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太公姜子牙究竟是人是神?今日谜底终已揭晓

姜太公姜子牙究竟是人是神?今日谜底终已揭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70 更新时间:2023/12/17 1:32:08

姜太公,名吕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在不同的史书中记载着对它有不同的称呼,不得不说姜子牙为周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也没有人反驳他的功劳,更没有人对他的功劳产生质疑,最终在姜太公家族中发现了空心砖,这便证实了专家的猜想,于是便有很多网友说姜子牙是人而不是神。

虽然姜子牙在历史记载中确实存在,但是对于他的出生与他的生平遭遇,甚至是他的籍贯,很多人都对此产生了疑问。与此同时,人们对于他的看法也是有争议的,在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对姜太公的身份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对于姜太公主要由以下几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被周文王所偶遇,这就变成了传说中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还有一种看法是,姜太公和许多诸侯都进行游说,但在当时并没有很多人理解他,于是他的才能就没有被发现。

话说有一天晚上,周文王梦见了一只飞熊,醒来之后派人去寻找,找到了渭水边上,遇见了姜子牙,姜子牙号飞熊。周文王听了禀告,亲自乘着步辇来到渭水边请姜子牙出世。

后来在临近古稀的时候遇见了周文王,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初姜子牙以年老体衰,他还听说周文王善于任用贤士,于是他便主动去向周文王投靠,这也为后期周朝的建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其实这三种说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确切地指出了姜子牙当时穷困潦倒的境况,并且当时已经年过古稀。有许多文献记载,姜子牙在年轻的时候一事无成,后来在古稀之年才投靠周文王,并且在这个时候才展现了他的才能,而且也帮助了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

对于姜子牙的年龄已经得到了证实,但是对于她的出生却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当时的周朝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所以如果仅仅是穷困潦倒的百姓,那么在周文王被囚禁的时候,当时有两位大臣听说过姜子牙的名号,并且请求他去出谋划策。

但在当时一些出身低微的人,根本是没有机会和贵族见面的,而且在鬼谷子孙子兵法中也提及过姜子牙的身份,确实与众不同,而且对于姜子牙身份的证实,明代著名的史学家杨先生便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他认为人们对姜子牙这一形象的猜想,都源于战国时人们的想象,但事实可以证明,姜子牙的身份不会是穷困潦倒的百姓,身份绝不会这么简单,而到了后来,杨先生的猜想便得到了证实,从侧面来看,姜子牙的身份给人以一种神秘感。

在陕西宝鸡孔头沟遗址中发现便说明了,这座墓穴并不是贵族之墓,也不是周朝的后人,而是姜太公的家族墓。姜太公一直活到周康王的时候,但是,龙头沟遗址的家族却是在殷商晚期,到了西周晚期,所以说这也就证实了,在那个时候姜太公的家族已经在中国居住了。

在孔头沟遗址中,先后发现了有居住区,铸铜作坊,制砖作坊以及900余座墓葬,其中有两座墓葬与诸侯国国君或王室重臣相当。经过与周公庙的对比,该处墓葬无殉人殉牲,墓向为东西向,经10号墓出土青铜器尚爵铭文判定,此遗址为姜太公家族墓。

而且在当时他的家族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异性大家族,这一发现也就证实了姜太公是大家族出身,而不是穷困潦倒的百姓,这并给它的身份增添了一定的色彩。

这一发现也符合姜姓起源于陇西甘肃的传说。姜太公的大族出身,以及常年往返朝歌、孟津、岐山的阅历,使得他能够及时洞悉殷商政治、军事动向,判定商周形势发展,这成为他策反诸侯兴周灭商的关键所在。

《炎黄源流史》就认为:“姜太公借以屠牛、卖饮、钓鱼为业,有倒商扶周的政治目的”。古史专家王玉哲也认为,吕尚长期活跃在朝歌的主要目的是要策反东部诸侯,从而使得自己的地位得以提高,以得到君主的赏识。

由此可见,姜子牙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他对于周朝的建立起着密不可分的重要作用,姜太公帮扶周朝消灭商朝必定是经历了慢长的时间准备和谋划的,他的政治才能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展现,从而使得他更加得到君主的赞赏。

他所拥有的一番成就,并不只是从简单的屠夫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资深的谋划策略家,这都与他本身的才能不可分割,所以姜太公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传说中的仙。

更多文章

  • 闻太师的三只眼能看出妲己是妖吗?看出后他为何不揭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闻太师知道妲己是妖为何不处死,封神榜太师认出妲己,万妖之王妲己

    他还有很神奇的一点,就是他比别人多一只眼睛,长在眉间,可以有白光射出,想想就非常的帅气。他的这只眼睛很厉害,可以辨忠奸黑白,好坏是非。那奇怪的是,他的第三只眼睛有这样的功能,一定看出来妲己是妖了,那为什么他不出手灭掉妲己或者是揭穿妲己是妖的事实呢?闻太师是封神中很有魅力的一个人,他是纣王爸爸的托孤大

  • 周幽王“男友力”爆棚,却遇到“渣女”褒姒,笑看“烽火戏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周幽王男友力爆棚的体现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西周末年,当时西周的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在灭亡边缘徘徊。所以,各诸侯的力量对于周幽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帮助,他必须借助各诸侯的力量对抗犬戎,从而挽救国家于狂澜之中。但是周幽王却为了美人一笑,弃国家安危于不顾,撒手扔掉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只

  • 战国陵墓出土“谜”一样的板凳,它不能坐人,还和一句成语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燕王陵墓找到了吗,战国成语大全,战国韩惠王陵墓

    [var1](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2002年时,湖北省枣阳市区东南约21公里处的吴店镇与兴隆镇交界的一条土岗上,有人在其中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后经人举报,有专业考古队前往此地进行调查。此处被当地人称作是“九连墩

  • 商鞅被行刑的那一天,秦国百姓欢呼雀跃,如同报了血海深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什么时候去的秦国,商鞅去秦国走了多少个县,商鞅不死秦国是否能提前统一六国

    所以说,变法就等同于与所有人为敌,因此,历朝历代的变法者大多都没有好的下场。[var1]提起变法,战国时期的商鞅是我们首先会想到的人之一。战国初期,处在西陲的秦国落后且弱小,被中原各国轻视,甚至还被中原各国视作“蛮夷”,秦国因此无法参加中原的盟会,处处遭到各国的排挤。秦孝公奋发图强,用巨额的封赏招延

  • 如果魏国在强盛时期一直坚持伐秦的战争策略,是否可以灭亡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如果魏国把秦国灭了会复国吗,秦国与魏国交战完整版,秦国灭魏国水淹大梁

    一、魏国强盛之时,有韩国和赵国作为其盟友,完全无后顾之忧当时魏国一直削弱秦国,占领了秦国最为富庶的河西之地。秦国只剩下荒凉之地,贫瘠的很。[var1][var1][var1]二,秦国之所以能过崛起,商鞅变法是一个原因。但是其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魏国实行了错误的国策,导致精锐部队魏武卒丧失殆尽。才给

  • 孙膑在宋朝还有人供奉,他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兰芳孙膑,孙膑妻子儿女照片,孙膑庞涓36集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庞涓是其中第一个下山的,其实开始的庞涓是出于好心,他很想壮大的力量。于是在这个时候,他就介绍了孙膑。但是孙膑的到来却影响了庞涓的地位,魏王的确实看到了孙膑的能力与才华,此时就要对孙膑进行重用。但是人心的变化莫测和精彩程度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var1]此时重用

  • 春秋战国冷知识-战国时期手工业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期手工业有哪些,手工业都有哪些成就,官营手工业的具体成就

    [var1]当时的主要手工业有冶金、木工、漆工、陶工、皮革、煮盐和纺织,等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又促进了战国的商业交换关系的发达,正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当时农民不从事手工业,可“以粟易械器”,而手工业者不耕田也能“以其械器易粟”。为了适应商业交换的需要,各国都铸造了大量的

  • 春秋战国冷知识-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孟子荀子韩非子的主张,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关系图,庄子老子荀子孟子的思想

    盂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三七二年至前二**年。他一生的经历很象孔子,过着长期的私人讲学的生活,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随从的学生最盛的时候,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他也是到处受到当权人物的款待,而他的政治主张不被接受。他的言论,汇集在《孟子》一书里。孟子反对暴政

  • 春秋战国冷知识-孔子、墨子、老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墨子老子孔子关系,墨子孔子老子思想的关联性,庄子老子孔子孟子墨子

    春秋晚年,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并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初年,墨予创立了墨家学派。跟孔墨相先后,老子及其追随者创立了道家学派。这三个学派的出现,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帷幕。它们在整个战国时期的学术领域里,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孔于名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前四七九年。他长期过着私人讲学

  • 春秋战国冷知识-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间,为什么楚国不坚持吴起变法,吴起变法成功了楚国秦国谁厉害

    吴起,卫国左氏(山东定陶西)人,“曾学于曾子,事鲁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他是当时著名兵家,有兵书传后。《韩非子•五蠹》说:“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便是其证。鲁是儒家思想最盛的国家,吴起因受谗去鲁。由鲁至魏,时魏君文侯,吴起曾为魏国将兵,大败秦师,后任西河守,抵御秦、韩,甚为得力。他“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