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南宋诗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不得善果呢?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南宋诗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不得善果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6 更新时间:2024/1/18 22:44:22

曾经沈园粉壁上的两阕《钗头凤》见证了他们爱情的凄美,令古今很多人都替他们惋惜。既然他们两人如此相配,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爱情不得善果?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是母亲棒打鸳鸯?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陆唐两人的凄美爱情

陆游与唐婉从小玩在一起,感情深厚,结婚之后,两人更是整日粘在一起,乐不思蜀,两人都忘记了当时陆游已经荫补登仕郎,需要复习功课,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

而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希望儿子能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站在婆母与姑姑的立场,唐氏劝诫唐婉以陆游学业为重,暂时搁下儿女情长,但是却没有任何显著效果,唐婉依旧与陆游如胶似漆,这触犯了唐氏的底线,导致唐氏对唐婉逐渐从喜爱变成了厌恶。

无奈之下,唐氏找到郊外的无量庵卜卦,卜卦结果是他们不仅八字不合,而且还相冲。在古代迷信思想的影响下,可以想象这造成了多大的冲击,唐氏唯一的念头就是让他们离婚。

在母亲的逼迫下,陆游将唐婉休弃,但唐婉被休弃后,仍然与陆游情意绵绵,在陆游购置的别院中他们两人继续重修旧好。但很快就被唐氏知道,她逼迫陆游另娶了妻子,后来唐婉也另嫁了他人,两人的婚姻彻底终结。

但是数年后,他们在故地沈园重逢,在粉壁上各自留下了一阙《钗头凤》,第二年唐婉来沈园,看到了陆游的那阙《钗头凤》,不久就郁郁而终,而陆游多年后看到唐婉留下的那阙《钗头凤》,怅然若失,但佳人已失。于是,给我们留下了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似乎这段爱情不得善果的根本原因是唐氏棒打鸳鸯的结果,但是唐氏只是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她要求陆游多读书、多复习参加科举以及要求儿媳协助夫君进取的愿望,只是当时一个母亲的普通心愿而已,充其量算得上一个外部因素,而根本原因还在陆游与唐婉的身上。

陆游“不争”与唐婉“不贤”才是根本原因

陆游“不争”,是他没有为他们的爱情做出努力。

一不为责任争事业。俗话说“先立业后成家”,既然陆游已经成家,理所当然的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立业。加之当时他已经荫补登仕郎,说明他原来就有心仕途,温习科考内容应该是他的一项工作。但是他却因个人的私情忘记了自己的志向、家人的期盼及男儿自身的责任,这被视为不争。

二不为爱情争功名。他母亲唐氏是其妻子唐婉的亲姑姑,陆游与唐婉能够结婚,唐氏起初肯定是喜欢唐婉的,但是后来唐氏讨厌唐婉的点是什么?不是家世,不是相貌,不是才华,而是在唐婉影响下陆游的不思进取、无心科举。

关于这一点,陆游肯定是知道的,虽然知道,但他却没有努力去改变,尽管对于他这位才子来说,这并不困难。关于这这一点可以从他离婚后,去临安参加“锁厅试”,以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被荐为魁首的经历,便可以窥出,这也被视为不争。

不论哪一种不争,都动摇了他们婚姻的基础,导致了婚姻的破裂,酿成了爱情的悲剧。

唐婉“不贤”。女子是否“贤德”影响着家族的荣辱,甚至影响着国家的兴衰。

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及明太祖朱元璋,在当政期间迷茫过,甚至犯过很多错误,但他们仍然能够开创出“光武中心”、“贞观之治”、“孝宣之治”,其背后都能看到阴皇后长孙皇后及马皇后的身影。唐氏一定也希望唐婉能够成为陆游的“贤内助”,不需要她有安邦定国之能,但至少需要她有安家、相夫教子之贤。

诚然唐婉很有才华,也很善解人意,但却是小家子气的,她只是针对“陆游”一个人的善解人意,她不懂婆母唐氏的期盼,不懂夫君陆游之于家庭的责任,甚至不懂夫君曾经的志向,只是无限地纵容陆游的迷失,她终究成为不了陆游的“贤能助”,这在书香世家的陆家,是非常要命的。

陆游本身就是一位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与唐婉的相爱相惜可能会给他短暂的快乐与停留,不可能让他永远的沉醉。试想有一天他幡然醒悟,青春却已逝,他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间,他又会不会去责怪唐婉呢?他们的婚姻又是否会善终呢?答案是确定的。

当然,历史不可倒回重塑,或许陆游与唐婉这样的爱情状态才是最好的,有求而不得的思恋,总比长久的两看相厌要好太多。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因果,虽然与外界有关,其根本还在于我们自身。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缘故的恨。

更多文章

  • 北宋钱币系列之,宋神宗,宋哲宗时期的铸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宋铸币的部门,宋神宗和宋哲宗,染血铸币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元丰通宝折二行书和篆书,直径一般在29毫米左右,重7克上下,目前普品市价10左右,美品20以上,元丰通宝折二行书背上星和背上俯月,普品市价30左右,美品50以上,元丰通宝铁钱分行书和篆书,有小平,折二和折三钱市

  • 北宋钱币系列之,宋哲宗,宋徽宗时期的铸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徽宗铸币价格表,北宋宋徽宗,宋徽宗时期的铜钱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元符通宝折二行书和篆书,普品市价20左右,美品30以上,元符通宝折三行书和篆书铁钱,普品50左右,美品80以上,元符通宝小平铁钱背汾,普品1500左右,美品2000以上,元符重宝仅发现一种隶书折二钱,为试铸样钱,存世极罕,是古泉大珍,无定价,美品大概估价100万以上。点

  • 如果他还活着,朱棣绝对不敢造反,挥师夺取大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诛杀引起了宅心仁厚的朱标痛苦,他几次劝阻朱元璋去网开一面。朱元璋不耐烦后,一次拔起跟带满刺的藤条递给朱标,朱标怔住后,告诉朱元璋,这个上面刺太多了,自己没办法握住。朱元璋意味深长地告诉朱标,自己做得这些事情,就是替朱标拔掉这些刺。朱元璋虽然晚年嗜杀,但是他绝对去毫无理性的乱杀。朱元璋为朱标设

  • 宋太祖赵匡胤武将出身,他难道看不出军事制度有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太祖赵匡胤是什么出身,赵匡胤武将大全,宋太祖赵匡胤的功过

    赵匡胤自己是禁军的统领,为了防御禁军出问题,就把禁军的权力一分为三,让三个人互相制衡,只对皇帝一人负责,这样的话,就可以防备将领们拥兵自重了。至于军权的归属权,赵匡胤设立了枢密院,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枢密院可以调兵,但是却无法统兵,由文官担任枢密院枢密使。一个简单的军权问题,赵匡胤搞得太复杂了。禁

  • 朱元璋姓朱,明朝百官管猪叫什么?皇帝换了个叫法,百姓骂不绝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当皇帝期间百姓可以姓朱吗,洪武大案朱元璋训百官,姓朱的是朱元璋后代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将《论语》中“何必去父母之邦”改为了“何必去父母之国”;到了宋代,孔子已经神化成为了圣人,那么“孔丘”的名讳就不能随便叫了,读到“丘”字必须改成“某”;到了清代,天底下姓“丘”的,全部都改成“邱”,读作“期”。这倒还好说,跟皇帝撞名字了,确实得改一下,不然可是要杀头的。但是有时候一个

  • 明代尼姑庵乱象,少年入庵,死于色欲,为何无人能遵从朱元璋禁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尼姑庵案件,朱元璋破尼姑和尚案,朱元璋治尼姑的方法

    其实说到佛教,便不得不说朱元璋。此人曾在发迹之前,还当过几天和尚了,故而,朱元璋的一生也是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其实最初之时,佛教仅仅为男性的专属。男性削发为僧,一般称为“和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与青灯古佛相伴,而其中不乏多数看破红尘的女子。故而,女性剔去三千烦恼丝,落发

  • 朱允炆有后代吗?贵州老人拿出印章,刻有9字解开建文帝失踪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允炆后人最新消息,朱允炆现存后人,朱允炆还有后人没

    然而在当时来说,国家还是在之前建文帝的建设当中,而且那些存活下来的旧臣以及那些儒生之类的,影响力也还是不小,虽然换了一个新的皇帝,但是实际上在朝中很多事情规矩还是依照之前建文帝的来办的,那么这个时候朱棣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就专门做了几个决策,首先就是迁都城,接着就是派郑和去下西洋,这样的话也能让自己在

  • 南宋朝廷的高光时刻!和蒙古合力灭亡金国,洗刷靖康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宋靖康野史,靖康宫女被俘事件,靖康真实照片

    南宋和蒙古的南北夹击,让已经腐败不堪的金国走到了最后灭亡的一刻。公元1234年的初春,南宋将军孟珙和蒙古大将塔察儿顺利会师,攻破了金国的最后一个堡垒蔡州,金国的皇帝完颜守绪身亡。在灭亡金国的过程中,南宋大军的确表现更加勇猛,蒙古的骑兵并不擅长攻城战。此时的蒙古和南宋还算表面兄弟,在处理完颜守绪的遗骸

  • 朱元璋让太子朱标到西安考察,考虑迁都西安,为何最终放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朱标的原因以外,还有什么导致朱元璋放弃了西安呢?作为关中首屈一指的城市,西安从周朝开始就是都城,一直到唐朝,建都历史1100多年,也是四大古都之首。但是从唐朝以后,再也没有帝王选择在西安建都了。朱元璋之所以也放弃了西安,其实有他自己的考虑。首先,朱元璋本身就是在江南起家,长江中下游地区才是他最稳

  • 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他的亲哥哥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登基后对待哥哥姐姐怎么样,传奇皇帝朱元璋40集,朱元璋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朱元璋这个人其实很重感情,尤其是亲情。只要是朱家自己人,朱元璋都无条件的信任。这成为了最后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朱元璋小时候家里贫穷,它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朱元璋还有两个姐姐和三个哥哥,朱元璋的三个哥哥名字很简单,朱重四、朱重六和朱重七。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苦,家里人大部分都死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