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同:抗战时期,第一个与城池同存亡的民国县长,儒生也壮烈

周同:抗战时期,第一个与城池同存亡的民国县长,儒生也壮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016 更新时间:2024/1/28 16:08:19

但是,直到1937年,尚没有一个民国地方长官与城池共存亡,直到周同的出现!

1938年3月18日,日寇进犯山东,师长铭章率3000名川军火速驰援藤县,死战3天2夜,十之八九壮烈牺牲。县长周同从容遣走重伤的300名抗日勇士和百姓,关上城门,等待日寇进城!手下大惊,劝他一起离开,周同县长拒绝了:“自抗战以来,我国将士阵亡无数,但还没有一名地方官殉职,现在,就从我开始吧。”

说罢,他独自登上城头,听着城内越来越近的日寇呐喊声,在他们登上城头的那一刻,冷笑了一声“倭寇”,旋即跳下城墙!

周同,一介儒生,却是抗战以来第一个与城池共存亡的民国县长!

1938年初,韩复榘弃济南而逃,日寇全面侵占山东。

为了确保第五战区的“台儿庄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第22集团军的川军奉命抢占台儿庄右翼,坚守邹县、藤县和临沂等地,给宗仁留下足够的战术空间和时间。

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第一个杀到藤县,却惊闻邹县已经失守,而日寇濑谷支队的2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已摆到了正面。日寇整整拥有接近一个师团的兵力,但王铭章手中却只有4个团!

在人数配置方面:濑谷支队整整投放了6000多名日寇;王铭章手下是两个非满编师,只有不到3000名川军,还要分别驻守在临城、临沂等地。

在武器配置:濑谷支队配置了1个机关枪大队、2个轻装甲车中队、1个野战炮中队、1个炮兵中队和1个工兵联队,剩下的才是步兵联队。王师长这边,一色的步枪、轻机枪,剩下的就是4门老式迫击炮,和后方刚刚送来的40000枚手榴弹。

看起来人数差不多,但对方1个联队的火力就超过了王铭章的2个师了,这仗怎么打?

“怎么打?就是一只羊,也必须爬上树!”

王铭章大喝一声:“我们身后就是千千万万的齐鲁百姓,他韩复榘怂了,我们川军不怂!让山东的老少爷们看看,我们川军除了两只硬脚板,还有一身肝胆!打,给我狠狠地打!”

团长张宣武、严翊和县长周同,各率一支部队,分别驻扎在城外两侧和城内,迎击日寇。而师长王铭章,也把他的师部设在了城外!

战斗于1938年3月16日黎明打响,刚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潮!

日寇的野战炮、步兵炮和迫击炮一刻不停,对着张宣武和严翊的阵地拼命倾泻炮弹,压得川军这边抬不起头。与此同时,12架日军轰炸机飞临滕县上空,炸弹连绵而下,藤县方圆十里,陷入一片火海!

第22集团军司令孙震给王铭章的命令是死守,因为,此时“台儿庄战役”已经打响!一旦藤县被日寇攻破,不出3、5日,正在包围日寇的第五战区30万将士将受到来自背后的致命冲击。

王铭章在和几个团长简单商量后,决定不再困守原地,而是主动出击。

对战场上弱势的一方来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王铭章调拨了一个营给县长周同,让他确保川军出击回来之前藤县县城不被攻陷。

虽然只是一介书生,虽然周同还只是临危受命接任的藤县县长,但读书人也有一腔热血,也有抗日之决心!

接到命令后,周同立即组织城内的百姓、警察,组成最后一道防线。从未摸过枪支弹药的他,第一次学会了开枪,第一次学会了如何扔手榴弹!

城外,王铭章把师部移动到最前线,川军士气大涨。日寇的重炮把川军的防线撕开了多道口子,壕沟内,被炮弹炸死炸伤的超过100多人,但大家都一动不动,只等发起冲锋的号声响起!

城东,炮击停止后,日寇观察了几分钟,见阵地上毫无动静,以为川军被吓怕了。

日军少尉小岛龟人挥刀而起,干号了一声,带着百十名士兵就冲了过来。

防守这里的是川军连长吴春雨,他制止了手下弟兄们冲出去厮杀的渴望,静静地在面前摆放了一排手榴弹,示意大家一旦日寇接近20米内,再扔手榴弹。

“小鬼子仗着武器先进、火力猛,欺负咱们,等他们走近了,咱们给他铁西瓜吃!”

100米,50米,30米,日军转眼间冲到壕沟边。

就在小岛等人冲进壕沟的20米范围时,吴春雨大喊一声:“打!”轻机枪猛然开火,上百枚手榴弹同时扔了出去,包括小岛在内的几十名日军像下饺子一样,漫天落下!

城西,同样的一幕不断发生,日寇第一次进攻,就扔下了300多具尸体。

第一轮死亡数据如此之高,让日寇心头滴血,只好把少量的轻装甲车送上了战场,一簇簇的鬼子跟着装甲车后面,川军包围过来......

战斗整整持续了2天2夜,王铭章师长命县长周同关上城门,堵上沙袋,自己则带领剩余的几百名川军,义无反顾地冲上了战场!

看着2000多名川军弟兄为了保卫藤县,付出鲜活的生命,周同饱含热泪,脱掉身长的长褂,一身短装,组织人手上城头杀敌!

哪里的城墙被日寇的炮火轰塌,哪里就有周同的身影!

冒着炮火送手榴弹,接续被炸断的电话线,抬伤兵退出战场......这个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此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只为多杀一个日寇,多救一位同胞的生命!

1938年3月18日中午,藤县东城、西城均被日寇攻破,剩余的百姓和伤兵被送出南城。

看着仅剩不足300人的川军,周同整了整衣襟,双眼含泪,深深一揖,送走了他们。而后,他走上城头,等日寇端枪登上来,冷笑着骂了一声“倭寇”,纵身跳下城墙!

哪怕战至最后一人,哪怕弱如书生,也有一腔热血,也有一身悲壮,报这热土!

这就是华夏血脉,这就是龙的传人!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看姓名和籍贯选状元,慈禧荒唐却没选错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禧钦点刘春霖为状元,慈禧籍贯宁波,慈禧钦点的状元

    史上最后一次科考 就在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的前一年的1904年,还举行了最后一次殿试,也就是进士考试。当然,当时并没有人知道那是史上最后一次科考。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次考试跟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参加殿试的士子一共273名,主考官排出前10名,送给慈禧太后御览,以最后确定状元及三甲人选。翻开主考官送来

  • 他比和珅更得宠,不爱钱财,不爱美人,但一生征战无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子孙今何在,刘墉斗和珅,和珅搞笑视频十大经典

    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人都知道一个人,那就是和珅。和珅是乾隆年间,皇帝面前最红的人,皇帝对他宠爱有佳,所以和珅在朝廷内外,几乎没有什么忌惮,但是有一个人和珅看见了也要毕恭毕敬。那就是——阿桂。 阿桂是当时朝廷的著名大将军,他手握八旗军权。曾经带着兵队打退过很多的边疆来犯,建设新疆。为当时的清朝做了很大

  • 百年前,一位法国人拍下了清朝的真实生活,别再被电视剧给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些都是虚假的表象,清朝可以说是历史上规矩最多的朝代,对人的限制不仅提现在生活中,更体现在思想上。而清朝的审美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如果你真的来到了清朝,那么按照当时的流行趋势,你很可能打扮得像一个板的“僵尸”。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清朝末年,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已经被发明了出来,因此清朝这个

  • 孝庄秘史:皇太极对大玉儿都满是算计,凭啥让大玉儿以纯爱回报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孝庄为何死后不愿与皇太极合葬,孝庄秘史大玉儿与皇太极,历史上皇太极娶了孝庄吗

    皇太极对大玉儿并不是一见钟情,他们初见的时候,大玉儿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在皇太极眼里,这就是个小女孩,并且因为哲哲的关系,皇太极还是大玉儿的姑父,他们之间是有辈分差异的,然而皇太极后来决定娶大玉儿,只是因为喜欢这个人吗?当然不是!老谋深算的皇太极也有他的算计。大玉儿是满蒙第一美女,长大的大玉儿

  • 仆人杀害户部尚书,乾隆指示迅速结案,御史质疑内情却被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驻藏大臣被杀,假传圣旨杀大清官,户部御史

    1745年10月,户部尚书阿尔赛被仆人杀害,刑部迅速出动,磔杀了该仆人。事后,刑部本拟按惯例用“汉文”结案,但乾隆却指示快点结案,并用“满文”来写结案文书。御史李慎修上表质疑“内情暧昧”,因为结案文书用满文写的,天下汉人没几个人能看明白。可是,乾隆不仅没有回复他的质疑,反而当着其他大臣的面,骂他“存

  • 丈夫患癌、女儿自杀,她却被誉为民国第一名媛,80岁依旧动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十大去世民国名媛,民国才女患癌,民国才女婚姻只2年丈夫去世

    “芙蓉不及美人香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这么富有诗香气质的能说谁呢?那自然是民国的第一名媛。 民国第一名媛是谁?郑念。郑念又是谁?这可是一位传奇不得了的女性。她原名姚念媛,家里的条件那是非富即贵。父亲是北洋政府的高官,家里的条件,造就了她一身的诗书气质,遗世而独立,仙人般的那种风骨,让她远近闻名。她的

  • 清朝皇帝为何特别喜欢往宫外跑?原因让人感慨:皇帝也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皇帝重振雄风视频,清朝16位皇帝一览表,清朝皇帝星座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起清朝后宫独特的选妃制度以及侍寝制度了。首先是选妃制度,清朝入关后,政策上虽然选择了民族融合之路,但皇宫之中还是秉持着血统论,为了保持血统的纯净,清朝选妃都是从八旗子弟之中选取,而这样,就会造成一个比较尴尬的后果。什么后果呢?那就是近亲结婚导致后代的成活率以及容貌都比较堪忧

  • 康熙的启蒙老师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原因让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的衣食住行深受大自然环境的影响,因为他们都是要靠天吃饭,所以这些人对自然都有着深深的敬畏。虽然苏麻喇姑身为孝庄太后身边最受宠爱的高等宫女,然而她也是蒙古大草原上长大的孩子,骨子里对苍天有着本能地服从。终年不洗澡,只因深入骨髓的信仰苏麻喇姑终年不洗澡,每年只在除夕之日,用少量的水,小

  • 乾隆谒陵,术士献上一本国运书,其中一个数字让皇帝决定将其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大怒下令斩首,乾隆谒陵,卢焯为何会被乾隆斩首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依照祖制前往盛京谒陵,一路上声势浩大。就在路途中,御前侍卫突然报告,说抓到了一个术士,他跪在御道献书,说有一部天授之书要献给皇帝,事关大清国运。乾隆心中也万分好奇,是什么样的天书竟然关乎国运?于是让人将书呈上来,一开始乾隆还看得津津有味,然而后面看到其中一个数字时,却

  • 乾隆经常赏赐大臣猪肘子,为何众人表面感恩戴德,内心却很排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赏赐的猪肘子,乾隆赏赐蒙古大臣记录,乾隆赏赐刘墉两个嫔妃

    乾隆为何会赏赐大猪肘子?当乾隆赏赐大臣猪肘子时,官员们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是因为乾隆对大猪肘情有独钟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每当有重要节日特别是祭祀的时候,乾隆都会用白水煮大猪肘子,主要有两个目的:告诉祖先们清朝目前发展的样子。史书上都说康乾盛世,乾隆初期国库充实,家家户户每年都有富余。在这样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