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次迁都,商朝的用意何在?夏朝都亡了,商朝还在害怕什么?

五次迁都,商朝的用意何在?夏朝都亡了,商朝还在害怕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229 更新时间:2024/2/3 8:50:08

两汉和两宋都是因为战乱,都城变更;明成祖朱棣因南京在战火中毁于一旦,转而迁都北京;至于满清,入关之后一心一意学习汉文化,汉人选择的都城自然也是要继承。可唯一说不通的,就是商朝都城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更。

历代王朝都城变更

古人研究风水,祭祀、婚丧都要提前占卜,更不用说专门设计“钦天监”一类的地方,对王朝运势进行勘测。故而,都城的选择是慎之又慎,可这也不排除统治者为了江山稳固,或是外界环境动荡,进而迁都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迁都无外乎三个原因:经济、政治和地理位置。冷兵器时代,王朝能否得百年繁华,不就是靠着经济的富庶、政治的清明和地理位置的优势。

以明清两朝的都城为例,身处内陆,门口就是延绵万里的长城,一道又一道的关口捍卫着王朝的心脏,直至今日,北京依然被执政者青睐。

如两宋的迁都,就是两点原因。一来是靖康之耻,东京成了胯下之辱,昔日繁华迷人眼的东京哀鸿遍野,金人都把都城攻破,幸存的皇室又如何心安地居住?何况汴京已经没落,南方的临安反倒是一片祥和,迁都也就变成了迫在眉睫。

隋炀帝武则天的迁都,就是出于政治斗争的考量。隋唐两朝受制于关中地区关陇贵族的挟制,如武则天执政时,关陇贵族代表人物——长孙无忌就是强硬的反对派,可一个长孙无忌倒下,还会有千万个长孙无忌崛起,武则天机关算尽也不能把所有人斩杀殆尽,所以迁都洛阳,培植自己的势力。

北宋的迁都梦想没有实现,赵匡胤早就看出来开封没有关山之险,于王朝的发展不利,只是碍于自己的势力都在开封,没法大刀阔斧变动。而百年之后,北宋未能迁都的弊端也暴露无遗。因开封没有关山之险,东京不得不招募大量禁军拱卫京师,致使官员冗余,加重财政负担,出现尸位素餐的情况。

商朝的频繁迁都

迁都一次,就已经是劳民伤财,何况商朝迁都五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当年,商朝不断变更都城的位置,即便是后世的盛世,怕也不敢随意违背祖宗的遗愿,动了王朝的风水。更何况,商朝是一个处处都要占卜的国家,如此儿戏,不免让人细思。

历史记载,商朝有五次迁都,先是中丁从商丘搬到荥阳,后又河亶甲搬到安阳一带,祖乙迁都焦作,南庚迁都庵,最后也就是著名的盘庚迁殷。总体来说,商朝虽然在迁都一事上劳民伤财,可盘庚迁殷后,商朝繁盛了两百多年,恰恰证明了商朝频繁迁都的正确性。

以史为鉴,方能知兴替,商朝频繁迁都却能保江山百年繁华,这其中必然藏着统治者的深思。虽然千百年后,时代和生产力不同,可老祖宗的智慧永远也学不完。

商朝最开始的都城在山东一带,而都城迁徙的方向是由南向北。史学家提出了多种可能性,如洪涝、夏朝余孽和内部政治斗争。

大禹治水流传至今,不过史学家们倒是对此嗤之以鼻。可历朝历代的史书上都有黄河冲垮堤坝的记载,可见大禹治水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性。故而,商朝以史为鉴,避开了夏朝曾经经历的洪涝,选择迁都。

这个说法看似成立,实则有漏洞存在。古人本就是以黄河为圆心,远离黄河水不符合生存之道。何况,黄河每年夏季汛期都频繁冲垮堤坝,并非是远离就能解决的。至于夏朝余孽,更是没有了依据,哪一朝都有前朝余孽的存在,满清哪怕是后期也和前明余孽斗个你死我活,可夏朝江山的主心骨都没了,一群小喽啰又能够掀起多大的风浪?

所以,只有内部政治斗争一说,才是商王朝频繁迁都的主要原因所在。和武则天、隋炀帝一样,盘庚迁殷也是因为受到了朝中势力的挟制。这一点和北魏孝文帝迁都能一并谈论,北魏孝文帝固然有学习汉文化的原因存在,可更多的也是为了削弱平城势力带来的影响。

在《尚书·盘庚篇》的记载中,盘庚有两句经典话语:“视民利用迁”和“我乃剿暴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简单来说,盘庚表示自己迁都一来是为了民生,二来就是对贵族进行斩尽杀绝,缓解王室内日渐紧张的矛盾。

至于前几任统治者迁都,有人戏说,怕是商王朝儿子生多了,皇子们的封地分散在各个地方,王朝自然也要迁就皇子们的都城。长子继承王位,都城自然不需要动,但要是其他皇子,都城也需要跟着变更。

有了白纸黑字的史料记载,自然也就说通了商王朝频繁迁都的原因所在。所以,从几百年前,隋炀帝和武则天就已经翻阅史书,学习前人的经验,以此来摆脱朝中贵族对中央权力的干涉,进而让统治者能够发出属于自己对江山统治的思想。

迁都留下的新思考

迁都不是一件易事,若非迫于眼前的形势,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轻易动老祖宗选的风水宝地。盘庚迁殷是留下了不少美名,为商王朝挣下了一个美好前程,可北魏孝文帝也学习了盘庚迁都,但也是因此激化了旧贵族和新贵族的矛盾,使得北魏失去了尚武之风,在短短的三十年里走向了分裂和灭亡。

孝文帝挣下了一个身后名,可北魏却成了动荡年代里不起眼的沙粒,与之牺牲的还有当年一心一意追随孝文帝的老百姓和朝臣。所以,迁都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只看见迁都的表面繁华,做事需要为千百年后的子孙后代考虑。

更多文章

  • 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人能力超群,为何不自己做,要给别人打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姜子牙和诸葛亮谁厉害,张良姜子牙语音,新版姜子牙可以打断张良大招吗

    有些人通过早期打几年工,攒点钱,开个餐饮店、服装店之类的,经营稳定后,再通过连锁店的形式将生意做大做强,最终走上致富的道路。很少人将出人头地的梦想寄托在给别人打工上,在大部分人看来,打工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只有给自己打工,也就是自己当老板才是会奋力拼搏,干出一番事业的。然而让很多人纳闷的是,三国时期,

  • 为什么纪候的一句话,就让周天子煮了姜子牙的玄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玄孙后面是什么孙,姜子牙七十二代玄孙,玄孙给太爷磕头

    那是周夷王三年(前883年),纪国国君纪炀侯在朝见周夷王时,向周夷王打了齐哀公的小报告。周夷王听了勃然大怒,那时的周天子可是大权在握,立即快马加鞭,宣召齐哀公朝见。齐哀公朝见后,就看见门口支了一口一人多高的大锅(鼎)。不要以为这是鸿门宴,这是“热水澡”,煮人的。周天子一声令下就把齐哀公扔到锅里煮了。

  • 姜太公姜子牙究竟是人是神?今日谜底终已揭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姜太公跟姜子牙是同一个人吗,民间为什么叫姜子牙为姜太公,姜子牙是姜太公吗

    姜太公,名吕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在不同的史书中记载着对它有不同的称呼,不得不说姜子牙为周朝的创建立

  • 闻太师的三只眼能看出妲己是妖吗?看出后他为何不揭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闻太师知道妲己是妖为何不处死,封神榜太师认出妲己,万妖之王妲己

    他还有很神奇的一点,就是他比别人多一只眼睛,长在眉间,可以有白光射出,想想就非常的帅气。他的这只眼睛很厉害,可以辨忠奸黑白,好坏是非。那奇怪的是,他的第三只眼睛有这样的功能,一定看出来妲己是妖了,那为什么他不出手灭掉妲己或者是揭穿妲己是妖的事实呢?闻太师是封神中很有魅力的一个人,他是纣王爸爸的托孤大

  • 周幽王“男友力”爆棚,却遇到“渣女”褒姒,笑看“烽火戏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周幽王男友力爆棚的体现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西周末年,当时西周的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在灭亡边缘徘徊。所以,各诸侯的力量对于周幽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帮助,他必须借助各诸侯的力量对抗犬戎,从而挽救国家于狂澜之中。但是周幽王却为了美人一笑,弃国家安危于不顾,撒手扔掉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只

  • 战国陵墓出土“谜”一样的板凳,它不能坐人,还和一句成语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燕王陵墓找到了吗,战国成语大全,战国韩惠王陵墓

    [var1](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2002年时,湖北省枣阳市区东南约21公里处的吴店镇与兴隆镇交界的一条土岗上,有人在其中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后经人举报,有专业考古队前往此地进行调查。此处被当地人称作是“九连墩

  • 商鞅被行刑的那一天,秦国百姓欢呼雀跃,如同报了血海深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什么时候去的秦国,商鞅去秦国走了多少个县,商鞅不死秦国是否能提前统一六国

    所以说,变法就等同于与所有人为敌,因此,历朝历代的变法者大多都没有好的下场。[var1]提起变法,战国时期的商鞅是我们首先会想到的人之一。战国初期,处在西陲的秦国落后且弱小,被中原各国轻视,甚至还被中原各国视作“蛮夷”,秦国因此无法参加中原的盟会,处处遭到各国的排挤。秦孝公奋发图强,用巨额的封赏招延

  • 如果魏国在强盛时期一直坚持伐秦的战争策略,是否可以灭亡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如果魏国把秦国灭了会复国吗,秦国与魏国交战完整版,秦国灭魏国水淹大梁

    一、魏国强盛之时,有韩国和赵国作为其盟友,完全无后顾之忧当时魏国一直削弱秦国,占领了秦国最为富庶的河西之地。秦国只剩下荒凉之地,贫瘠的很。[var1][var1][var1]二,秦国之所以能过崛起,商鞅变法是一个原因。但是其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魏国实行了错误的国策,导致精锐部队魏武卒丧失殆尽。才给

  • 孙膑在宋朝还有人供奉,他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兰芳孙膑,孙膑妻子儿女照片,孙膑庞涓36集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庞涓是其中第一个下山的,其实开始的庞涓是出于好心,他很想壮大的力量。于是在这个时候,他就介绍了孙膑。但是孙膑的到来却影响了庞涓的地位,魏王的确实看到了孙膑的能力与才华,此时就要对孙膑进行重用。但是人心的变化莫测和精彩程度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var1]此时重用

  • 春秋战国冷知识-战国时期手工业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期手工业有哪些,手工业都有哪些成就,官营手工业的具体成就

    [var1]当时的主要手工业有冶金、木工、漆工、陶工、皮革、煮盐和纺织,等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又促进了战国的商业交换关系的发达,正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当时农民不从事手工业,可“以粟易械器”,而手工业者不耕田也能“以其械器易粟”。为了适应商业交换的需要,各国都铸造了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