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朱标没死而是继承了皇位,朱棣还会造反吗?

如果朱标没死而是继承了皇位,朱棣还会造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22 更新时间:2024/2/8 8:39:51

作为历史上少有的白手起家的皇帝,朱元璋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极度痛恨贪官,常常对其施加酷刑,却又爱民如子,时刻为老百姓着想。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格外信任太子朱标,不但允许早早让他代为监国、积累经验,还允许朱标尽可能培养自己的班底,李善长、蓝玉、徐达,朱元璋将开国大臣一个劲地往他怀里塞,生怕后者不能独揽大权似的。

可惜朱标体质差,因长期过度劳累英年早逝,这使得朱元璋数十年的辛苦培养化为乌有,为此他又不得不让皇孙朱允炆接手皇位,这才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而是继承皇位,朱棣还敢造反吗?

笔者认为,若是朱标登基,朱棣根本不可能造反,具体理由如下:

一、朱标在几兄弟当中有很高的威信

朱标与喜好猜忌的朱元璋截然不同,他生性宽厚仁慈,喜欢通过“仁”与“孝”治理国家,无论是对于大臣还是对于兄弟都非常友善。

《明史》曾这样记载朱标的性格:

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当初秦王朱樉、周王朱橚等几位藩王犯了些错误,朱元璋让他们回到南京接受惩罚,是朱标站出来护着这些弟弟,他们才能安然无恙地回到封地。

后来有人告发晋王朱棡要谋反,朱元璋勃然大怒想要惩罚他,但因为朱标哭着给弟弟求情,朱元璋深受感动才放过朱棡。

蓝玉在世时曾看出朱棣的野心,他多次提醒朱标要小心朱棣,可朱标不但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将此事告诉了朱棣,可见他对于弟弟有多么维护。

朱标身为长子,在几兄弟中本就有着很高的威信,而他又曾多次维护自己的弟弟,这使得他的威信更上一层楼,其他几兄弟都会下意识尊重朱标,朱棣也不例外,让他造反抢夺自己一直敬重的兄长的皇位,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大。

二、朱棣没有造反的动机

朱棣造反最主要的原因是“建文削藩”,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太过急躁猛烈的削藩举措。

众所周知,朱元璋称帝途中吃了很多苦,既当过和尚也当过乞丐,所以飞黄腾达以后他希望朱氏家族能够永远繁荣下去,为此他将自己的儿子全部封为藩王,派到全国各地镇守一方。

经过多年发展,这些藩王的势力越来越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中央。因此朱允炆继位后不久,便开始大肆削藩,其速度之快、动作之猛烈让人心惊胆战,最离谱的是他曾在一个月内连削三王,将这些藩王全部贬为平民。

到最后其他藩王全部被撤,只剩下燕王朱棣,朱棣明白自己如果交出权力下场会无比凄凉,无奈之下只能走上造反的道路,可以说朱棣会造反,朱允炆操之过急的削藩举措难辞其咎。

但是如果当时君主换作朱标,这种事情很可能就不会发生。前面我们说过,朱标生性仁厚,时常维护几个弟弟,弟弟被封为藩王在各地享福,朱标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想着削藩呢?

即便朱标认为削藩有必要,按照他的性格,必然也会采取相对温和的方式,一步步地回收权力,并且会做好善后措施,确保弟弟们往日的生活不会有困难。

这种温和的方式就能很好地缓和各藩王与中央的矛盾,再加上朱标本身的威信,包括朱棣在内的几位弟弟自然更愿意接受,如此一来朱棣就失去了造反的动机。

三、朱棣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倘若朱棣想要造反,他就必须考虑造反成功的可能性,然而如果朱标活着,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朱标继承皇位名正言顺,朱棣身为弟弟,没有任何正统的理由推翻朱标的统治,他造反名不正言不顺,无法得到道义上的支持,想要成功难如登天。

其次,洪武十年后,朱标就已经被授予处理朝政事务的权力,如果他能活到朱元璋退位,那至少已经累积了二十多年的执政经验,如此丰富的执政经验让朱标能够应付各种问题,朱棣的执政能力与之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同时无论是大臣还是百姓都已经对朱标心悦诚服,朱棣想要成功造反就必须战胜强大的民心与朝廷凝聚力,以一己之力抗衡天下之下,最终的结局与“螳臂当车”没什么两样。

最关键的是,如果朱标没有死,朱元璋也不会大肆屠杀他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班底,蓝玉、李善长等人会成为朱标身边的助力,有他们在,朱标造反根本没有胜算。

其实朱棣能够造反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朱允炆行径愚蠢。当时中央军队的实力远在燕军之上,朱棣被打得节节败退,甚至好几次都死里逃生,本来朱允炆可以轻而易举地平定叛乱,结果他为了不背上“杀叔”的骂名,命令将士只能活捉而不能杀死朱棣,这让朱棣获得一张“免死金牌”,最后一步步扭转局势。

要是朱标在位,即便他心慈手软不忍心伤害朱棣的性命,他手底下那些沾满鲜血的文臣武将也会迫使他做坏人,尤其是蓝玉,骜不驯却又才能出众,天不怕地不怕,甚至多次挑衅朱元璋的底线,有他在,朱棣造反活动可能没多久就会镇压,蓝玉甚至还会擅作主张将主谋朱棣处死。

因此,朱标若是还活着,朱棣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执笔君言

总而言之,如果朱标在世,朱棣考虑到兄弟之间的感情不愿造反,同时朱标能够妥善处理是否削藩、如何削藩的问题,从而消灭朱棣造反的动机,最重要的是,朱棣造反只不过是自寻死路,毫无胜算可言,综合这几方面的原因,朱棣不会选择造反。

诸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伴君如伴虎!朱元璋提出上联,一臣子完美对出下联却惨遭其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早年为了维持生计,朱元璋既当过和尚也当过乞丐,后来兵荒马乱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才选择加入起义军,从此开始自己的戎马生涯。凭借着自己仗义豪爽的性格与杰出的领导才能,朱元璋吸引无数人才前来投奔,并且在他们的帮助下一步步扩大领土面积,最后成功谋取天下实现草根的逆袭。不过从草根一跃成为皇帝,文化水平不高就

  • 为什么说南明不算是明朝,且未被收录进明史之中?这三点无可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明为啥不属于明朝,南明明史,南明和明朝是什么关系

    南明历史短小不足百年我们通过对比发现明朝的历史和宋朝的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两个朝代都是建立在一片荒乱之中,两个朝代都是亡于异族之手。但不同的是明朝整体来说比宋朝更加有骨气,抵抗也是更加强烈,这个是表现在明朝的皇帝身上的,而宋朝的皇帝相对懦弱,手下的大臣则是更加的有骨气,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南宋崖山海战十万

  • 明朝其实还有个太上“厂”管着东、西厂和锦衣卫,堪称最牛特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东厂西厂锦衣卫哪个权力大,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争斗,锦衣卫属于东厂还是西厂

    你比如说最早,这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拱卫司。专门收集情报,附带着缉拿皇帝要捉的人。后来朱元璋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做锦衣卫。并交给锦衣卫了更大的权力,可以行使侦缉察捕的权力。可抓任何人,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朱允炆的不争气,被燕王朱棣某了位子。明成祖朱棣就很头疼。哎呀,这老爹留下来的锦衣卫我用着不放心啊。于

  •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仅两百余天,为何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仁宗朱高炽一生简介,明仁宗朱高炽纪录片,朱棣评价明仁宗朱高炽

    一是平反了明朝以来的许多冤狱。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对那些忠于建文帝朱允炆的臣子给予了严厉的处罚,大量忠臣被杀,其家属要么被流放,要么被贬为家奴,到教坊等场所工作。明仁宗登基不到两个月,就命令内阁会同司法官员复查案件,颁布诏令免除冤案家属为奴的惩罚,归还他们先前被没收的家产。同时,他下令将建文帝时期的奸

  • 宋朝官员的帽子上为什么有两根长翅?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帽子为什么有两根翅,宋朝男士帽子,宋朝禁军帽子

    据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天上早朝时,正在听某位大臣汇报政事。突然,他听见站在两侧的官员有不少人在窃窃私语。对此,他非常生气。朝堂是商量政事的地方,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地方,怎么能做出如此不礼貌的行为呢?他们的交谈声,分散了别人的注意力,已经影响到自己听汇报了,肯定是要不得的。虽然赵匡胤很生气,但没有表

  • 北宋灭亡,王安石为何成了千古罪人?他只不过是个替罪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国家的灭亡,我们往往会想到当朝统治者,毕竟,一个君主于一个江山而言,要负主要责任。但靖康之乱的爆发,有人将罪名加在了王安石身上,并称他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翻开资料,王安石一度被评价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文学家,改革家。为何会成了导致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源于他坚持主张的变法改革运动

  • 靖康之耻后,赵构的母亲韦太后生活有多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构登基时太后是谁,赵构妻子受金人欺负,赵构晚年有多厉害

    靖康二年春,金军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就此灭亡。此后金开始以胜利者的姿态多汉人朝廷进行疯狂洗劫,他们不但将北宋国库里的金银财宝全部搬空,还顺便带走了无数的妃嫔公主。这些往日里养尊处优的公主妃嫔到了金国后就变成了地位卑贱的俘虏,任由金人奸淫凌辱。这些人当中,有的人不堪受辱选择自尽;有的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骗的朱棣稀罕不已,今画像公开逗笑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为啥派郑和下西洋,郑和跟朱棣的关系,郑和下西洋朱棣哪一集登基

    郑和下西洋的初衷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初衷问题在今天其实已经是一个说不清楚的谜团了,一般有这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说郑和下西洋其实是带着政治任务前去的,据说朱棣当年靖难之变打进南京城时候并没有发现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很多人便认为建文皇帝已经逃到了海外,毕竟哪个时候的明朝海船事业十分发达,再加上有南宋高中赵构

  •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不,这是场套路与反套路的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陈桥兵变完整版,陈桥兵变是赵匡胤的预谋吗,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主要内容

    文丨舞雩大家好,国学趣谈看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自晚唐始,近百年军阀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局面,十分混乱。后周世宗柴荣,继承义父郭威的大统,以“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这一宏伟目标,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是为“天子”。然”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柴

  •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以前没棉被怎么御寒,哪里有御寒棉被,没棉花的古人如何御寒

    但是在古代,这种生活对于黎民百姓来说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很多人连吃饱穿暖这一要求都无法做到,更别提娱乐消费了。就拿保暖衣物来说,一直到宋朝以后才出现棉被,那么问题来了——在此之前古人又是如何御寒的呢?虽然没有棉被的加持,不过古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冬,下面笔者就来介绍一些古人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