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此人位列三公,受命去封赏袁术,袁术:我气死你

三国时此人位列三公,受命去封赏袁术,袁术:我气死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803 更新时间:2024/2/4 17:03:42

李傕郭汜为了安抚天下诸侯,胁迫汉献帝给天下各诸侯封赏。当时封赏给淮南袁术的是左将军之职,并封阳翟侯。而代替皇帝前往封赏的正是当时任三公之一太尉之职的马日磾(mǎrìdī)。

马日磾持节前往寿春见袁术,不料袁术并不待见他。一天,袁术找个理由向马日磾借符节(代表皇帝传达命令的一种信物)观赏一番。马日磾不知是计,把符节给了袁术,谁知袁术拿了之后居然不还给马日磾,还要求马日磾给自己军中10几名将领升官。马日磾果断拒绝:“征辟为官是朝廷的命令,怎么能靠强迫得到呢?”马日磾没办法要回符节,就想离开寿春,但袁术也不让他离开。马日磾感觉自己受辱,气愤非常,没过多久就吐血而亡。

从整个事情来看,袁术显然不大欢迎马日磾。袁术生在官宦之家,早年就在洛阳为官,怎么可能没见过符节呢?符节有什么好看的?再者,朝廷封官是朝廷的打算,又岂能相求?袁术其实就是在故意为难马日磾。

对于袁术来讲,能得到朝廷的封赏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马日磾也不过是代替朝廷封赏而已,跟袁术又没有私仇,袁术何以处处针对马日磾呢?这里面可是大有玄机:

1.袁术并不认同这个朝廷。所谓的朝廷早就有名无实,且现在还掌握在李傕、郭汜,天下诸侯根本就不会把朝廷当回事,袁术向来狂妄自大,野心蓬勃,如今汉室衰微,袁术大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2.朝廷封袁术为左将军和阳翟侯并不能让袁术满足。左将军和阳翟侯从官职和爵位上讲并不低,但袁术却不会把左将军和阳翟侯放在眼里。袁术出身名门,自小就得封侯,左将军是武将中高位,然而袁术眼高于顶,自认天下第一,屈就左将军对于他来讲太委屈了。如果是骠骑将军或大将军,袁术或许还会欣然接受。

3.袁术和李傕、郭汜也是有仇恨的。当时各路诸侯反董卓时,董卓曾把袁家在洛阳的人共50多人全部杀死,虽然是董卓下的命令,但李傕、郭汜两人绝对脱不了干系。全家灭族之仇,袁术岂能忘怀?

4.马日磾在寿春曾经多次有求于袁术。虽然不知道马日磾到底让袁术做了什么,但史料明确记载马日磾确实多次有求于袁术,所以袁术对马日磾很反感。

《后汉书》:初,太傅马日磾奉使山东,及至淮南,数有意于袁术。

5.马日磾为人奸诈。袁术让马日磾征辟下属为官是有原因的,因为马日磾曾经私下征辟征辟孙策为怀义校尉,朱治华歆为掾属。

孙坚去世以后,孙策就投奔袁术,朱治是孙策的下属,华歆当时应该是袁术的下属。问题是袁术为人心胸狭窄,反董时就曾有意为难孙坚,虽然孙策来投,但袁术并不会信任孙策。华歆与袁术关系也不好,正有打算离开袁术。也就是说马日磾征辟的这三个人表面上归属袁术,但实际上都不是袁术的人。这不是明摆着给袁术难堪吗?袁术不生气才怪?

更重要的是,孙策、朱治、华歆当时并不是什么大人物,李傕、郭汜所代表的朝廷没事征辟他们干嘛?按照朝廷的指令,马日磾是前来封赏袁术的,征辟孙策、朱治、华歆并非朝廷的指令,而是马日磾私下所为,这显然是违规行为。

马日磾死后遗体运往长安安葬,当时孔融就曾经批评了马日磾,骂他取媚奸臣、欺骗朝廷,原因就是在这里。

《后汉书》:日磾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宁辑东夏,而曲媚奸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辄使首名,附下罔上,奸以事君。

至于为什么马日磾会征辟孙策、朱治、华歆3人,那就不得而知了。

袁术本人对朝廷本就不感冒,马日磾到寿春后却仗着他是皇帝派来的人,私下会晤与袁术关系不好的人,正好撞上袁术的枪口上了。袁术毕竟还顾及颜面,不敢直接动手杀死马日磾,于是故意为难马日磾以泄中之愤,不料却把马日磾给气死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子孙如今在哪里?学者:看你身边有没有这四个姓氏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是平民百姓出身,所以对于秦朝统治时期的暴政深恶痛绝,所以他登基后,为了替天下百姓出一口恶气,就下令要把皇宫中所有的秦氏子孙都杀掉。在正史中,秦始皇的子孙后代确实都被杀掉了,但是,有野史记载,秦始皇的子孙后代中,有多人被宫中侍卫护送着送往了日本。为什么会送到日本呢?这是因为当时秦始皇派人到海外寻求

  • 他功绩斐然超周瑜,蜀魏三大强人因他而亡,却因一事孙权难容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三国中的东吴,想必大家最先想的便是周瑜,可以说,作为东吴的代表人物,周瑜的知名度那是相当的高,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像周瑜这种高富帅,又是个军事奇才,最后还娶了江东绝色美女小乔的天之骄子,恐怕想不出名都难。不可否认,东吴之所以能够和曹魏、蜀汉分庭抗礼,周瑜功不可没,一场赤壁大战,几乎奠定了“

  • 曹操当年杀华佗真的是因为多疑吗?终于明白,曹操才是最睿智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杀华佗真的是因为多疑,曹操杀死华佗后还有谁能治曹操,司马懿曹操华佗

    无论怎么解释曹操杀华佗是不对的,曹操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完全有奸心杀了华佗,看曹操的名言就知道了,历史是强权写的,无论到何时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曹操乃是日夜操劳阴虚火旺,心耗神散,正气不足,致肾气亏虚,不能上脑,湿毒困脑,头痛不止。可固本扶正,补气除湿,养心肾清脑。华佗知道不开刀也可医头痛,杀曹是真

  • 传说诸葛亮最后一计,让自己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临死前有一计让他万劫不复,诸葛亮后世十大预言,诸葛亮死前的一个连环计

    事情还要从诸葛亮的最后一战说起。诸葛亮一生都致力于实现先主刘备所留下的“克复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可惜,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疾,病倒在了五丈原。病倒的诸葛亮晚间出帐散步,突然看到天象,发现自己的将星闪烁,摇摇欲坠。诸葛亮算到自己命不久矣,但是想到大业未成,如此死去,于心不甘,就想到了摆

  • 他的两个建议使曹魏成三国最强者,却在演义中打了酱油无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魏八虎将和五子良将,曹魏孙吴,曹魏政权有哪几个皇帝

    话说东汉末年之所以能够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虽说有着各种机缘巧合,但是,和他们各自制定的战略设想也是分不开的,比如蜀汉的战略设想是诸葛亮提出来的,东吴的战略设想是鲁肃提议的,而作为三国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曹魏的战略设想是谁提出来的呢?说到这个,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这些人,然而,

  • 《虎啸龙吟》陈群作为司马懿的死党,一把年纪还这么可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虎啸龙吟司马懿与陈群对话,陈群试探司马懿完整版,新三国陈群评价司马懿

    曹丕册封曹叡为太子时,就曾告诫曹叡,“要让他们争,他们因为自保才会效忠于你”。后面曹叡掌权之后,虽然他自己想要削弱辅政大臣们的势力,实现“政由己出”,可是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到,只能从长计议。于是,当面临重大决策时,在魏国的朝堂上,往往是曹休和曹真一个说法,陈群和司马懿一个说法,两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而

  • 《虎啸龙吟》曹爽用尽了小儿科手段,最后司马懿却一招制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虎啸龙吟司马懿曹爽,司马懿杀曹爽全过程,司马懿夸曹爽

    很明显,何晏的计策更实用,因为跟司马懿玩持久战的,像曹休、曹真、诸葛亮、曹叡都已经领盒饭了,更可况是曹爽这种急功近利优柔寡断的人。曹爽听从何晏的计策,准备在皇宫内将司马懿就地正法。没想到司马懿觉察到了自己的危险,只用了几句话,就唬住了曹爽,还利用小皇帝曹芳从容离去。等曹爽醒悟过来,已经为时已晚。这一

  • 《虎啸龙吟》曹真既可恨又可怜,被严重弱化的曹魏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虎啸 龙吟,曹真之死虎啸龙吟,虎啸龙吟曹家皇帝排行

    在老版三国和新版三国中,曹真都是一名表现平平的将领,基本都是被诸葛亮牵着鼻子走。在《虎啸龙吟》中,更是显得无比自大,总是想着地打压司马懿,跟诸葛亮对阵,更是一败涂地。曹真这个角色,在剧中显得既可恨又可怜。曹真的可恨在于,在朝堂上压制司马懿,想要独掌军事大权,而自己又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司马懿因大雨迟误

  • 《虎啸龙吟》套路来了,活神仙司马懿横空出世,比诸葛亮还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结果,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司马懿领兵对抗。渭水之战蜀军大败,将军吴班战死。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运粮引诱司马懿,却被司马昭率军击破。由此可见,司马懿之前说的那句话,简直就是在拐弯抹角地夸自己啊。所有危机我都能意识到,我想吴国周鲂是诈降,我想诸葛亮是在用空城计,我想蜀国姜维是诈降。我想诸葛亮退去有伏兵,曹真不

  • 《虎啸龙吟》司马昭惊现鹰视狼顾,檀健次野心侧漏路人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虎啸龙吟司马昭霸气场面,司马昭在虎啸龙吟中的集数,虎啸龙吟司马昭心机

    就冲那“狼顾”回头的眼神之中的狡黠和锐利,当司马懿回过身来之后,他马上换了一副表情,眼神立马就柔和起来,对父亲拱手施礼。也难怪司马懿看到如今这样的孩子的时候,那五味杂陈的神态。在历史典故上,我记得有一个故事对司马兄弟二人有着一次很有趣的描述,就是司马懿准备诛杀曹爽的前一夜,他把这个计划告诉给了两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