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楚国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楚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911 更新时间:2024/1/22 17:33:10

[var1]

楚的先世,在传说中,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据说,他是帝颛顼高阳的后裔。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在《离骚》这篇自传式的诗里就自认为是“帝高阳之苗裔”。《大戴礼•五帝德》说,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济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祗励”。这就不是一个人,而应当是一个神,而且是一个法力很大的神了。

颛顼之族原来在西北黄土高原,后来它的一支迁到了山东沿海,与少皞氏住在相近的地方。夏商和商周之际,颛顼之族的支裔大概又继续向江淮流域迁徙。如陈、郑建国以前,那里也曾有颛顼族的支裔活动过。后来颛顼的族人又向西南方向流动。

[var1]

颛顼的后裔昆吾氏和彭祖氏,在夏殷时,曾先后为侯伯,他们的身份,似与中原诸侯同,还不一定就是蛮夷。昆吾的弟兄季连,始以芈为姓,是楚的直系祖先。昆吾氏和彭祖氏后来都被夏商所灭。季连之后,也衰微了,史称其“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可以说,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蛮夷化了。

据说,季连这一支最后迁到了丹阳。顾名思义,丹阳就是丹水之阳,位于今陕西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之处。丹水与浙水合流,进入汉水上游,与荆山山脉连成一片。当初迁时,这一带尽是高山峻岭、森林荆棘,楚人与土著部落杂居,他们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

当楚鬻熊时,他们看到殷纣王愈来愈加暴虐,西南的落后部落很不满意,因此他便去投靠新兴的周。周在这时一方面服事殷商,一方面却暗暗发展势力。大概这时,许多姬姓姜姓的宗族子孙迁移到了汉水流域。楚鬻熊依附于周,周当然十分欢迎。后来周克商时,西南的许多小国庸、蜀、羌、髳、微、庐、彭、濮等都自动地与周武王会师孟津。其中虽无荆楚的名字,但周原甲骨确有“楚子”,那么楚可能也和八国一样,共同参加了周克商的战争。《史记•楚世家》说:“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早卒。其子曰熊丽。”至熊绎之时,周成王已正式封他于楚,“赐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爵名,姓氏,都邑都被规定下来,似已建立了早期国家。楚的国君被称为“楚子”,就是从熊绎开始的。

[var1]

当周夷王时,王室衰微,诸侯或相伐。楚子熊渠,史称其“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至于鄂。”庸原在川陕巴山渝水之间。据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前歌后舞”,以鼓动士兵勇气。后来不知何时,它已迁徙到今湖北的竹山。鄂也是商周之际的古国,后来迁徙于湖北的鄂城。就地理形势来看,楚已向汉水以北的山丘地带拓土殖民,一直到了南阳盆地。

熊渠不满足于对周的依附,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三个儿子,都在江上楚蛮地区。不久以后,熊渠虽去掉了王号,他独立建国的要求已是很显然的了。此后,楚与周的关系就比过去不同了。

[var1]

楚与汉阳诸姬周克商后,周已成为华夏诸侯的共主。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向江汉流域发展。同时,江汉流域一带有许多落后的部落散布着。其中,除姬姓、姜姓外,还有偃、嬴、子、姞、媿姓等,他们大概也是殷周之际迁徙到这里的。楚向江汉流域的发展,使诸姜诸姬受到威胁。周昭王时曾经三次南征,其主要对象就是楚。如新出土的《史墙盘》铭文说:“弘鲁邵王,广纰荆楚”,邵王就是昭王,纰就是讨伐的意思。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更为详细。第一次南征是在昭王五十六年。他渡过汉水,遇到大咒,昭王无法前进,便只好退师。《纪年》记载第二次南征时“天大曀(阴暗),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大概也因天气恶劣,路途受阻,六师死伤不少,又只好回师。最后一次在昭王末年,结果是昭王死在汉水中。这时,北方的游牧部落ǎ狁也很活跃,因而使南方的蛮夷部落有隙可乘,得以顺利发展。

西周末年,西北发生旱灾、地震,犬戎作乱,周室东迁。楚国更加强大。熊通已自称为武王。

[var1]

楚武王已进入春秋时期。楚由丹阳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县城北五公里)。由此,可以北上,到达黄河中游,南通长江。地势险要,农业经济发达。这是楚国春秋时期成为南方强国的重要条件。

楚武王时,汉水以北的诸侯小国中,以随为大。楚武王也以随作为战争的主要对象。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始伐随。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第二次伐随。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最后一次伐随。楚始终未能使随屈服,结果,结盟而还。武王在路上生病而死。

公元前703年,楚与巴国联兵伐邓(今河南邓县),大败邓人,掌握了渡汉水向北开拓的通道。公元前701年,郧人曾联合随、绞、州、蓼伐楚。楚将屈假、斗伯比等先发制人,不等四国之师与郧会合,就迅速出兵攻郧,大败郧师。四国之师被迫退回。此后,楚灭了蓼国。唐国也因而沦为楚的附庸。这时,楚在南阳盆地的势力迅速扩大。

[var1]

楚迁郢后,在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即位第二年,锐意北上,渡汉水,经邓,伐申。公元前682年,灭申。在灭申前后,另一个姜姓吕国也被灭。公元前687年,楚又伐邓。九年以后,公元前678年,灭邓。

汉阳诸姬,以随为大。楚数次出兵征伐,也不能使它屈服。申、息被灭后,随更加势单力薄,但是它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1975年,南阳境内陆续发现申吕等国古墓。1978年,又在随县擂鼓墩发现了一座曾侯的大墓,其出土青铜器大部分都有曾侯之名,与宋代安陆县所出土的《楚王■章镈》铭文基本相同。镈器是楚惠王奠祀曾侯之物。为什么在随国竟有曾侯之墓葬及如此多的器物呢?考古学者与史学者认为这个曾侯墓在灭随后,由别地迁来的。也有人直接了当地认为曾就是随,与姒姓之鄫无关。

公元前635年和前622年,秦人两次伐都。鄀也是前代遗留下来的古国,原在河南内乡的商密,后南迁至湖北宜城,从此分为下鄀(商密)和上鄀(宜城)。由于下鄀与秦交界,受到秦的压迫而南迁,投靠楚。

[var1]

濮是一个古老的原始部落,种类繁多,史称“百濮”。它也由丹阳荆山山区渐渐向南迁徙,到达楚国的西南边境。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楚国大饥,西南的部落乘机骚动。《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率群蛮以叛楚。濮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楚人谋徙于阪高”。所谓戎,也就是“百濮”。根据这段记载,大略可以探知这些部落或聚或散,非常顽强。当今桐柏山、大洪山之间,就是他们的根据地。所以他们乘楚饥荒,出来攻击、骚乱。

庸,在周武王伐纣时,原在周的西南,今陕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楚迁于丹阳并占领了南阳盆地以后,庸也到了随县、枣阳一带。百濮之乱,庸人带头叛楚,以致申、息的城门都不敢开,楚也想迁都,以避其锋,形势是够危急的。但是楚庄王坚决抵抗,庸、麇等国被楚所灭。这时庄王在国内又消灭了若敖氏的叛乱,他的权力大为巩固。

[var1]

自楚武王至文王时,不断对外战争,汉阳诸姬和诸姜小国已基本上被消灭了。楚国从此北上争霸,东进江淮。春秋时期楚国始终是南中国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

更多文章

  • 韩 地 古 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地指什么地方,古韩州历史,横山桥新安韩地未来规划

    韩地古今宜阳地处洛河中游,属河南省西部。东临洛阳市,西连洛宁,北与渑池、新安毗邻,南与伊川、嵩县为界。南北宽50公里,东西长57.5公里,总面积1651平方公里。宜阳夏、商属予州雒西地,西周时属周南地。春秋属晋、亦曾为毛国地。战国时为韩宜阳邑、韩武子自封地韩原迁此建都城。韩景候迁都阳翟之后,宜阳开始

  • 西安发现秦国章邯将军都城,地铁五号线直接改道,考古人员正发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名将章邯,章邯墓,章邯与晨曦公主

    章邯是秦国著名大将,也是秦朝最后一名大将,秦二世时期,被封为雍王,并且拥有很大封地。此次发现的废丘,正是章邯将军的都城,目前发现地为东马坊遗址。[var1]考古人员表示,此次在当地发现了很大的夯土建筑,在地下部分可达80米乘以100米的范围。而在西侧还有方圆2500平米的二号夯土建筑,整个建筑处于秦

  • 管仲被誉为“华夏第一相”,他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第一相管仲,管仲相桓公,管仲到底有多牛

    [var1][var1]齐桓公和管仲虽说管仲只是春秋诸侯中一个国家的宰相,他虽然不像孔子、孟子、墨子等思想家那样,创造出以求进身、邀功名的思想体系,但他却是春秋时期最成功的社会管理实践者,他所创立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不仅在理论上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而且通过实践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将中国的社会经济管

  • 古时战士在外打仗,想老婆了该怎办?勾践想了一种办法,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死于谁手里了,勾践妹妹被谁欺负,勾践卧薪尝胆完整版

    要想产出一支完美强大的军队,必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纪律,只有遵守纪律的队部才能赢得战争,走向最后的胜利。据说著名兵法家孙武,他在帮助吴王的妃子与宫女进行阵法的排练时,因为妃子不听命令,他就当场就将妃子给杀死,这可是吴王的爱妃啊!好你个孙武,居然说杀就杀了?这是冒着斩头的风险,来执行纪律的。[var1]不

  • 古天乐《寻秦记》峰回路转,陈翔版吕不韦结局一笔带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天乐寻秦记峰回路转,寻秦古天乐版免费,陈翔版本寻秦记吕不韦谁演的

    古天乐《寻秦记》在结尾的时候吕不韦奋力一搏妄图推举自己成为新任秦王,但是在最后关头王翦倒戈相向完成了局势的峰回路转。陈翔版吕不韦的结局却一笔带过,在最后一集只有一个饮鸩的画面就草草了事了。[var1]古天乐《寻秦记》把对付秦朝宰相吕不韦的戏份描绘得十分紧凑耐看,从一开始项少龙带着赵盘来到秦国处处低头

  • 古代著名的四大刺客,除了荆轲你还知道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著名刺客荆轲,刺客荆轲,荆轲是刺客还是剑客

    [var1]1.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是战国末卫国人,为人慷慨,侠肝义胆,喜欢读书舞剑,在游历到燕国后,受燕国太子丹的器重被拜为上卿,秦国统一六国的脚步越来越快。赵国被灭,眼看秦国的矛头直指燕国,燕国陷入到了恐慌当中,太子丹想到了一个自认为高明的计策,就是派人去刺杀秦王,他觉

  • 在《庆余年》中,北齐国的权臣沈重手眼通天,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庆余年沈重结局,沈重的资料简介,沈重被太后去掉蟒纹代表什么

    沈重的一生,可恨、可怜又可悲。沈重掌控锦衣卫,诛杀无辜性命从未眨眼,实属可恨[var1]说到锦衣卫,没有人不胆寒。作为北齐最大的特务机构,它的作用可以匹敌庆国的鉴查院。无论是臣子还是百姓,只要被他们抓到了把柄,定要不死不休。沈重杀人,就如吃饭一样平常。死于他利刃之下的亡魂,不计其数。对待满身伤病的肖

  • 虎毒不食子,汉成帝真的为博美人一笑杀了自己儿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但凡是有例外,汉成帝就是这么一个痴情种,为了博赵合德欢心,就亲手掐死了自己的皇子。汉成帝是西汉有名的帝王,他出名是因为他有两个宠妃,一个赵飞燕,一个赵合德,古人说得环肥燕瘦的绝品美人,燕瘦说得就是赵飞燕。简单点说这两位美人,放在现在也是万里挑一的美人,汉成帝原本就是个好色的主,遇到这二位,那更是眼珠

  • 为争夺益州,刘备与孙权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谁的套路更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权和刘备勾心斗角,刘备孙权如何瓜分荆州,孙权和刘备夺取益州

    答应借地给刘备,不过是想以和平的方式逐步渗透,逐渐将势力扩展到刘备的占领区。孙权这样做更具隐蔽性与欺骗性,用堂而皇之手段悄然达成不可告人之目的,都是考较人智商的事情。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刘备自然明白孙权的良苦用心。明眼人都看得出双方在荆州地土问题上的分歧进一步加剧,联盟解体只是时间问题。刘备一面

  • 为什么刘邦善待百姓,但是依旧流传着其“流氓”的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说刘邦不是流氓,历史上刘邦真的是无赖吗,刘邦为什么名声不好

    中国古代经历了许多的朝代,其中汉朝文化至今影响着人们,汉朝的传说,不管多久依旧存在着,而这一切都始于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汉朝开国皇帝,出生在沛县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县城内城北解放路一带),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是民族和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是古代历史当中卓越的战略家政治家。对中国的统一拥有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