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是汉代的一位名将,但是他一生没有得到封侯的嘉奖,这一直让后人感到遗憾。但是当我们盘点李广这一生的战绩之后,你才会发现李广难封的真正原因。
我们先来看李广的出身,按照历史学家的推论,李广应该是出身于中原边境地带的骑兵家族,本身具备一定的战斗和经济实力。在秦末的农民起义中,骑兵部队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这种情况到了西汉文帝和景帝的时候依然如此,所以对于李广的骑兵才能,汉王朝其实非常重视,从陇西地区出身的优秀骑兵,也是西汉跟匈奴之间进行较量的主力。
李广的祖先就是李信,此人曾是秦国大将,在秦国灭亡燕国之战中立下了大功。祖先的骑兵和战斗风格,也让李广所继承。所以我们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可以看出李广对自己的骑射技艺相当自信,经常会深入前线,体验痛快的战斗。但是李广并非是游侠,而是统兵大将,这种冒险的举动,或许会给队伍带来灾难。也许因为这样的原因,汉朝才会把他从匈奴前线调回到上郡地区,这是“才情”带给李广的一个大损失。
李广的名气,主要是来自平定吴国,楚国等七国之乱,而非与匈奴作战。在大规模作战中,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才是考验将帅的核心,而非是个人战斗力。李广在管理士兵的方式上,也是非常散漫的,尤其是对于夜间防御等警报系统,经常会出现漏洞,李广并不擅长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在战术战法上,依然是先秦战车时代的经验。比如李广在面对匈奴包围时,让部下结成原形方阵,这可能是他先祖李信的战斗经验,李广并没有加以创新,而是直接照搬了过来。
正是因为对个人实力的自信,李广经常在实战中冲锋在前,带领精锐部队寻找匈奴对决,虽然这体现了李广的实力,但他的大部队则跟不上李广的节奏。这种和主力部队行动脱节的行为,可以说是兵家大忌。在研究与匈奴作战的战法时,李广的表现甚至还不如后来的卫青和霍去病。
作为一个大将,李广不善于统领士兵作战,也不擅长研究战术战法,在后来的汉武帝时代,李广注定成为了卫青和霍去病的配角。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