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者相结合,让他能在猜忌心非常严重的老爹雍正和精明的哥哥乾隆眼皮底下,独善其身并且全身而退。而促成弘昼做出活丧这种在封建社会相当忌讳的荒唐事,皆因三哥弘时的悲惨下场。
雍正第三子弘时,被削宗籍,抑郁而终
话说,作为康熙帝时期“九子夺嫡”事件的胜利者,雍正在继位后为稳定人心,封政敌八王爷允禩为和硕廉亲王,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朝堂平静的表面下是暗潮汹涌。果不其然,雍正四年,允禩就遭到雍正清算旧账,以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
然而雍正的第三子弘时脑子却缺根筋,明明知道老爹这辈子最痛恨的就是八王爷允禩。却非要和落魄的八叔混在一起,这不是跟雍正对着干、上眼药、在打雍正的脸面吗?其实弘时有此行为,主要是因为雍正做了件事情让他十分沮丧:原来康熙忌辰,按规矩,雍正本该亲自去景陵祭祀。可是他却并没有去,反而派了当时才13岁的四哥弘历前去祭祀。这无疑是告诉所有人,弘历已被立为太子。毕竟除了皇帝外,就只有皇位继承人才拥有祭祀祖先的资格。
弘时跟允禩亲近,也是因为弘时本身对储位是有想法的,他想通过八叔帮助自己,这种表现令雍正难以容忍,雍正何许人也,九子夺嫡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对皇权争夺拥有丰富的手段,弘昼这些小动作能逃过他的法眼,所以父子两人至此决裂。最后他被逐出皇宫,给八叔当儿子,这无异于宣判了弘时政治生涯的结束。毕竟此时允禩已被圈禁沦为阶下囚了,随着允禩的彻底倒台,弘时也被在宗室玉牒上除名,他过了一年就抑郁而亡。
弘时的遭遇让弘昼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除了弘时之外,有能力做下一任皇帝的就是他跟四哥弘历。他也知道雍正既然让弘历祭祖,十有八九这个皇位肯定就是弘历了。然而他怕别人将他作为弘历的假想敌,于是装疯卖傻做了两件事,虽然有损皇家的颜面但是却让他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
一、办活丧,敛财
弘昼心里清楚,既然自己无缘皇位,总要想个办法来让所有人放心。又不可能像古时候孙膑那样通过装疯躲过庞涓的陷害。要知道在雍正和哥哥弘历锐利的目光下,那种苦肉计根本不顶用,帝王家的人哪有善类啊。
于是他苦思冥想,还就真的让他想到了一个大招,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办丧礼。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像点,还邀请满朝王公大臣来给自己“祭吊”,理由就是“人总是要死的,无须忌讳”。弘昼毕竟身份贵重,皇子亲王,谁敢不来。这下可是苦了百官,来“祭吊”总不能两手空空吧,只能鼻子一捏,咬咬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弘昼趁机收下百官带来的厚礼,并且乐此不彼的敛财,这样一来,自然不会有人支持立他为帝,他也就更安全了。
据记载:弘昼活出丧仪式做的是有板有眼,和尚道士,吹拉弹唱,他坐在供桌上,挑挑拣拣吃贡品。还要家里人哭,谁哭得不好,就重罚。此外他还亲自制作自己的“陪葬品”,如鼎、盂等等。毫不夸张地说,他对自己的丧事达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值得一提的是他搞这个活丧,还不是搞了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一旦有什么不开心,或者开心的事,他就搞一把活出丧,有的时候还亲自躺到棺材里,令人瞠目结舌。
办活丧,其实也是弘昼一种无奈之举,试问谁有事没事天天咒自己死呢,心里也膈应得慌。他利用自己贪财的缺点,再通过活出丧收钱来保护自己,让将他视为对手的政敌放心下来。不仅如此,后来弘历即位了,他也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比如朝堂之上暴揍大臣。
二、朝堂之上暴打朝廷大员
有一次上朝,弘昼因为一件事情和军机大臣讷亲发生了矛盾,愤怒的弘昼竟然当着满朝文武和乾隆皇帝的面,当众殴打讷亲,大臣们被吓得鸦雀无声。
被打的讷亲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辈,这位乃是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曾孙,还是康熙四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孙子,父亲是内大臣尹德。他官至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等等一系列称号,也就是说这位也是个有背景的主,家族势力不容小觑。
然而乾隆虽然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却也不出声阻止,因为他心里跟个明镜似的。自己的弟弟故意做出荒唐之事,将自己的名声败坏,显示出一个纨绔、无能之人,也就间接告诉了乾隆他没有能力去与之争夺皇位,让哥哥放心。
弘昼很清醒,能认识自己,他自己不去争那个九五至尊,就当一个富贵王爷就挺好。很多人会有此怀疑,会不会这个弘昼本身就是一个荒唐的人呢?
弘昼是真荒唐还是高智慧?
弘昼写过一首诗,简单来说,他是通过这个诗表述了自己无意皇权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能写出如此诗句,难道真的能是一个荒唐的人吗?那种心境估计乾隆帝也清楚自己这个弟弟的志向。
《金樽吟》: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弘昼最后也得以善终,他的子孙后代应该都感谢这位老祖宗当年的“装疯卖傻”,他去世后,其第二子永璧继承爵位,但好景不长,两年后,永璧也撒手人寰。但这一家子绵延不绝,其后人中,文化水平都不低,当代最著名的当属启功。
弘昼这一脉族谱:雍正帝胤禛→弘昼→永璧→绵循→奕亨→载崇→溥良→毓隆→恒同→启功
启功是著名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国学大师于2005年病逝,他是弘昼的八世孙,也是当代整个爱新觉罗家的一个代表人物。然后启功之后,因无后,弘昼这一脉便算断了香火了。
最后想说,很少有人能对自己有清醒认识,一般人都是高看自己一眼,特别在权力面前,很多人会迷失自我。像弘昼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躲避灾难,也不得不说是身在帝王家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