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崇祯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628 更新时间:2024/1/8 23:53:29

崇祯皇帝朱由检,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自即位以来兢兢业业勤于政务,企图改变王朝的颓势,拯救明朝于大厦将倾之际,可怎奈何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终究还是无力回天,最后以自尽的方式保留仅剩的一丝尊严,自此明朝烟消云散。或许所站立场不同,世人对于崇祯皇帝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下面就让笔者谈谈自己眼中的崇祯是何模样……

第一、勤俭节约

崇祯皇帝的勤俭节约是历代皇帝之中少有的。就拿饮食来说,不同于其他帝王日日山珍海味,崇祯伙食标配是三素一荤,而且每隔三天就禁荤一次,只吃素食。

同时他所穿着的内衣打满了补丁的,衣服破了他不舍得换新的,都是让宫女缝补一下自己接着再穿。所以崇祯走路步伐十分缓慢,总是小心翼翼的,深怕把打着补丁的内衣暴露出来损害了皇室颜面。

在其统治后期,为了节省开支连宫里的婢女都给辞退了,但是又不得不找国丈爷借点丫鬟充当门面。

堂堂一国九五至尊,居然能节俭到这个地步,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第二、励精图治

由于明朝已日薄西山,崇祯上位之后,就一门心思想要中兴明朝,让它重新强大起来,为此他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明史》有云:

“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野史无文·烈皇帝遗事》中也提到崇祯的勤勉:

“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近御宫人有夫人、婢子、常在、大答应、小答应等号,上皆正色临之,无一戏言。田贵妃婉慧得上意,亦少进御。”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崇祯皇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勤政狂魔,不同于其他亡国之君,崇祯一生励精图治想要用自己享乐的时光来换取大明的繁荣复兴,这一份雄心壮志就非常人所能拥有。

看到这里大家不免会有些疑惑,勤俭节约、励精图治,这样的皇帝通常都是世人眼中的明君,但是为什么崇祯不但没有成功挽救大明,还葬送了大明的江山呢?其实他会失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此时大明江山已经外强中干,摇摇欲坠了。

通常来说每个朝代的前期都光耀无比,而越是到了后期社会矛盾越尖锐,这时候就要有一个接盘的皇帝站出来,很不幸崇祯就是这个接盘侠。

朱元璋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享尽荣华富贵他一共分封了26个藩王,并许其永世传承,经过数百年的繁衍发展,这些藩王的子孙后代们已经变成了一群数量庞大的“寄生虫”。亲王年俸禄10000石粮食郡王2000石,1石约150斤大米,就是每年供养这群人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况且这些“米虫”还贪心不足不断兼并土地,剥削普通老百姓,试问有这么一群人明朝如何富强起来?

万历时期,皇帝怠于朝政却又好挥霍,大臣之间恶性竞争,那时候明朝的统治危机已经显露端疑,万历皇帝更是自恃国力强盛发动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这几场战役消耗了大量的国力,使得张居正改革所积累下来的优势荡然无存,而后的几位皇帝更是效仿了明神宗朱翊钧挥霍的做法,一步步掏空明朝的底蕴,将其推向毁灭的深渊。

崇祯接手明朝之时,国库空虚,国力基本被历代帝王败坏殆尽,怎样解决这样的困境?崇祯只好勒紧裤腰带,在日常生活中省吃俭用,但是这些都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就算自己砸锅卖铁甚至连军饷的钱都掏不出来,试问这样还如何让士兵为明朝卖命?无法解决财政赤字之事,明朝灭亡是必然的。

其次:崇祯生性多疑,众叛亲离。

常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作为一名合格的君王,就应该信任手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是崇祯多疑的性格让很多人不敢对他推心置腹,崇祯在位十七年,内阁大学士就更换过50位,六部和都察院的首长的更换也同样频繁,他一共用过吏部尚书13人,户部尚书8人,兵部尚书17人,刑部尚书16人工部尚书13人,都察院左都御史132人,但是到最后也一直没有找到能让自己感到真正满意的官员。

猜忌是人与人交往之间的大忌,正是因为崇祯好猜忌,他手底下的人才都不敢真心为他卖命,一个个首先想的是如何保全自己。举个例子,李自成起兵造反之时,崇祯为了解决军费的问题号召众人捐款,结果不论是近臣还是皇亲国戚都出几个小钱敷衍了事。更值得一提的是,崇祯的老丈人周奎在崇祯面前哭诉着自己清正廉洁无钱可捐,后来李自成的部队攻入北京,搜刮满朝文武的家产,居然搜刮出了七千多万两白银,单单周老头一家,就搜出了52万两白银。

从这里我们看出,崇祯已经是众叛亲离,连自己的老丈人都不帮他,更不要说那些臣子了,明朝灭亡已成定局。

再者:崇祯在位期间天灾不断。

频频爆发的天灾也是崇祯无法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重要原因。据《汉南续郡志》记载: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大旱、洪涝、蝗灾,这些自然灾害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的伤害是无比巨大的,崇祯在位期间,灾祸持续不断,百姓就连生存下来下来都无比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又怎么可能富强起来呢?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由朱由检主政的崇祯六年至崇祯十七年的12年间,还发生了大规模的鼠疫,尤其是崇祯十六、十七年间,鼠疫已经严重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简直骇人听闻,据史料记载:“大疫,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河,十室鲜一脱者。”

这大规模的鼠疫压垮了明朝身上最后一根稻草,据统计北京爆发瘟疫之初城内有两万七千匹战马,但是等到李自成破城之前,能够作战的马匹仅剩1000头,守城的士兵更是从十万骤减到五万人,而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士兵太多身体虚弱狼狈不堪,几乎没有战斗力可言,如此一来,崇祯还能拿什么对抗李自成和皇太极呢?

最后:崇祯执政期间,明朝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崇祯手中的明朝已经摇摇欲坠,经不起任何折腾了,可偏偏此时明朝内忧外患的局势异常严峻,对外后金的铁骑一直都是虎视眈眈,时刻等待着吞并明朝的机会,而在明朝最后拿得出手的大将卢象升毛文龙袁崇焕被杀之后,明朝已经基本无力抵抗后金铁骑,国破家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对内,因为社会矛盾的激化,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首当其冲的要数李自成的大顺军,尽管李自成的部队声势浩大,却并不精良,可这对付羸弱不堪的明朝军队还是绰绰有余,尤其是北京在遭受大规模鼠疫后,军队实力更加不堪。

在这种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崇祯已经彻底绝望了,为了保留自己最后一丝尊严,他选择了在煤山一颗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或许直到最后一刻他才得到了解脱……

生命是跌跌撞撞的曲折,死亡是安安静静的星辰,青史风烟绝尘而过,唯时间能证明君之功过,可那苍生之悲、你我之悲又有谁人可见?崇祯一生都充满了悲剧,有心强国却无力回天,最后还落了个身死魂灭的下场,谁人之过?诚然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罪魁祸首更应该是历代皇帝所埋下的隐患!因为缺少大环境的支持,所以崇祯再怎么努力也于事无补,实在可悲可叹……

最后以以清初屈大均的《燕京述哀》结尾:

先帝宵衣久,忧勤为万方;

捐躯酬赤子,披发见高皇。

风雨迷神路,山河尽国殇;

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

(参考资料《明史》、《野史无文》)

更多文章

  • 如果蓝玉还活着,燕王朱棣敢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朱允炆:蓝玉!朕命你即刻出兵,迎击燕王朱棣的部队,但不准伤了他的性命。蓝玉:谨遵陛下旨意!几天后,蓝玉:陛下,微臣替您将逆贼朱棣的人头砍下来了,作为交换,你把皇位禅让给朱允熥吧!朱允炆:我********你********!明朝时期最可惜的事情我想某过于朱标英年早逝,朱标算是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不

  • 最传奇的末代皇帝,做了忽必烈驸马,生个儿子还成了元朝末代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两宋历史,都是在别的政权的阴影下谨小慎微的度过了319年的时间。从各个朝代的国祚来看,这300多年还算不错的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南宋的末代皇帝宋恭宗赵显这屈辱而又传奇的一生。宋恭宗赵显出生在南宋风雨飘摇的时候,大厦将倾。在他出生后蒙古骑兵基本上已经夺得了天下。南宋的灭亡也是个时间问题。他的命运

  • “国难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明成祖听到高僧这十一字马上怒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成祖 欣赏的宋代高僧,明成祖事迹,明成祖几岁死的

    虽然这是两父子,可是成祖的皇位却不是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的,而是从自己的亲侄子手里抢来的,那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会明朝刚刚建立,很多制度其实都不是那么的完善,而且朱重八还老顾着收拾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那么就还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给谁继承呢?当然是嫡子

  • 地方县志记录了什么?难怪郭沫若要执着挖明朝皇帝陵墓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郭沫若为什么执意要发掘明朝皇陵,崇左县志明朝,郭沫若陵墓视频完整版

    1955年,在郭沫若的一再坚持下,明定陵被打开。此次打开的目的是为了更直接的了解历史,但因保护不当和没有提前制定好考古发掘计划,明定陵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文物在见到阳光的那一刻就被氧化,大量文物因此受损。虽然此次考古发掘是因为郭沫若等史学家没有提前采取保护措施而受损,但此次盲目考古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考

  • 《水浒传》家喻户晓,“水浒”二字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水浒两个字是指啥意思,新版水浒传和老版水浒,水浒讲的什么意思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元末明初有个文人叫施耐庵,考进士屡考不中,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华,而是当时社会腐败,科举制度已经毫无公平可言。所以施耐庵一直郁郁不得志,但是他还是非常渴望能够走上仕途之路。施耐庵的才华无处安放,他就开始着手搜集整理北宋年间宋江起义的各种民间传说,写成了一本书——《江湖豪客传》。这本书

  • 千斤石狮飞天、百年大树连根拔起,明朝“天启大爆炸”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代千斤石狮大全,历史上的巨大诡异怪事,千斤石狮完整版

    明朝最大的灾变,我想莫过于发生在天启六年的“天启大爆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变以京师王恭厂火药库为中心,席卷方圆750米的地区,给受灾地区带来近两万人的伤亡。最离奇的是,对于“天启大爆炸”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中出现的怪异形象至今仍然没有合理的解释,这场大灾变也因过于神秘被列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与“死丘事件

  • 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为何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而题主同样给予了我们一个故事模板: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十七年以后才明白,真的有怎么一回事吗?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来龙去脉。1375年,已经病入膏肓的刘伯温在临死前派人给朱元璋送去一筐鱼,朱元璋自己这个大臣智谋过人,他这么做一定别有深意,但是任由朱元璋如何冥思苦想也无法参透其中的奥妙。等

  • 兔死狗烹!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为什么对功臣大打出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平定云南的时间,明朝初朱元璋发兵平定贵州吗,朱元璋平定贵州

    明太祖朱元璋在起事之时人格魅力极度突出,不仅求贤若渴,而且性格慷慨豪爽,吸引了无数贤人志士前来投奔。然而一统天下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将屠刀挥向那些开国大臣,致使无数功臣惨死,幸存的功臣寥寥无几。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为什么要肆意杀害开国功臣呢?笔者认为这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朱元璋性格自卑敏

  • 宋高宗赵构一生玩弄权术,活了81岁,为何在56岁时坚决要求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有意思的是,赵构年仅21岁就当了皇帝,56岁那年他选择禅位于皇太子赵昚,此后当起太上皇,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年)才驾崩于德寿宫,享年81岁。按理来说,皇帝都希望自己在位时间越长越好,可为什么赵构56岁的时候就退位了?首先我们来看看赵构退位时发布的诏书,对此《续资治通鉴宋纪》记载:朕宅帝位三十

  • 如果朱标没死而是继承了皇位,朱棣还会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历史上少有的白手起家的皇帝,朱元璋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极度痛恨贪官,常常对其施加酷刑,却又爱民如子,时刻为老百姓着想。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格外信任太子朱标,不但允许早早让他代为监国、积累经验,还允许朱标尽可能培养自己的班底,李善长、蓝玉、徐达,朱元璋将开国大臣一个劲地往他怀里塞,生怕后者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