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下长河:他们或多或少影响了康熙的决定,在剧里却没有姓名啊

天下长河:他们或多或少影响了康熙的决定,在剧里却没有姓名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66 更新时间:2024/1/14 22:50:22

于振甲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然而,他再怎么向靳辅陈潢道歉,陈潢也不会活转回来。

在电视剧里,镜头主要聚焦在康熙索额图明珠、靳辅、陈潢、高士奇、徐乾学等历史人物身上,剧情则主要集中在康熙君权与索额图明珠相权的朝局矛盾,索额图与明珠的官僚集团争斗上。

但黄河边上官员及百姓的镜头,只是在灾难来临时,一带而过。

而在真实历史里,反对靳辅的、没有在电视剧里出场的历史人物,有不少是黄河边上的官员,特别是靳辅于振甲(历史上名字是于成龙,字振甲,以下都称于振甲)“治河之争”时期,这些历史人物或多或少影响了康熙的决定,他们也应该有姓名啊。

1、李时谦。

李时谦,生卒年不详,字吉爻,号苏庵,清顺治十八年进士,历任山东乐陵县知县、御史、陕西督粮道、监察御史等。

据《熙朝新语·卷七》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十月,黄河涨发,淮水下注,山阳、盐城、高邮、宝应、兴化、泰州、江都七邑受害。

此时,时任河南道试监察御史李时谦上奏请求疏浚淮扬下河以救民生,正是这一奏折成了康熙朝“下河论战”的导火索。

李时谦在奏折里说:“河臣靳辅为总督重臣一应河务皆其综理,连年止知运道之当急,筑堤以束水,建坝以保堤,专其意于上河,而不知高宝(高邮、宝应)一带下河沃野千里,田地甚多,一自黄河沙垫,海道不通,每遇霪雨,已苦渰浸,近复日纳减坝之水而无出路,民生国赋两有攸,关奈何听其日在水乡而不恤呼……”

正好康熙南巡经过江淮地区,亲眼看到了高邮等七个州县被水淹没的情况,有了想要把这些地方的水引到海里的念头,由此,才引发了“治河之争”。

2、乔莱及一大批淮扬籍官员。

乔莱,约生于1641年,字子静,号石林,江苏宝应人,康熙六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舍人,曾参与修纂《明史》,任《清实录》纂修。

康熙二十四年春,大考翰詹词臣,乔莱因成绩优异,得充日讲起居注官,寻擢中允,纂修《三朝典训》,旋迁侍讲,再升侍读。

清代蒋良骐所著《东华录》有记载,康熙二十四年,靳辅与于振甲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多数大臣们赞同靳辅,少数如通议参政陈其范、科道又旦、钱珏等人支持于振甲。

康熙犹豫不定,因为关系到淮扬的民生,于是召问高邮、宝应、兴化、盐城、山阳、江都、泰州等地官员。

宝应籍官员乔莱进入了康熙的视线,乔莱奏曰:“从于成龙议工易成,百姓有利无害;从靳辅议,工难成,田庐坟墓伤损多,且堤高一丈五尺,束不一丈,比民间屋檐更高,后或一旦决溃,为害不浅”。

清朝潘耒所著《遂初堂文集·卷十九》里的《翰林侍读乔君墓志铭》记载:

康熙大悦:“此尔一人意耶?有同者否?”

乔莱对:‘淮扬人皆与臣同,尚有公议进呈。”’

乔莱遂联合同乡江苏宝应籍官员刘国黻、刘中柱,江都籍官员郑为旭、刘师俊,山阳籍官员李铠、邱 象随、刘始恢、刘谦吉、张睿、张新抒等人一起,上《束水注海四不可议》奏折,指出筑堤束水必给里下河地区带来后患。

《束水注海四不可议》节选:

河臣议开大河,筑长堤,堤高河宽,势必坏垄亩,毁村落,掘坟墓,惨有不忍言者,不可行一。

河臣议先筑围埂,用车踏去埂内之水,取土筑堤,不知淮扬地卑,原无干土,况积潦已久,一旦取土积水中,投诸深渊,工安得成?成亦易坏,不可行二。

河臣欲以丈六之堤束水一丈,是堤高于民间庐舍多矣,伏秋风雨骤至,势必溃。即当未溃之时,潴水屋庐之上,岂能安枕?不可行三。

至于七州县之田,向没于水,今束河使高,田中之水岂能倒流入河?不能人河即不能归海,淹没之田何由复出?不可行四。

可以说,正是这一大批淮扬官员的意见,才让康熙下定了决心,最终下令按照于成龙的方法动工。

小七查到这些历史资料的时候,脑补了淮扬官员参与到朝局中,不得不说,如果电视剧好好编排,康熙、明珠党、靳辅陈潢、淮扬官员四方博弈,感觉也是很带感的啊。

电视剧里,靳辅、陈潢是清官,是能臣,他们忧国忧民,大公无私,却无奈成了封建王朝君臣博弈及党争裹挟下的牺牲品,尽管鞠躬尽瘁,最终却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而在真实历史里,靳辅到底是不是明珠一党,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毫无争议吗?

《翰林侍读乔君墓志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河臣(靳辅)使其客以厚利啖君(乔莱),君笑不应。”

所以,最起码在乔莱的眼中,靳辅的人品是值得商榷的。

历史是复杂的,古代的人限于视角的关系,即使生在同时代,也有可能“知人知面不知心”,未必能分辨其他人的真面目。

而历史是有两面性的,站在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思考,也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对与错,功与过,只能任由后人评说了。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影视剧背后的历史,请继续关注“影视小七说”,也可以点赞、分享哦,谢谢大家啦。

拜拜~

更多文章

  • 重温《康熙王朝》废太子片段,感叹帝王太过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子二次被废是哪一集,康熙是个阴险无情的人,康熙母亲被废

    康熙粉碎了索额图的阴谋后,对太子胤礽抱有希望。 我希望他没有参与谋反,但是多年帝王的经验和历史教训让他最后不得不尝试太子。于是他叫住太子,第一句是:“你还是叫朕,皇帝吧!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对太子很失望。 “朕已经等你二十八天了。 我每天都期待着你坦白。 另外,我害怕你坦白。 ”陈道明把这一切纠

  • 蒋友松:蒋家第4代继承人,最像青年时期的蒋介石,曾回大陆祭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内战爆发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并不得人心,民众对他们的印象多半是贪污腐败残暴无礼。在军事战争上,蒋介石更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在解放军的攻破下国民党节节败退。此时,究竟谁能够引领中国开启新篇章,所有人的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 蒋家第四代第一个出生的人:蒋友松 蒋介石败逃台湾以后,

  • 汪小菲是正黄旗爱新觉罗皇族?其实清朝皇帝后裔大都不在两黄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在网上就忙着两件事,一个是看世界杯,另一个就是吃大S和汪小菲的瓜了。前几天大S直接发文管汪小菲叫“爱新觉罗汪”,其中讽刺意味满满。其实大S之所以叫汪小菲爱新觉罗汪,这个也是有梗的。汪小菲母亲张兰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说儿子汪小菲就是皇家子弟,属于满族正黄旗、爱新觉罗的后代。其实稍微了解一点清朝的历史就

  • 她陪了乾隆65年,79岁高龄还被“翻牌子”,曾生下乾隆最爱的阿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最宠爱的五个女人,乾隆的7位绝色妃子,乾隆最受宠爱的皇后

    那时候一般13、14岁的小女孩就已经是选秀的年纪了,顶多进宫后再养两年,等到16、17岁,就该为皇家诞育皇嗣了。到20岁,现在人看来正当年的时候,嫔妃们已经是宫里的老人了。对于那些不太受宠的嫔妃来说,30岁也许就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了。然而乾隆有个妃子,却陪了他65年,79岁高龄时,乾隆还时常去看她。

  • 《康熙王朝》焦晃被换,陈道明上位,但却被少年康熙李楠抢了风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道明康熙和焦晃康熙,焦晃陈道明罗晋,李楠和陈道明康熙谁演得好

    到底是怎么回事? 3《雍正王朝》中的卓越成就,让焦虑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康熙。 因此,当《康熙王朝》开始准备时,投资者决定了焦虑。他们着急不外乎两个理由。1 .知道表演的基础。 因为有了以前的《雍正王朝》的样品,很多人被里面的康熙所吸引,深深地被焦急的表演所折服。2 .热度很高,前面有车辙,后面的车更好

  • 她被称为“民国第一欲女”,自曝睡过3000多男人,却在28岁跳海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最难娶的四个女人,中国四大名人的出轨史,民国四大渣女排行

    我们熟悉的是林徽因、阮玲玉、陆小曼等等堪称民国时的奇女子。但是还有一个奇女子。她自曝自己四年间睡过3000多男子。她被称为“民国第一欲女”,她的经历甚至被拍成了电影。她就是无声电影《奇女子》的原型——于美颜。于美颜的一生,她都在为追求自由,只为打破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以一己之力想反抗那个封建的时代。

  • 高冷傲娇的锦衣卫陆大人,是怎么被小捕快今夏收了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锦衣卫御用的小捕快,锦衣卫和捕快谁厉害,锦衣卫陆绎死亡

    首先今夏很有工作能力。身为捕快今夏丝毫不输男同事,而且经常还是六扇门一众捕快的领头雁。在和锦衣卫陆大人办案的过程中,堪为陆大人的左膀右臂,她的追踪才能和细致入微的探案手段,探案高手锦衣卫的陆大人也是非常欣赏的,这样有自己事业又很独立的女生,肯定被人喜爱。也许从事的捕快工作,经常办案经历和见识多,让她

  • 高丽人朴不花,为何要历尽千辛跑去元朝做一名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朝太监简介,朴不花在元朝任太监,高丽人是不是日本人

    话说朴不花和奇承娘从小就认识,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了,他们出生于高丽国,长大后的奇承娘出落得亭亭玉立,十分漂亮,于是她就被当做贡女的身份进献给了元朝。当然她来到之后也只是一名宫女,侍奉在皇子妥欢帖木儿身边,做一些端茶倒水的活。这样一来她就经常出现在妥欢帖木儿眼前,再加上长得又漂亮,于是很快,奇承娘就成为

  • 文人的风骨:盘点北宋三个“铁骨铮铮”的臣子,最终全都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最厉害的文人,北宋臣子,历史上真实的北宋文豪

    (梦归秋辰:第514期)古往今来,我们都特别推崇文人风骨,但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文人风骨。历史上真正的文人风骨不是在书本里找寻的各种侃侃而谈的大道,而是在经历岁月磨炼以后仍然能保持一份旷达的心胸。这就像历史上的竹林七贤,他们的旷达背后是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以及像嵇康那样不畏权势的骨气。竹林七贤但

  • 老汉挖了一罐宋代铜钱,专家:铜钱还没有罐子值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2005年海南海口琼山区的陈老汉在自家的地里挖出了一罐重达130余斤的铜钱,这下子可把陈老汉高兴坏了,他赶忙邀请文物专家进行鉴定,但是专家的话却让陈老汉异常失望,专家竟然对陈老汉说:“这些铜钱还没有你这个罐子值钱。”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2015年3月的一天,海南海口琼山区的陈老汉与自己的老伴在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