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冠军”这个词,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毕竟不管是体育竞技,游戏竞技,还是什么比拼,这个词,都是所有人的追求,它象征着荣耀,也彰显着个人实力。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个字原本是一个杂号将军封号,始于魏晋时期。第一个被授予这一封号的人,虽然名声不响,却非常的骁勇善战,而且曾搞了一个大事情。他的儿子也不逊色,勇比赵云。这个人是谁呢?他的儿子又是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汉末三国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将军,名叫文钦,字仲若,是曹操麾下大将文稷的儿子。其实不管是文稷,还是文钦,知名度都不是特别高,除了熟读汉末三国史的人,几乎没有人听说过他们的名字。不过,文钦曾搞了一个大事情,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事还要从高平陵之变说起。公元249年的时候,司马懿趁曹爽随少帝曹芳出城之机,突然发动政变,并架空了魏室,自此司马家族开始把持朝政。当时曹魏四朝旧臣王凌看不过去,发动了淮南一叛,结果因为事情败露,他选择了向司马懿投降。可是王凌认输,不代表忠于曹魏的人全部放弃了反抗。
公元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文钦一起发动了淮南二叛。《三国志》记载:“正元二年正月,有彗星数十丈,西北竟天,起于吴、楚之分。俭、钦喜,以为己祥。遂矫太后诏,罪状大将军司马景王,移诸郡国,举兵反。”意思是说,当时吴楚分界线附近,出现了一颗彗星,毌丘俭和文钦认为这是吉兆,于是借机假称奉太后诏令,起兵讨伐当时的大将军司马师。虽然这一战中,因为司马师避战,他们无法取得战果,又害怕后路被袭,不敢退兵,导致士气低落,手下将士纷纷投降,淮南二叛最终失败,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文钦无能。毕竟史料中称,他年少时便以骁勇果断著称,而且曾屡立战功。
只是,文钦的能力,并没能保证他善终,淮南二叛时,他因兵败无奈逃往了东吴。后来诸葛诞发动淮南三叛,他被东吴派来助阵。两人之间本来就有矛盾,毕竟淮南二叛的时候,文钦和毌丘俭联合了诸葛诞,诸葛诞不但没有同意,反而将此事昭告天下了。再加上在作战之时,两人意见不和,诸葛诞一怒之下,杀害了文钦。《三国志》称:“钦素与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至此文钦的一生,彻底画上了句号,他到底有过哪些战绩,也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有一个儿子,却威名远扬,勇武不输虎将赵云。他的儿子又是谁呢?
他的儿子不是别人,正是文鸯。文鸯本名文俶,小名阿鸯或阿鸳,如今一般都称其为文鸯。史料中关于他的记载,正是从淮南二叛开始。当初文钦军与司马师的兵马刚刚相遇,他就向文钦建议道,敌军刚刚到来,还没有稳住,我们要趁机发起突袭,或许取得大胜。于是到了夜间,父子二人分兵向司马师发动攻击。当时文鸯军先到,不停的擂鼓喧嚣,生生将司马师吓得眼疾复发,掉落了一只眼睛,不久后生生痛死。只不过文鸯等到天亮,也没有等来父亲的接应,只能退兵。
这个时候,文钦已经有退回寿春的打算了,可是文鸯认为,他们身后有司马师派来的追兵,就算退走也不得安生,只能狠狠地挫败敌人才可以。于是他先率数十人击败了第一波追兵,又单枪匹马杀进了司马师再派来的八千骁骑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且每次都能杀伤百余人,使追兵不敢再前进。《资治通鉴》记载道:“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文鸯这个战绩,完全是现实版的“七进七出”。这是完胜《三国演义》版本的赵云,除了这一战绩之外,文鸯在文钦被诸葛诞诛杀之后,投降司马家族,最终成为了一员晋将,曾为西晋大将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收降二十余万人。只不过因为他惊死司马师一事,晋武帝司马炎对他怀恨在心,在他立下大功之后,将其免官,到了司马衷时代,他则因受诸葛诞外甥诬告,被夷灭了三族。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文钦父子二人,都是骁勇的悍将,只可惜两人的结局,都非常的凄惨,尤其是文鸯之死,实在令人唏嘘。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资治通鉴》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