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仆人杀害户部尚书,乾隆指示迅速结案,御史质疑内情却被骂

仆人杀害户部尚书,乾隆指示迅速结案,御史质疑内情却被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918 更新时间:2024/1/1 19:03:00

1745年10月,户部尚书尔赛被仆人杀害,刑部迅速出动,磔杀了该仆人。

事后,刑部本拟按惯例用“汉”结案,但乾隆却指示快点结案,并用“满文”来写结案文书。御史慎修上表质疑“内情暧昧”,因为结案文书用满文写的,天下汉人没几个人能看明白。

可是,乾隆不仅没有回复他的质疑,反而当着其他大臣的面,骂他“存心险薄”!

那么,乾隆为反应如此剧烈?阿尔赛之死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真相呢?

阿尔赛原名崔枝禄,是出生在齐齐哈尔的汉人,隶于汉军正黄旗。此人擅长巴结,因此得到黑龙江将军的青睐,推荐到朝廷,受雍正帝的赏识,平步青云。

此人对雍正忠心耿耿,对乾隆也十分尊重,因此,很快便由湖广总督升任户部尚书,是乾隆年间从一品的高官。

可是,乾隆10年,阿尔赛因为“约束家仆赌博”,举止激烈,却惹得仆人心存怨恨,竟于一日深夜阿尔赛熟睡,将其在睡梦中杀害。

根据阿尔赛的好友——江西道御史李慎修的了解:阿尔赛此人八面玲珑、擅长交际,对待下属官员也比较风度,或许其性情中偶有暴戾的一面,但不至于严苛到让仆人不惜冒死而反杀之的地步。

因此,当邸报传来后,李慎修看着全是用满文写成的结案文书,顿生疑惑,认为其中肯定有“暧昧不清”之处。

在追查了大概小半年的时间,谨慎的李慎修开始上表,请乾隆帝解释清楚“为何要用满文写结案文书”,以免引起民众的误会,有损国体。

李慎修在折子中是这样说的:

“户部尚书阿尔赛被家奴戮伤身死,刑部却以满文结案,天下汉人识之者无几……今若不将其情详示中外,四方之人必将疑有暧昧情事,此倘讹以传讹……即于国体所伤实大。”

乾隆收到李慎修上表后,并立即没有回复他,而是在第11天之后,也就是1746年5月20日,才当着刑部各大臣的面训斥一番,并骂李慎修“存心险薄”。

乾隆帝是这么训斥刑部大臣的:

来旗人的事件,类此者例用满文完结,在京之黄童白叟,无不知之。将来传之外省,亦无不共知之,其中并无暧昧不可告人之处,何必为之隐讳掩饰耶……若单用满文,即可以掩人之耳目,则李慎修又何从闻之?”

乾隆先是声明“阿尔赛命案”用满文来结案,是因为阿尔赛本来就是旗人,所以,按照惯例须得用满文来写结案文书。

随后,为了证明“阿尔赛命案”没有隐情,便说这个案子全京城的老少都知道,没有暧昧不清之处。

最后,乾隆又批评了刑部的这些官员,为何李慎修能看到结案文书?

清朝从康熙时期开始,就流行一套“御使大臣”的小把戏:即皇帝不当着大臣的面去指责、辱骂,而是在别人面前指桑骂槐,以拉远自己大臣的距离,通过第三者来震慑那些大臣,并维护自己的威严。

这种“把戏”,如同某些神灵通过第三者“显圣”,相当有震慑力。

很快,乾隆这番含沙射影的话就传到了李慎修的耳朵里,把他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再辨。此后,阿尔赛被仆人杀害一事,就不了了之。

那么,乾隆说的那几条理由站得住脚吗?

其实,如果真的站得住脚,以御史李慎修的性格,不可能在斟酌半年之后,才上表给乾隆,让他向天下人解释清楚。

因为,遍查《大清会典》,李慎修只看到乾隆8年时定下的一个规矩,即:“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正身犯奸案件,流罪以下,步军统领审理,以满文结案。”

也就是说,在2年前,乾隆因为一旗人贵族女子与人私奔,为了掩饰丑闻,确实下过这个一个规定。但是,这个规定仅限于“犯奸”,并非命案。

正是因为这一点,李慎修才怀疑阿尔赛之死有“内涵”,可惜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他说是规矩,没有任何人敢反驳。

那么,阿尔赛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由于皇帝的亲自干涉,没有人敢探查阿尔赛的真正死因,但一个行伍出身、身强力壮的尚书怎么就被一个仆人给反杀了呢?这里到底藏着什么隐情?

须知,乾隆10年,正是乾隆全面掌控朝政、开始强征一部分关税进入内库的时候。

也就是,为了存点“私房钱”,乾隆开始从清朝的几十个税关直接提取一部分银子,这就相当于动了户部的“奶酪”。

后人怀疑,也许阿尔赛是因此而遇害!

须知,乾隆自25岁开始登基,一直到乾隆12年,各部的尚书、侍郎用得几乎都是雍正时期留下的人才,少有更改。

阿尔赛是乾隆从外地亲自提拔的户部尚书,以其资历,本应在侍郎的位置上再打磨几年。可是,由于他的忠心,被乾隆破格提拔,并在其任期内动了户部的奶酪。

其实,这才是李慎修怀疑“内情暧昧”的真正原因!可惜的是,乾隆不给他继续说话的机会,直接一锤定音,阿尔赛之死从此就成了历史的谜团。

乾隆执政期间,是相当清明的一个时期,李慎修敢于上表质疑皇帝的做法,本身就是一个佐证。不过,尽管阿尔赛一案闹得乾隆十分头疼,他也没有给李慎修“穿小鞋”。

一年后,乾隆召李慎修觐见,问他:“是何眇小丈夫,乃能直言若此?”

李慎修是汉人,老家是山东章丘,身材矮小,面相丑陋,但素来胆大敢言,一身正气。他回答道:“臣面陋而心善。”

乾隆大笑,命他为湖南衡郴永道御史。

再一年后,李慎修因病辞职返乡,不久病逝。

更多文章

  • 丈夫患癌、女儿自杀,她却被誉为民国第一名媛,80岁依旧动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十大去世民国名媛,民国才女患癌,民国才女婚姻只2年丈夫去世

    “芙蓉不及美人香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这么富有诗香气质的能说谁呢?那自然是民国的第一名媛。 民国第一名媛是谁?郑念。郑念又是谁?这可是一位传奇不得了的女性。她原名姚念媛,家里的条件那是非富即贵。父亲是北洋政府的高官,家里的条件,造就了她一身的诗书气质,遗世而独立,仙人般的那种风骨,让她远近闻名。她的

  • 清朝皇帝为何特别喜欢往宫外跑?原因让人感慨:皇帝也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皇帝重振雄风视频,清朝16位皇帝一览表,清朝皇帝星座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起清朝后宫独特的选妃制度以及侍寝制度了。首先是选妃制度,清朝入关后,政策上虽然选择了民族融合之路,但皇宫之中还是秉持着血统论,为了保持血统的纯净,清朝选妃都是从八旗子弟之中选取,而这样,就会造成一个比较尴尬的后果。什么后果呢?那就是近亲结婚导致后代的成活率以及容貌都比较堪忧

  • 康熙的启蒙老师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原因让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的衣食住行深受大自然环境的影响,因为他们都是要靠天吃饭,所以这些人对自然都有着深深的敬畏。虽然苏麻喇姑身为孝庄太后身边最受宠爱的高等宫女,然而她也是蒙古大草原上长大的孩子,骨子里对苍天有着本能地服从。终年不洗澡,只因深入骨髓的信仰苏麻喇姑终年不洗澡,每年只在除夕之日,用少量的水,小

  • 乾隆谒陵,术士献上一本国运书,其中一个数字让皇帝决定将其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大怒下令斩首,乾隆谒陵,卢焯为何会被乾隆斩首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依照祖制前往盛京谒陵,一路上声势浩大。就在路途中,御前侍卫突然报告,说抓到了一个术士,他跪在御道献书,说有一部天授之书要献给皇帝,事关大清国运。乾隆心中也万分好奇,是什么样的天书竟然关乎国运?于是让人将书呈上来,一开始乾隆还看得津津有味,然而后面看到其中一个数字时,却

  • 乾隆经常赏赐大臣猪肘子,为何众人表面感恩戴德,内心却很排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赏赐的猪肘子,乾隆赏赐蒙古大臣记录,乾隆赏赐刘墉两个嫔妃

    乾隆为何会赏赐大猪肘子?当乾隆赏赐大臣猪肘子时,官员们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是因为乾隆对大猪肘情有独钟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每当有重要节日特别是祭祀的时候,乾隆都会用白水煮大猪肘子,主要有两个目的:告诉祖先们清朝目前发展的样子。史书上都说康乾盛世,乾隆初期国库充实,家家户户每年都有富余。在这样的情况下

  • 和珅临死前想起乾隆给他的保命诏书,打开傻眼了,上面只有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和珅,人们的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哦,那个大贪官啊!但是,他早期之所以能够有贪的机会,享尽荣华富贵,是因为他受到乾隆的信任和恩宠。不曾想在最后的生死关头,乾隆皇帝却跟他开了个玩命的玩笑,在他被赐死想起乾隆的保命诏书,打开却傻眼了,上面只有三个字,最终也没能保全性命。和珅为什么受到乾隆皇帝的宠幸?一定

  • 继位之初的雍正,为何对拥立他的舅舅隆科多下手?都是酒精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显赫身家说到这个隆科多,那可是大有来头,出身于佟佳氏的他,隶属于满洲镶黄旗,镶黄旗那可是八旗中地位显赫的上三旗,佟佳一族的地位可想而知。不光如此,佟佳一族还出过好几位皇后,包括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康熙帝最宠爱的皇后孝懿仁皇后等,而隆科多正是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二、清朝独一份的殊荣不过,这都不

  • 历史揭秘:清朝的股票是如何被光绪给玩“崩盘”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光绪不死清朝有希望吗,清朝的股市,清朝光绪铜币价格表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第一支股票诞生于192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之时,就是第一只股票发行之日。这是种误解,在后满清时代,清廷为了应对日益困窘的财政危机,就曾两次公开发行股票,只不过,差点没赔死第一只股票第一次发行股票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来无影、去无踪;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生速灭的那种。后满清时代,

  • 云南军费案,为何最终导致恭亲王等人的黯然离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背景“辛酉政变”之后,出现“两宫垂帘、恭王辅政”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恭亲王势力不断壮大的同时,慈禧也在寻思如何独揽朝政,双方无可避免地出现摩擦,尤其在安德海事件之后,慈禧和恭亲王之间更是剑拔弩张。当时军机处的格局是:恭亲王领班,满人官员是文祥和宝鋆,汉人官员是沈桂芬和李鸿藻。李鸿藻是北方人,沈桂

  • 憨厚是福,老实人因加班得到意外机遇,被乾隆赐予状元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考察状元搞笑视频,乾隆亲自考验状元探花,乾隆召见新科状元刘墉是哪一集

    在古代,参加科举制度并且成功入围者都会受到世人的无比羡慕,家中都会以此为荣。尤其清朝时期,在八旗子弟享受到一系列优厚政策的前提下,科举更像是专为汉人而设置的专职考试。到了清朝,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备的三级考试模式,分别是省城的乡试、京师的会试以及太和殿(乾隆中期改为保和殿)的殿试。师从大儒,以举人之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