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官渡之战,罗贯中说是7万打70万一样,实际上官渡之战的兵力对比是曹操2万人,袁绍11万人。罗贯中进行了太大的夸张描述。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究竟带了多少兵力呢?
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曾给曹丕上书求救,说刘备领了4万大军前来,再加上沙摩柯等蛮族的兵力,应该在5万人左右。当时刘备在失去荆州后,蜀汉的总人口不过90多万人,所以刘备当时的总兵力是10万上下,考虑到北方汉中还要防御曹军,刘备很可能是率领了蜀汉的一半兵力前去讨伐东吴。
但魏晋时期《傅子》一书中却记载,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斩敌8万余人,算上逃走的残兵败将,刘备应该是率领了10万大军前来讨伐。
实际上,我们更相信《三国志》中的记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夷陵之战就不能算是以少胜多,而是势均力敌。孙权当时投入的总兵力也在5万人左右,鉴于孙权的谨慎性格,如果刘备带了10万大军前来,孙权是绝对不敢主动应敌的。
既然如此,双方的兵力应该是5万对5万,这就不能算是以少胜多了。
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