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冷知识-细说清代学校与科举

清朝冷知识-细说清代学校与科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64 更新时间:2024/5/8 18:35:43

清代的学校与科举,大体上沿用了明代的制度,内容上有所损益,措施上更为周密。

学校是储育人才之地,科举是抡才大典,两者相辅而行,关系十分密切。读书士子入仕,主要通过科举,而要由科目登进,必须是学校的生员。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养育士人以应试科目,不过学校生员做官不一定要经过全部科举考试的阶梯,入国子监肄业后,便有了获得官职的可能。

清代由政府管辖的学校,共有两级,即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主要指京师的国子监,包括附属于国子监的算学、八旗官学。另外,还有中央政府为皇室贵族设立的宗学、觉罗学等。地方官学主要指府、州、县学,这些学校只有规模大小的区分,而无程度等级的差异。除此而外,社会上还有书院、社学、私塾等,这些虽不包括在正规的学校制度内,但在培养人才、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明制,在京师有国子学,称国子监,或称太学。国子监有南北监之分,一为北京国子监,一为南京国子监。清初,修整明北京国子监为太学,裁南京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设祭酒满、汉各一人,司业满、蒙、汉各一人,职在总理监务、执掌教令。博士满、汉各一人,助教满十六人、蒙八人、汉六人,学正汉四人,学录汉两人,职在教诲。典籍汉一人,掌书籍碑版。典簿满、汉各一人,掌文牍事务。雍正三年(1725)起,更置管理监事大臣一人,不拘满、汉,地位在祭酒、司业之上。

国子监的生徒,来源很多,共分两大类。一为贡生,一为监生。贡生有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监生有恩监、荫监、优监、例监。岁贡,有地方贡于国家之意。府、州、县学按照规定的时限与数额,将屡经科考、食廪年深的生员,依次升贡到国子监。顺治二年(45),清政府命中央直属各省起送贡生,府学每年一人,州学三年二人,县学二年一人。各地贡生到京后,要进行廷试。时间是每年三月十五日,后改为四月十五日。如有滥充者,即发回原学。一省发现五名以上,学政要被罚俸。

恩贡,是岁贡在特殊情况下的改称。清沿明制,凡国家有庆典或皇帝登极,便颁布“恩诏”,以当年的岁贡生充恩贡。

拔贡,明制,常贡之外又行选贡之法,即为拔贡。各地儒学生员,经过考选,凡学行兼优、年富力强、累试优等者,得以充拔贡。清沿袭此制,顺治元年(44),首举选贡。顺天府特贡六人,每府学贡二人,州、县学各贡一人。清初为六年考选一次,乾隆中改为十二年一次。

副贡,各省乡试除录取正卷外,另取若干名为副榜。中副榜者,可以做为贡监,入国子监肄业,称副贡。

优贡,类同拔贡,每三年考选一次,举送的次数比拔贡多。

以上的恩、拔、副、岁、优贡,时称“五贡”。读书士子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者外,由此而入仕途的,亦谓之正途。五贡就任官职,按科分名次和年分先后,恩、拔、优、副贡多以教谕选用,岁贡多以训导选用。但在具体实行中,常有变动。

五贡之外,还有例贡。凡儒学中的廪、增、附生,按政府规定报捐为贡生的,称例贡。这是当时由捐纳入官的必由之路,由于是出资捐买而得,很为一般人所蔑视。例贡或在监肄业,或在籍,均可称为国子监监生。乾隆年间议准,例贡如果志在由正途入仕,准其辞掉例贡头衔,以原来的身分参加科举考试。

贡生之外,还有监生。恩监,乾隆年间开始实行,主要是选拔和照顾一些资历、身分较特殊的士子,恩准入监肄业。乾隆二年(1737),准八旗汉文官学生应讲求经史,每三年奏请钦点大臣考试,优者拔作监生,与汉贡监等一体肄业。后又议准,八旗算学生、汉算学生、钦天监天文生均准考恩监。乾隆五十一年(1786),凡陪祀孔庙的圣贤后裔,本人是武生俊秀及无功名顶戴的俊秀,均恩准做监生。

荫监。又分恩荫和难荫两种。恩荫是按内外文武官员品级,荫子入监。

顺治二年,定文官中京官四品、外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可送一子入监。康熙五十二年(1713)始,宗室亦给荫入监。难荫,顺治三年(46)定,满、汉三品以上官员,三年任满,勤于国事而死者,可荫一子入监。雍正年间以后,特别体恤军功死难者。凡八旗武职立功身故,无论功绩大小,是官员的,给七品监生一人,是护军校、骁骑校的,给八品监生一人,均于子弟内补充。乾隆四年(1739)定,八旗武职立功病故,所给的监生,按立功等第定监生品级。一、二等军功,给该员子弟监生一人,食七品官俸,三、四等军功,给该员子弟监生一人,食八品官俸,五等军功,给该员子弟监生一人,照捐纳监生例,准其应乡会试。

优监,与优贡雷同,唯入监条件略有降低。雍正十一年定,在地方儒学为附生及武生的,可以选为优监生。例监,与例贡雷同,亦是条件更放宽。凡未取得生员资格的读书士子,即俊秀,可以通过捐纳而取得监生资格,称例监。

贡监生入太学后,依次到六堂研习。六堂分为三级:正义、崇志、广业堂为初级,修道、诚心堂为中级,率性堂为高级,根据学习成绩递升。国子监的监生,又分为内、外两班,内班是住在监内的,有膏火之资。外班则散居监外各地,无膏火。清初,内班共有监生一百五十名,每堂二十五名,外班一百二十名,每堂二十名。乾隆初,改内班每堂为三十名,这样内、外班共三百名,既而又裁减外班一百二十名,拨年班二十四名为外班生。外班补内班,要经过考试。内班贡监生的告假等事项,都要按严格的规定办理。

国子监授课和考试的办法是:每月初一、十五日师生向孔子行祭奠礼毕,听助教或学正、学录讲解经书,然后要进行覆讲、上书、覆背,每月三回,周而复始。所习内容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性理》、《通鉴》等,还有兼学习“三经”、“二十一史”的。每人每日要摹名帖数百字,并立“日课册”,按期交助教等查验。每月十五日,祭酒、司业轮换考课四书文一篇,诗一首,称大课。一般是司业月考,祭酒季考。另外,每月初一日,在博士厅课经文、经解和策论。每月初三及十八日,助教、学正和学录还要分别主持考课,试四书文、经文和诗策等。监生坐监的期限,始初各种贡监生并不一样。恩贡、难荫、由廪生出身的副贡,时间最短,为六个月。其他有八个月、十四个月、二十四个月的。例监最长,为三十六个月。雍正五年(1727)规定,各监生肄业,均以三年为期。修业期满后,可应吏部铨选,以教谕、训导等选用。

清代,还有两种学校隶属于国子监,即国子监算学和八旗官学。

算学,乾隆四年(1739),额设满、蒙、汉肄业生共六十人,学习五年期满,分授钦天监天文生及博士。八旗官学,系为培养八旗子弟而设。顺治元年,八旗驻地各建学舍,为八旗官学,次年,合两旗官学为一学,教习在国子监肄业生中考选,主要用恩、拔、副贡生。雍正五年(1727),定每旗设学额百名,其中满洲六十,蒙、汉各二十。乾隆初,定官学生肄业以十年为期,其中汉文明通者,拔为监生,升入太学。官学中的汉教习,三年期满,分等引见。一等用知县,二等用知县或教职。嘉庆道光年间,官学渐渐废弛。

此外,京师还有宗学和觉罗学。顺治十年(53),八旗各设宗学,选满洲生员为师,凡尚未受封的宗室子弟,十岁以上,均入学习清书(满文)。雍正时定,左右两翼设满、汉学各一,王公、将军及闲散宗室子弟,十八岁以下,及十九岁以上的已曾在家读书情愿就学者,均令入宗学分习清、汉书,学内兼习骑射。乾隆时定,宗学额数左翼以七十人为准,右翼以六十人为准。每十名生徒,派设教习一员。觉罗学正式设置于雍正年间,规制与宗学略同。学成后,与旗人同应岁、科试及乡、会试,或考用中书、笔帖式官职。另外,京师还有隶属于内务府的景山学与咸安宫学,有世职官学、八旗及礼部义学,有健锐营、外火器营、圆明园、护军营等学,这些都是为八旗子弟而设,体现了清朝廷对这些人的特殊照顾。

清代,设学官督理地方官学,规制相当严密。各省设提督学政一人,提督学政掌管一省学校政令的贯彻,主持岁、科两试,考核师儒的优劣和生员的勤惰。学政在地方,无论官阶高下,皆与该省督、抚平行。各府、州、县学,皆设有教官。府学设教授,州学设学正,县学设教谕,各一人,并设训导辅佐之。雍正年间,定儒学教授为正七品官,学正、教谕为正八品,训导为从八品官。清政府对教官的要求十分严格,奖罚分明,雍正四年定,教官如能尽心训导,六年之内,所属士子无过犯,该省督抚学政据实保题,以应升之官即用。

学校生员亦有定额,需经考试才能录取。读书士子未入学以前称童生、俊秀,经过县考、府考、学政院考取中后,即可入儒学为生员,俗称秀才。在额的生员为廪膳生员,国家供给膳食。额外增加的为增广生及附学生员,亦有定额。府、州、县学的程度一样,但规模不同。顺治四年(47)定,各省儒学,分大、中、小学,取进童生。大学四十名,中学三十名,小学二十名。康熙九年(70)改为:各直省取进童生,大府二十名,大州、县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小学七、八名。八旗子弟,亦可入学,归顺天府考试。地方儒学的课程,有《御纂经解》、《性理》、《诗经》、《古文辞》及“十三经”、“二十四史”、“三通”等。教官对生员有月考、季考,除考四书文外,兼试策论。考后第二天,讲大清律中的刑名、钱谷类若干条。每月还集诸生于明伦堂,诵政府颁布的卧碑文及训饬士子文。生员除丁忧、患病、游学等事故外,不应月课三次者予以戒饬,无故终年不应课者即予黜革。不过到了嘉庆以后,儒学月课渐不举行,教官多为年齿衰迈者,视考课为故套,地方儒学只有师主之名,而无训诲之实了。于是,生员最重要的考试便为学政所主持的岁、科两试。岁试是学政到任第一年所举行的考试,科试是选送生员参加乡试所进行的考试。

清代,武生亦附于儒学。康熙三年(64)定,直省府、州、县武生,由儒学教官兼辖之。骑射之外,教以武经七书、百将传及孝经、四书等,学额与取文童生一样,也分大、中、小学,由七八名至二十名不等。武生的考试有内外场之分,先外场骑射,次内场策论。岁试列一、二等,准应乡试,故武生没有科试。

清朝廷对儒学生员采取优恤政策,管制也极严格。凡生员入学后,例免差徭,廪膳生及贫穷生员经济上可得到养赡。生员违反禁令,小过失由府、州、县教官责惩,大过失申报学政,黜革后治罪,地方官无权擅责。如果教官徇庇劣生不报,或虽揭报,而学政不严加惩处,分别给以罚俸、降级直至褫职处分。顺治九年,政府刊立“卧碑”,共八条,令全国士子诵习奉行,其文如下: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官以教之,各衙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

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如后: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一、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一、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亦当尽心教训,毋致怠惰。

一、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一、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康熙三十九年(1700)又颁布“圣谕”十六条,四十一年颁“训饬士子文”。雍正年间,更把康熙时十六条“圣谕”大为发展,演化为“圣谕广训”,并且颁布了“御制朋党论”。乾隆五年(1740),又有《钦颁训饬士子文》。这些,都是生员所必须尊奉,也是经常进行考课的内容。

府、州、县学无固定学习年限,多有白头至老,始终为一秀才者。生员的出路有二,一是通过荐举做国子监贡监生,一是通过乡试成举人,两者合称举贡。

更多文章

  • 他是溥仪的叔父,清朝灭亡后靠摆摊为生,在建国后还成了人大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别具一格的王爷就是载涛,他在清朝末年的时候还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叔父,是光绪皇帝的弟弟。可见这个王爷在皇家里的地位绝对不低,而且他还十分开明,很早就接受了西方思想。他这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马,他还去法国的骑兵学校学习过,在皇家里他的文学方面的造诣十分高,而且还能唱得一口令人拍案叫

  • 她是亡国公主,在敌国地位却如同清朝的孝庄,如今几乎无人提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亡国皇后沦为敌国玩物,历史上的孝庄有多厉害,亡国公主沦为敌国阶下囚的小说

    冯太后的出身,有着非常玛丽苏的元素,但这又是史实:亡国公主。冯太后的祖父,曾是五胡十六国之北燕的国君,但是北燕在北朝历史中只是存在了短短的二十九个年头,便被北魏所灭。后来,冯氏进入北魏皇宫中为婢女,被拓跋濬看重,先是封为贵人,后被册封为皇后。(这位拓跋濬就是《锦绣未央》中拓跋浚的原型,而李未央就是冯

  • 她是与东哥“齐名”的美人,13岁嫁努尔哈赤,仅37岁就被逼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努尔哈赤哪个妃子殉葬了,努尔哈赤后妃殉葬,细说努尔哈赤16位妻妾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多尔衮。不仅他和孝庄是不是有什么不伦的关系。但是对于他这个人对于清朝的功劳就功不可没的!但是这样的人却有一个极其凄惨的生母,这个人物,就是我们家今天要讲的!她是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12岁被家族送给努尔哈赤,期间为其生育三个儿子都得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喜爱!而

  • 她是咸丰帝的第一个皇后,地位高过慈禧,却到死也没能住进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太后紫禁城壁纸,咸丰皇帝爱慈禧太后吗,日落紫禁城慈禧乱棍打死宫女

    文/云溪读史提起咸丰帝的皇后,很多人都会想起大名鼎鼎的慈禧(孝钦显皇后),以及晋封神速却又死得不明不白的慈安(孝贞显皇后),咸丰帝的这两位皇后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其实,咸丰帝不只有这两位皇后,在她们之前,咸丰帝还有一个原配妻子,萨克达氏(孝德显皇后),她才是咸丰帝的第一个皇后。萨

  • 她出生权贵,17岁嫁咸丰,19岁去世,从未进过皇宫却被封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咸丰皇帝最漂亮的妃子,咸丰最有权势的女人,咸丰一生最爱的女人曹寡妇

    在古代皇帝还皇子的时候,到了年纪就有皇帝为她们挑选福晋了。而做到正福晋的女子,在将来自己的丈夫假如当上了皇帝。那么正妻还没有去世的情况下就成为一国之后,这样的殊荣不是说人人都有这样的福气的。很多皇子的福晋在自己的丈夫成为皇帝之前就死了的情况也是大有人在!今天,我们要讲述就是一个命运比较悲惨的皇后!但

  • 九龙宝剑是乾隆的陪葬品,为何后来拥有它的四任主人都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 九龙宝剑,九龙宝剑真实故事,写有乾隆九龙宝剑的小说

    它被称为近代史上的第一‘‘凶器”,先后经手的四位民国时期历史名人尽皆惨死,号称‘‘一剑杀四主’’,所以有传言此剑阴气过重,触之者必死!它就是大家熟悉的乾隆墓中的‘‘九龙宝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把剑到底是何来头! 九龙宝剑 ‘‘九龙宝剑’’是乾隆的佩剑,上面雕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金龙,所以被称为九

  • 天下长河:他们或多或少影响了康熙的决定,在剧里却没有姓名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的所有资料,天下长河 康熙遇刺,天下长河电视剧是康熙时期吗

    于振甲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然而,他再怎么向靳辅陈潢道歉,陈潢也不会活转回来。在电视剧里,镜头主要聚焦在康熙、索额图、明珠、靳辅、陈潢、高士奇、徐乾学等历史人物身上,剧情则主要集中在康熙君权与索额图明珠相权的朝局矛盾,索额图与明珠的官僚集团争斗上。但黄河边上官员及百姓的镜头,只是在灾难来临时,一带

  • 重温《康熙王朝》废太子片段,感叹帝王太过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子二次被废是哪一集,康熙是个阴险无情的人,康熙母亲被废

    康熙粉碎了索额图的阴谋后,对太子胤礽抱有希望。 我希望他没有参与谋反,但是多年帝王的经验和历史教训让他最后不得不尝试太子。于是他叫住太子,第一句是:“你还是叫朕,皇帝吧!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对太子很失望。 “朕已经等你二十八天了。 我每天都期待着你坦白。 另外,我害怕你坦白。 ”陈道明把这一切纠

  • 蒋友松:蒋家第4代继承人,最像青年时期的蒋介石,曾回大陆祭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内战爆发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并不得人心,民众对他们的印象多半是贪污腐败残暴无礼。在军事战争上,蒋介石更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在解放军的攻破下国民党节节败退。此时,究竟谁能够引领中国开启新篇章,所有人的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 蒋家第四代第一个出生的人:蒋友松 蒋介石败逃台湾以后,

  • 汪小菲是正黄旗爱新觉罗皇族?其实清朝皇帝后裔大都不在两黄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在网上就忙着两件事,一个是看世界杯,另一个就是吃大S和汪小菲的瓜了。前几天大S直接发文管汪小菲叫“爱新觉罗汪”,其中讽刺意味满满。其实大S之所以叫汪小菲爱新觉罗汪,这个也是有梗的。汪小菲母亲张兰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说儿子汪小菲就是皇家子弟,属于满族正黄旗、爱新觉罗的后代。其实稍微了解一点清朝的历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