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var1]
[var1]
就这么一个被后人称为杀神、人屠的人物,在秦国的统一史上却并不是唯一的,还有一位可以和白起平起平坐,同样居于战国四大名将之列的秦国名将——王翦。
如果说白起是秦昭襄王时代的武力代表,那么王翦就是秦始皇手下的超级战力,就连蒙家蒙恬也不能和他相提并论,蒙恬的爷爷蒙骜也不过是在王翦手下的裨将罢了。
据史料记载,王翦在秦昭襄王时代就已经是将领了,不过他在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时代都不是很出名,直到秦始皇继位,他才有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var1]
[var1]
秦始皇嬴政扳倒吕不韦和嫪毒之后,终于能够一展自己的野心,经过周密的部署马上进行了统一之战。王翦作为四朝老臣,统一之战自然少不了他的贡献。从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历经15年时间完成的六国统一战,单单被王翦主持灭掉的就占据了其中三国,加上其子王贲率军灭掉两国,除了最先灭掉的韩国外,其余都是五国的兼并都是王翦父子的功劳。
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命率军进攻赵国阏与,王翦率军轻松攻下阏与之后还顺带攻下了赵国的九座城池,为秦国开疆扩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直插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建不战而降。至此,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终于完成。
[var1]
[var1]
[var1]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领命率军开启了灭赵之战。这一战,王翦遇到的不是别人,就是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在当时看来,李牧的声望比之王翦毫不逊色,是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没有之一。李牧之于赵国比当初的廉颇更为重要,素有“李牧死,赵国灭”的说法。
王翦深知李牧的厉害,便和当年的白起一样用出了反间计,和廉颇不同的是,李牧被昏庸的赵王直接诛杀。李牧死后,赵国再无名将,王翦在次年灭赵,当时的赵王迁被俘。赵国从此灭亡,各处领土并入秦国,成为秦国的一个郡。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始皇以此为由令王翦率军攻击燕国,然而没有名将率领的燕国又怎么能是王翦的对手,次年10月,王翦攻破燕国都城蓟,燕王败逃辽东,燕国名存实亡。
灭燕之战后,王翦告老还乡,当时的王翦已经是年近八旬了,秦始皇同意其告老还乡。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令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楚国。王贲率军先是击败楚君,随后立即北上,直接打到魏国都城大梁,然后引黄河之水灌淹大梁,降杀魏王假,魏国灭亡。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始皇请王翦复出率军攻击楚国。王翦率军60万大败楚国项燕,项燕悲愤自杀。次年,王翦攻破楚国都城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和李信一起攻取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随后王贲剿灭赵国残余势力,俘虏代王赵嘉,赵国彻底灭亡。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业中,王翦居功至伟,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不过王翦急流勇退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白起自戕的结局比起来不知道强了多少。唐朝时期,唐德宗为64名古代名将设庙享奠,王翦就是其中之一;宋代设立的古代名将庙中的72名古代名将也包括王翦。
在秦朝的统一史中,王翦的作用丝毫不比白起差,司马迁在《史记》对王翦的评价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是出自司马迁对白起和王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