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辛柏青娓娓道来,声音悠扬,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同于历史书上的王阳明。
阳明先生出身不俗,可以用书香门第,世家大族来形容。王家是王羲之一族的后人。阳明先生能够有成就,离不开祖父、父亲的教诲。
祖父王伦是名士,他在院子的前前后后都种上竹子,把竹子当作自己的朋友。他是当地的大儒,品行高洁。阳明先生的父亲王华,是状元郎。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王阳明小时候的名字叫王云,五岁以前的他可不是什么神童,因为他一直不会说话,家里人都以为他是个哑巴。就算是“贵人语迟”,也不能五岁了,还不说话吧?
有一天,一个云游的僧人路过他家。看见了他,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于是,祖父便把名字改为守仁,随后小王守仁就能说话了。字伯安,别号阳明。
阳明先生的父亲也是这样看待沉迷象棋的儿子的,他对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
一次,小守仁与人在河边对弈,又忘了吃饭,母亲叫了他三次,他都全然不觉。母亲站在一旁,真是又疼又气又恨。一气之下,母亲就把象棋直接丢进了河里。
兴高采烈正在下棋,突然遇到这样的事情。小守仁自然是非常难受,就写了一首《哭象棋诗》,来怀念自己的象棋,抒发痛苦的心情。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看看他这首儿童诗写得多好,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伤心,一个年少的儿童活生生就在我们眼前了。
玩象棋的时候,多么高兴,可惜被母亲丢了。“兵、卒”都掉进河里了,救不上来,“将”军也溺水了。千里“马”随波而流了,“士”也跟着越来越远。“炮”和“象”掉入水里,我的心特别受震动,就像被揪着一样。
这些棋子已经不是冷冰冰的了,它们就像是活生生的朋友一样,远离了小守仁。象棋中的各个棋子被他巧妙地嵌入到了诗词当中,他的语言虽然稚嫩,但是天真之中透着哲理。
【教师的枕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