。

虽然阴谋常常会成功,但是在关键时刻,胜利总是站在正义这一方。

一向以仁爱治天下的墨家墨者,选择站在孙膑这边,他们赶赴楚国,把在桂陵之战后被张仪庞涓诬陷而逃往楚国的田忌接回齐国,孙膑和田忌这一对完美搭档一同亮相在齐国朝堂时,齐国军队立即有了战意,有了战心。

庞涓虽然在兵学上、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能,可是终是不及孙膑,在孙膑的一番运筹帷幄之下,杀马食肉减灶迷惑下,把庞涓一步一步引向绝路,全歼庞涓的魏军于马陵道,这对纠缠了多年的同窗好友终于一死一胜结束了多年的恩怨。

[var1]

庞涓成名在与齐的战斗中,也死在了与齐的战斗中。

庞涓成名在征战列国的雄心壮志中,也死在了征战列国的雄心壮志中。

庞涓成名于阴谋中,也死于阴谋中,死于孙膑的用兵阴谋中。

庞涓之死,既是死于道义上,也是死于他的梦想和执着上,他执着于威服列国,也就痴了,所以,最终他是死于自己的痴心上。

更多文章

  • 《春秋》是孔子所作的吗?《春秋》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是孔子修订的吗,春秋孔子完整版,孔子的春秋起止时间

    当然,《春秋》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人们谈论《春秋》,往往提到孔子。《春秋》到底是不是孔子所作呢?历来学者争论不休。[var1]一种观点认为,《春秋》就是孔子所作。它最早由孟子提出来。后来多沿用这种说法。孟子认为,春秋时社会动荡,各种邪说暴行屡屡出现,“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 《大秦赋》高开低走,张鲁一剧透后续剧情,只字未提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秦赋张鲁一开场独白,大秦赋最震撼的一集,大秦赋张鲁一演技炸裂

    [var1]【张鲁一剧透后续剧情,只字未提统一六国】[var1]近日,张鲁一参加了访谈类综艺,他也谈到了自己的新剧《大秦赋》,并且剧透了一部分后续的剧情,在视频中,张鲁一与主持人聊到了《大秦赋》的主线剧情,表示这部戏展示了从嬴政降生到收复王权的过程,只字未提统一六国,可见这段历史戏份不重。[var1

  • 《大秦赋》秦王冠礼时,吕不韦的表情对比李斯有何不同?难怪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秦靠吕不韦还是李斯,大秦赋李斯片段,秦朝李斯与吕不韦

    [var1]那时的吕不韦是大商人,他来往各国囤积物品,喜欢低价买入然后高价再卖,因此当他遇到赢异人的时候遍对嬴异人也有了这种做生意的想法,那就是将嬴异人带到自己身边待价而沽。所以嬴异人依靠吕不韦的帮助,一步一步从赵国回到秦国登基王位,此时吕不韦从一介商人摇身一变成了秦国的相邦。[var1]这一步棋吕

  • 《大秦赋》四部曲,张鲁一演绎秦王37年,电影级场面获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鲁一大秦赋霸气片段,张鲁一演的秦始皇片段,张鲁一大秦赋完整版

    作为一部史诗题材的电视剧,在电视剧市场还是很有看点的,虽然说比不上《三国》这样强大体量的剧集,但终究而言还是有着看点的。但是要看这部剧你需要知道什么呢?当然有一些懂得大秦的背景是应该的,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一部《大秦赋》则是《大秦帝国》的四部曲中最后一部曲。[var1][var1][var1]而后续

  • 大秦赋韩霓为什么没当王后 韩霓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秦赋韩霓身高,历史上韩霓的结局,大秦赋结局如何

    [var1]韩霓为什么没当王后韩霓和赢子楚的婚姻本就是政治联姻,赢子楚深爱着的是赵姬,为了成为正统嫡子,王储的继承人,不得已听从养母华阳夫人的安排娶韩霓,对韩霓毫无感情,只有表面的相敬如宾,暗地里防备她是华阳夫人的眼线。嬴政是未来的秦王,看见过母亲备受嘲讽,加上赵姬、吕不韦联手打压,在即位后自然就立

  • 赵国实力强大,也有灭秦国的雄心壮志,为何反被秦国所灭?这三点不如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之后战国七雄为了图强求存,各国都先后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魏国率先实行的李悝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实力最强的国家;秦国的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并且国力日益增强,最终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楚国的吴起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等等。时间来到了战国中后期,逐渐强大起来的秦

  • 孔子问一个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答完,孔子拜其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问天上有多少星星,孔子拜7岁儿童为师的启示,孔子向孩子请教的故事

    [var1]在《论语·述而》中,有这么一句话,深入人心,广为流传,那便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劝导人们虚心向他人学习,而孔子便是这一观点的实际践行者。古籍记载:“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说,郯子等人的贤能不如孔子,但是不妨碍孔子拜他

  • 三十年前挖掘一座皇陵,四万多韩国人认祖归宗,并且还自称王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国王族,历史上被盗的皇陵,建国后唯一被科学考古打开的皇陵

    [var1]近些年来,关于中国和韩国的争论不休,起因还在于韩国不承认和中国的关系,并且还捏造中韩关系,对于这一点,相信学过历史的都十分清楚。而且在三十多年前挖掘出来的一座墓,也能够充分的说明,中国和韩国的之间的关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座墓出土之时,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只是司空见惯,但是在韩国却掀起

  • 赵国也经历过胡服骑射的改革,为什么却打不过秦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赵国就是其中一位。赵国在经历胡服骑射改革以后,国力大增,成为了战国中后期少数能够对抗秦国的国家。但是对抗归对抗,赵国并不是秦国的对手,只能勉强自保。那么,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同样是变法,为什么赵国却打不过秦国呢?地理位置赵国的地理位置靠近北方,也就是游牧民族。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灵感就是来源于此。与

  • 诸葛亮死后刘禅坚持29年,为何魏国入侵却选择打开城门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撑了29年,诸葛亮死后为啥刘禅没追封他为王,诸葛亮死后刘禅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人们都觉得蜀国就快要灭亡了,很庆幸,刘禅居然又坚持了29年,而魏国入侵的时候,蜀国在还有五万兵马的情况下,却为何选择了投降?其实是和当时蜀国的国内和国外因素有很大的关系。[var1] 我们先说蜀国,诸葛亮死后,姜维做起了诸葛亮的工作;他坚持走北伐战略,而每次却都是以失败告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