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四川籍全能型名臣,康熙眼里的第一廉吏,雍正口中的一代完人

清代四川籍全能型名臣,康熙眼里的第一廉吏,雍正口中的一代完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337 更新时间:2024/1/19 22:26:53

说到清朝的“第一廉吏”,大家可能第一印象中都会想到于成龙。确实,作为大公无私敢作敢为的北溟公(于成龙字北溟),从44岁开始便将自己的后半生投入在为大清鞠躬尽瘁的道路当中,从罗城的革新利弊到武昌协平“三藩之乱”,再到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的以身许国,20多年的仕途生涯中有三次被举“卓异”,他去世后更是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亲笔篆刻碑文,一代廉吏的名号就此闻名于世。

于成龙的事迹想必我们不论从史书还是影视剧中都可以得知,而我今天真正详细要讲的这位,他也被康熙称为“第一廉吏”,而且不光如此,连雍正都对其青睐有加,此人是整个清朝268年(1644—1912)历史当中四川籍官员中最享负盛名者,没有之一,他就是历经康、雍两朝的张鹏翮(he,二声)。

少有大志,光耀门楣

可能很多人对张鹏翮此人不甚了解,他是四川遂宁人,1649年(顺治六年)出生于遂宁县一个叫黑柏沟的山村之中。村中长大的张鹏翮打小就心怀高远之志,并且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再难理解的文章在他眼里都会变得通俗易懂并过目不忘。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1670年(康熙九年),22岁的张鹏翮进士及第,光耀门楣,自此开了他长达56年的仕宦生涯。

在50余年的时光中,张鹏翮从一个正六品的刑部主事,最终官居正一品文华殿大学士,不仅得到了两代帝王的格外青睐,还深得百姓爱戴,从此足以看出他的一步步高升一步步成就都是自己脚踏实地努力所得到的回报,他真正做到了“心系民之所想”、“实为君之所愿”。

心系百姓,殚精竭虑

之所以说张鹏翮是廉吏,主要在于他既做到了廉洁奉公又做到了刚直不阿。不论是兖州知府任上平息冤案十几起,还是浙江巡抚任上革除旧习,张鹏翮出仕为官的宗旨就是心系百姓民生大计,正是因为自己的政绩卓著,他的治所是一变再变,甚至一年会变好多次,他的官职也逐渐高升,当他每从一地离任时,当地的老百姓都会含泪夹道不舍相送,饶是热血如他,也不由在此情景之下留下两行热泪。

在吏部尚书任上,张鹏翮还创新性地提出了拒礼之法。大家都知道,古代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吏部作为国家选拔人才、官吏任免等一系列职能的关键所在,自会引起一些人的非分之想,而张鹏翮为了杜绝这种非分之想的产生,于是在自己的府邸大堂之中立了一座关公雕像,每每有人来访想私下拜托一些事的时候,张鹏翮就会以关公之威来阐发自己心中之志,那些有非分之想之人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自此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在廉洁奉公的同时,张鹏翮为了弘扬正义,他从来都是就事论事,不论什么人只要犯了法,那就要受到该有的惩罚,哪怕是皇亲国戚、王侯将相都无一例外。当时的两江总督噶礼,其祖先是后金开国五大功臣何和礼,嚣张跋扈已久,为了打压不愿依附于他的苏州知府陈鹏年,特造反诗以诬告之,时为刑部尚书的张鹏翮奉命审理此案,其间他不顾噶礼诛杀其儿的威胁,最终还是公正审判此案,康熙为之大悦,亲赐张鹏翮“大清第一廉吏”的美称,而且以后但凡有重大疑难案件,康熙都会找他这个好帮手来解决。

全能名臣,雍正股肱

张鹏翮不光在为官之道上很有一套,在其他诸如水利、外交、教育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早在张鹏翮进士及第之前,他就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十分热爱,以致在攻读四书五经的同时,他也常看《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之类的地理名作,而且他不光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储备,还将其展现在实践层面之上。自康熙二十年起(1681),黄河水患时有发生,频频不断,虽经过很多治河大臣的治理,成效甚微,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52岁的张鹏翮被任命为河道总督,他通过无数次的亲身实地考察、遍访沿岸百姓、借助前人所存经验等方式,最终创造出“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方法,经过官民8年多的努力,终于达到了“黄淮大治、漕运通达”的效果,不止如此,张鹏翮还将自己的生平理论撰写成文,以供后世参考。直至现在,当年治河之处还留有他的著作和雕像供人们瞻仰。

外交上,在17世纪80年代,清政府与俄国的边界问题屡有争议,为此,康熙1688年特派索额图前往俄国商讨定界事宜,张鹏翮作为副使一同前往,遥远路途之中,使团经历了恶劣天气的袭击和少数民族部落的暴乱,最终在张鹤鹏的超前胆识之下得以一一化解,与俄国的讨论也甚为顺畅,可以这么说,张鹏翮此行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以及中俄东段边境的划定奠定了实质性的基础。

1723年(雍正元年),刚刚继位的雍正皇帝任命这位先帝朝“第一廉吏”为文华殿大学士,官居正一品,张鹏翮的仕途达到了人生当中的顶峰,但是即使身处如此高位,张鹏翮依旧始终保持那一颗从小就有的初心,不以高位而骄纵,不为虚名而折腰。在大学士的基础上,雍正又加封张鹏翮为太子太傅,命其入上书房教授诸皇子读书。同年,收到黄河决口的急报,75岁高龄的张鹏翮继续走马上任,以大学士之职前往治理水患。1725年(雍正三年),张鹏翮在任上去世,享年77岁,雍正闻之悲痛不已,不仅将其入祀贤良祠,还专门为其撰写碑文,以此来纪念这位股肱之臣的一世功绩。这也使其成为了有清一代当中四川籍官员中声名最著者。

纵观张鹏翮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努力过也操劳过,为水利事业辛苦过也钻研过,为外交事业据理力争过,为廉政事业身先士卒过,最终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了两位帝王的一致尊敬与敬仰,即使在现在来说,张鹏翮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资料:

《清圣祖实录》

《清世宗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列传六十六

蔡东藩《清史演义》

孟森《清史讲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出一上联,纪晓岚一眼看破,想了想却始终不敢说出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试探纪晓岚的下联,乾隆比纪晓岚大几岁,乾隆赐纪晓岚金烟袋

    如何附庸风雅呢?当然是写诗对对子了,乾隆活得长,诗作产量也是极为惊人,总共留下4万多首诗,可惜绝大部分水平都不怎么样。相比于写诗,乾隆在对子方面的造诣还是不错的,比如那首千古绝对“烟锁池塘柳”,至今都没人能对出下联。而除此之外,乾隆还出过一副上联也没人能对出,不过不是不能对,而是不敢对。纪晓岚是清朝

  • 康熙乾隆最爱微服私访?真正的历史可能与你想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真的微服私访过吗,康熙微服私访记吻戏,历史上的康熙真的微服私访

    以前曾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这部电视剧,剧中康熙皇帝经常微服出巡,体验民间疾苦,最后再惩治贪官的戏码可谓是让人大呼过瘾。而其孙子乾隆也不甘落后,以爷爷为榜样,同样留下了大明湖畔的美丽传说。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种事情吗,康熙和乾隆是否经常会微服出访呢?答案是当然不会啦,这些电视剧完全是编剧的臆想,只为

  • 慈禧睡个觉有多麻烦?为何一晚上下来,累坏了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特别是侍寝宫女,也就是贴身照顾慈禧睡觉的人,每个夜晚那估计都是靠着一股毅力才能挺过来。因为她需要将慈禧睡觉时的一切情况都要记在心里,比如睡的是否安稳,起几次夜,喝几次水等等。总结起来就是慈禧睡觉排场大、讲究多,将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慈禧从不亏待自己我们都清楚一件事,慈禧对自己是绝对“大方

  • 雍正将三阿哥弘时给政敌允禩当儿子,是何原因导致“父子反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允禩墓,允禩给雍正写的信,允禩有后代吗

    雍正的后代比康熙的子嗣少了很多,又有秘密立储的制度,应该不会再有争权夺位的事情,但三阿哥弘时在雍正五年就去世,史书记载因为雍正削了三阿哥弘时的宗籍,导致他郁郁寡欢而终。据《清史稿》记载: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雍正父子反目,皆因“九子夺嫡”雍正最不容忍的就是自己的儿子跟政敌走得过近,而

  • 一大臣向康熙上一折子,雍正恨他18年,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这富有四海,权倾天下的皇权,确实是人人垂涎的高位。很多人都不惜用生命去争夺,皇子的命运注定是和这个绝无仅有的位置有着牵连。可是也有些大臣,已经是权倾朝野的要员,可是为了家族后代的荣誉,还是很容易卷入党政之争。尤其是一些仰仗后宫势力在朝为官的皇亲国戚,一生都因为皇帝的妻妾皇子的荣辱而决定家族的兴衰。注

  • 雍正最聪明的一个儿子,为什么要装疯卖傻活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所有儿子一览表,雍正的儿子弘时,雍正最喜欢的儿子

    通过两者相结合,让他能在猜忌心非常严重的老爹雍正和精明的哥哥乾隆眼皮底下,独善其身并且全身而退。而促成弘昼做出活丧这种在封建社会相当忌讳的荒唐事,皆因三哥弘时的悲惨下场。雍正第三子弘时,被削宗籍,抑郁而终话说,作为康熙帝时期“九子夺嫡”事件的胜利者,雍正在继位后为稳定人心,封政敌八王爷允禩为和硕廉亲

  • 专家挖掘雍正墓,挖到一半时,专家:马上撤,用水泥封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墓被盗全过程,清西陵雍正两个儿子墓,雍正墓被打开了吗

    在三国时代,曹操为了扩充军费,还专门设立了特殊的部门,让士兵们平时多留意富贵人家的墓葬,一旦军中缺少钱粮,就派他们去挖开救急。其实在很多乱世之中,各路军阀都喜欢这么干,远的不说,就在近代清末时候,孙殿芳还带人掘了慈禧的大墓。不过完婚掘墓这种事,很多的时候是非常危险性的,除了传说中里面的怪物之外,还可

  • 洋务运动——大清帝国最后的一场自救为何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悠久的历史,加上在领土拓展上的突出成就,清朝本应该成为后人敬仰的一个朝代,但遗憾的是,到了后满清时代,大清在安逸中彻底沉沦,使晚清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屈辱色彩的一个时代。人们对于大清的成见大多也都来源于此,毕竟,一页页丧权辱国的条约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提及后满清时代,人们往往难掩愤怒之情,认为是

  • 多尔衮无缘帝位:本人的幸运,清朝的幸运,大明的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多尔衮当时权势滔天为何没继帝位,元朝帝位传承导图,宣统继承的谁的帝位

    多尔衮是否迎娶孝庄,历来争论颇多,难以下定论。在此,笔者就来谈论第一个问题,多尔衮无缘继承皇帝宝座,是他本人的幸运,也是清朝的幸运,但对大明王朝而言则是不幸。若是多尔衮继承皇位,最高兴的莫过于大明崇祯皇帝,本文详细说说,欢迎各位留言评论。多尔衮3次无缘帝位多尔衮,“野猪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绰号是“

  • 东哥:努尔哈赤的未婚妻,待嫁22年,7次婚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努尔哈赤老婆个人资料,努尔哈赤的娇妻,努尔哈赤妻子简历

    东哥,又称布吉娅玛拉,叶赫那拉氏,结婚时33岁,年纪很大,史称“叶赫老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古代四大美女,在东哥看来,她们的颜值都不够。东哥,号称“女真第一美女”,颜值很高,是各部落首领争抢的对象,提亲人群踏破门槛,络绎不绝。东哥前后“婚配”7次,前6次都失败,33岁时才嫁给蒙古首领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