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三大良将 得一可安天下(2)天下之帅

唐朝三大良将 得一可安天下(2)天下之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887 更新时间:2024/1/29 1:01:58

王忠嗣出身正宗贵族太原王氏,父亲在他九岁时在边关战死,唐玄宗便把他收为义子与皇子们一起抚养,对他十分栽培,他也在很早就显示出了军事才华,在与唐玄宗谈论兵法时深得玄宗赞赏。青年时王忠嗣的热血中二病爆发,常率轻骑跑到边境击杀胡人,作为发小的太子李亨对此十分担忧,唐玄宗得知后急忙把他召回。

开元十八年,王忠嗣在河西担任军职,初出茅庐他便以三百骑兵偷袭正在操练的吐蕃军,斩首近4000俘获牛羊万头,吐蕃赞普惊惧逃走。此战在王忠嗣的征战生涯中并不算多显赫,但是一个青年将领的胆略和才华却完成了一次出色的检验,朝堂上那双关切的眼睛,也等待着给他准备下更大的舞台。

开元二十六年,王忠嗣率部随大军攻打吐蕃盐泉城,唐军初战不利,双方久持不下。此时王忠嗣主动请缨,亲冒矢石冲击敌阵,冲乱对方阵型后唐军一鼓而下!战斗结束后这名英勇的青年将领无疑聚焦了所有人的认可,玄宗亦适时的委以重任,命率领十万大军北征契丹。契丹在武周时期多次击败唐军,甚至连武则天的爱将王孝杰都在对契丹的作战中阵亡,到了玄宗朝,打击契丹已是势在必然。而这个重任,终于落在了王忠嗣的身上。历史、即将书下他得名字!

天宝元年,踏上沙场的王忠嗣率十万唐军与契丹、奚族20万联军在桑干河展开决战,唐军三战三捷,打得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史载“耀武漠北,高会而还”,清谈每读起这八个字,直觉得荡气回肠,一如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此战后契丹数十年不再为患唐朝边境,王忠嗣也以自己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这个帝国新得屏障。

742年,突厥新可汗乌苏米施拒绝唐朝内附的要求,王忠嗣率重兵压境。乌苏米施只得请降以为权宜,王忠嗣窥破其用意,着手准备,并策反回纥、葛逻禄、拔悉密三部对突厥突然发难,乌苏米施狼狈逃走,后被拔悉密部擒杀,王忠嗣率兵清缴突厥残余势力,突厥抵抗力量损失殆尽,只得向唐朝投降。744年,王忠嗣击败东方最后一只突厥军队,隋唐与突厥的百年战争,在王忠嗣的谋划与征战下自此正式落幕。

战功卓著的王忠嗣被唐玄宗委以重任,他对王忠嗣的信任程度更是史所罕无,一人兼领河东、河西、朔方、陇右四镇兵马,拥兵二十余万,大唐精锐几乎尽在掌握!

在解决了契丹、突厥的威胁后,唐朝把目光转向了另一个劲敌吐蕃。虽然迎娶了文成公主,历史上吐蕃也对唐朝自称甥舅之国,但是双方的冲突从来没断过。经略边镇的王忠嗣必须为大唐考虑吐蕃的威胁。但时的王忠嗣已经拥有了一套成熟稳重的军事思想,趋于持重万全,不再是那个率领一支轻兵就敢出入胡境的热血青年,而是务求每战必得,爱惜士卒,安边为上,能玩阴得绝不动刀,看似人畜无害一旦发难却是铺天盖地。这种风格在他主持边务时表现的淋漓尽致。

王忠嗣曾在边界高价收购良马,胡人将好马卖光,而唐军骑兵则得到充实,胡人再想搞事情却发现暂时没有好马可用了,无形中消弭了短期冲突的可能性。他主持四镇后,整饬边防训练士卒,补充军马物资,经过几年准备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出兵吐蕃,玄宗慨然准奏。746年,准备充分的唐军在青海湖边击败吐蕃,追击至积石将吐蕃与吐谷浑联军全部歼灭,并斩杀两名王子,此一战吐蕃在陇西、青海的边防几乎被摧毁殆尽,从此转入守势。

但是接连的胜利让唐玄宗有些冲昏头脑,他下令让王忠嗣乘胜攻打吐蕃在西北的重镇石堡城,但是基于战场形势作出判断的王忠嗣认为,石堡城险要坚固,而且粮食充足,如果以重兵攻打恐怕得不偿失,假如等待或者制造机会夺取或有可为(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所以对于玄宗一再催促用兵,他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并在玄宗更换董延光主持后,配合攻打表现的比较消极,因此被董延光告了一状。皇帝很恼火,后果很严重。他一手提拔的部将李光弼劝他不要再对抗玄宗的命令,王忠嗣大义凛然道:“皇帝发怒不过是责备我一人,削去我的官职罢了,但是如果我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而攻打石堡,将会平白的葬送将士的性命。”李光弼深深为他的操守折服,但是这却给了当时担任宰相的李林甫谗伤他的借口。李林甫一直担忧太子李亨掌权后对自己不利,所以自幼与太子交厚的王忠嗣自然被视为太子党。他对唐玄宗说王忠嗣不打石堡,实际上是想拥兵自重,与太子谋反。这番谗言彻底激怒玄宗,于是将王忠嗣召入朝中准备处死,太子被李林甫陷害也是自身难保,不敢为他辩解,王忠嗣顷刻间由帝国的长城沦为了待洙的囚徒。而此时他手下的一名部将哥舒翰闻讯后舍身入朝,向玄宗陈述王忠嗣不肯攻打石堡的原因,辩解他绝无反心,为了打动玄宗,他冒着杀身之罪在朝堂痛哭陈述,没完没了磕头痛哭,玄宗终于被他的忠义打动,把王忠嗣扁到地方担任太守,749年,王忠嗣在转任途中忧愤而亡,终年只有45岁。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王忠嗣遭贬后,哥舒翰接手攻打石堡,战斗历时十天终于攻克,唐军果如王忠嗣担忧的那样,损失数万人才得以拿下这处要塞。王忠嗣在主持四镇期间就察觉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在他死后数年,李林甫亦被贬死任上,再无忌惮的安禄山在755年发动了安史之乱,大唐帝国从此陷入风雨飘摇。

纵观王忠嗣一生,青年时孤胆闯边,成年为将后锐意进取,封疆后老成谋国胸怀天下,为国家计为苍生计坚持己见不惜忤怒皇帝,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光明磊落,真乃伟哉将军!

更多文章

  • 唐朝三大良将,得一可定天下 托塔天王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托塔天王完整版免费看,托塔天王的36把天罡刀,托塔天王李靖儿子

    唐朝边功赫赫,四夷臣服,同时名将辈出,有资格称良将的亦不乏其人,而其中最出色的有三人。谦而能任——李靖李靖字药师。作为一代传奇他的故事在唐代就被粉丝演绎,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给他安排了丞相家的侍女让他来拐跑,他还是后世神话中托塔李天王的原型。李靖的各种形象风尘三侠之红拂女李靖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

  • 唐朝名臣魏征之子本与公主订婚,可唐太宗为何在魏征死后取消婚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他说了什么,魏征劝谏唐太宗以史为镜,唐太宗和魏征

    不过,同样是在这一年,魏征却患病过世了。君臣情深的唐太宗亲自登门吊唁,痛哭流涕,并亲自为他做书立碑。魏征过世之后,唐朝的官员配置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没过多久,魏征曾经推荐过的官员侯君集以谋反罪被处死,另一名被魏征推荐过的官员杜正伦也因此罪被罢黜。这时的唐太宗联想到二人都是因为魏征推荐才进一步得到自己的

  • 唐太宗真的没杀功臣吗?其实他也杀了一个,但那个功臣是自己找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太宗能挽救功臣吗,唐太宗功臣画像挂哪里,唐太宗处死的功臣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后,侯君集前去投奔李世民,李世民见侯君集为人勇武,于是带着他南征北战。李世民亲自平定的四个军阀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侯君集都有参与,立下了显赫战功。李世民为大唐平定了天下之后,就是和兄长太子李建成的皇位之争了,侯君集坚定地站在李世民的一边,他和尉迟恭是极力劝谏李世

  • 唐朝是怎么放春节假期的?有皇帝规定 大年三十放假初一上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未被承认的五个皇帝,唐朝官员休假时间,唐朝文宗皇帝御封的唐代三绝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从兴起至今一直被人们所重视。春节期间探情访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四处走动,自动需要大量的时间,于是乎春节放假也就是大家一直在意的问题。那么今天小佛就来给大家讲讲古代怎么放春节假期。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世界各国都把华人聚居居住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唐朝是中国

  • 为何唐僧一拿出通关文牒,各国国王都会放行?你看唐太宗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给唐僧的一段话,唐太宗对唐僧的表彰,唐太宗见过唐僧吗

    《西游记》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经典永恒,虽然是虚构,但是其建立了合理的人间、天庭,西天,地府,完整的宇宙体系,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其中的主角之一唐玄宗,为求大乘佛法,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历经多国,取得经书返回。这里有一个细节扣的很好,就是唐玄奘每经过一国,唐僧都会说一句:贫道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

  • 安史之乱中的河阳之战,胜利的天平重新倒向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安史之乱河阳之战的惨烈,大唐帝国 安史之乱,大唐安史之乱真实历史

    河阳之战的爆发,是唐军跟安史之乱叛军的又一次正面较量。因为邺城的失利,唐军退守黄河以南,作为背锅侠的郭子仪被撤职,李光弼成为唐军实际意义上的统帅。为了收拢人马,李光弼以洛阳为基地,开始以朔方、河东、河西三个藩镇的兵力为核心积蓄力量。而唐肃宗对李光弼非常信任,把幽州长史跟河北节度使的职务又给了李光弼。

  • 为什么唐代之后,洛阳就被冷落了?开封成为建都首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洛阳和开封几朝古都啊,洛阳开封最新消息,开封和洛阳地图位置

    为什么会是开封?其实不是开封的条件有多好,而是洛阳已经不行了,矮子里面挑中锋,开封这才成为了新的建都候选的城市。洛阳原本拥有黄河作为黄金水道,但是唐朝时期黄土高原的荒漠化加速发展,黄河航运价值降低,而且唐朝时期,我们已经失去了河西走廊,洛阳作为天下之中,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洛阳城曾经无比繁华,但是

  • 将军多到数不清,杨广很生气,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到底是啥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广的大将军是谁,西魏八柱国排名,柱国大将军简介

    先引述一段《周书.列传第八.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中关于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早期历史的一段记载:“初,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荣败后,此官遂废。大统三年,魏文帝复以太祖建中兴之业,始命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以前,任者凡有八人。太祖位总百揆

  • 唐玄宗专宠杨贵妃11年,她到底好在哪?3大优势使其欲罢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长恨歌》白居易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两人的故事可谓是大唐时期一段传奇的过往,而杨贵妃也是被唐玄宗宠爱了11年之久,享尽了帝王的独宠,那段日子也是两人一生之中最快乐、最自在的时光。只不过乐极生悲,因为唐玄宗过于沉醉美色,不理朝

  • 唐太宗最喜欢的女人是谁,武则天都排不上,是这个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太宗武则天简历,唐太宗死时武则天几岁,唐太宗为啥没杀武则天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人。她的祖先为北魏宗室,父亲名长孙晟,为隋朝的右骁卫将军,母亲也是名门闺秀,为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是贞观时代的名士。长孙皇后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长大。长孙皇后小时候遇一个算命的人,就预言她将来“贵不可言”。长孙在十三岁时嫁李世民为秦王妃,她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