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杨广——被“好色”毁了一世英名的好皇帝!

隋炀帝杨广——被“好色”毁了一世英名的好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9 更新时间:2024/1/25 19:29:02

每每提到杨广,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好色昏庸、暴虐成性。可不是嘛,影视剧中的杨广不但霸占了隋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还伙同一干人等杀了自己的兄长、气死自己的父亲,这样的人没有“被雷劈”,那简直就是天理不公。

影视作品不可信,那咱们再来看看正史中对杨广的描述。唐代人马总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而赵毅在《大业略记》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毒死。这两部历史都将矛头指向张衡,张衡是谁?当时他是隋朝的右庶子,是一个实权人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还是杨广的心腹。史料中记载,病危中的隋文帝得知杨广调戏宣华夫人后大怒,召大臣柳述元岩进宫,草拟诏书,意欲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获悉后,就和张衡商量,“弑父杀君”的计划就是张衡提出来的。

正史是事实吗?

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这样的记载,杨广好像怎么也“洗不白”了。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什么是正史?正史又是由什么人编撰的呢?坦白讲,在唐朝之前,史家修史还算比较严谨,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帝王不得翻阅”,这为的是保障史书的公正性。可到了唐朝,咱们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打破了这个传承。皇帝多任性,他要看,谁也没辙,关键就在于,他不但要看,还要将那些“过于写实”的段落给改一下

一个简单的改变就能颠覆一个人物的形象,于是,李渊起兵推翻隋朝就成了“顺乎民意”的壮举。众所周知,隋朝只存在了38年,但是所创造的辉煌也毫不逊色,这固然有隋文帝杨坚的功劳,但是,难道就没有隋炀帝杨广的努力吗?隋朝留下的粮食都能让唐朝吃上数十年之久,一个腐败的王朝,能有这样的沉淀吗?单凭这一点,就不能武断地否认杨广。可能他是一个“暴君”,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昏君”

正史可以作为探讨历史的参考,但却不是全部,因为正史记录的也未必是事实。就像《隋书·后妃列传》中被杨广调戏的是宣华夫人,而到了《大业略记》中,女主角成了蔡夫人一样,都是正史,我们信谁呢?再说了,李世民霸占了自己的嫂子、李治娶了武则天,怎么没人骂呢?“风流”和“下流”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隋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上评价一个君王的好坏,主要看的是“民生吏治”,而不是“私人生活”。国家管理得好了,再混乱的私生活都能成为“美谈”;国家管理的一塌糊涂、甚至要亡国的话,对不起,再小的失误都能放大一万倍,历史上的那个“亡国皇帝”是明君了?杨广自然也难逃这个“魔咒”

有人说,你是在为杨广“洗白”吗?他既然这么能干,为什么又亡国了呢?个人认为隋朝灭亡有三个原因:

一: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历代王朝灭亡最被忽略的一个因素,所有的民间起义都和自然灾害密不可分,远的不说,太平天国和义和拳不都是因为自然灾害而引起的民变吗?

隋炀帝时期,隋朝面临的最大自然灾害就是干旱,随之而来就是瘟疫和流民。朝廷在救灾中一旦出现失误,就会激起民怨,很遗憾,杨广的救灾方法就没有起到太大的“安抚”作用。

但是,杨广却意识到自然灾害对国家统治的威胁,所以,他力排众议,坚决要修大运河

二:大兴土木

杨广时期大兴土木的最显著代表就是京杭大运河和兴建洛阳城。

开凿运河的艰巨工程对劳动人民却是一场灾难。隋炀帝强征几百万民工修筑运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使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晚唐文人韩偓写的《开河记》中描写了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文中写道,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隋炀帝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360万民工竟然死了一半以上。这对于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王朝来说,绝对是个致命伤害;

在兴建洛阳城的时候,杨广依然秉承了这个不良嗜好,征丁数百万,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新城的建设;

杨广的这两个决策固然对后世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但是,劳民伤财的同时,农业被荒废,民心也开始不稳。

三:三伐高丽

隋炀帝另外一件重大失误就是三次征伐高句丽。

在古代,打仗拼的就是后勤补给,可是国内已经民生凋敝,军队的粮饷从何而来?加赋,这进一步激化了民间的不满。而且经过大运河和洛阳城的折腾,也很难再征集到壮丁来补充军队,于是,很多未成年孩子都被强制编入军队。第三次征伐高句丽时,高句丽将死去的隋军尸体堆成了一道长数里的墙,一些“新兵蛋子”直接就被吓哭了,这样勉强拼凑的军队,战斗力也可想而知。

尾话

纵观隋炀帝的灭亡,其实完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扭曲心理在作祟,倘若他能步步为营、循序渐进,隋朝也就不可能38年就灭亡;倘若他能读懂秦朝的兴衰史,也不可能造成这个局面,结果,它步了秦朝的后辙,两世即亡。

隋朝灭亡,作为“当事人”的杨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彻底否认杨广的战略眼光、以及他所创造的辉煌。都说“贞观之治”空前绝后,可是科举制度、丝绸之路、运河畅通,这哪一个离得了杨广的贡献呢?

讨论历史,我们不夸大的同时,也不能盲目诋毁。毕竟杨广在中国559位帝王中,还真算不到“昏庸”的范畴

更多文章

  • 远征西域:苏定方挂帅,替换程咬金,唐军活捉沙钵罗可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定方收复西域,苏定方个人资料,苏定方孙子

    655年,唐朝出兵10万讨伐西突厥,主帅是程咬金、副帅王文度,苏定方是开路先锋,浩浩荡荡杀向西域。阿史那贺鲁(沙钵罗可汗),西突厥室点密可汗五世孙,军事能力非常强悍。闻知唐军出击,阿史那贺鲁派2万精锐骑兵迎战,试图挫败唐军,给程咬金当头一棒。2万骑兵冲杀而来,唐军奋起还击,双方骑兵在马上互相砍杀,不

  • 她与李隆基患难与共,却为何也摆脱不了被废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隆基个人资料,杨贵妃和李隆基在草原上吻戏,李隆基赐死杨玉环

    说起李隆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和杨贵妃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杨贵妃之前,李隆基还有一个原配皇后王氏。一,她陪李隆基走过了最灰暗的日子。这位王氏在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就嫁给他了。李隆基的成长之路可谓阴险曲折,先是受到武则天奶奶的打压,后又受到伯母韦后和妹妹安乐公主的排挤,等到手里

  • 身为大唐公主,竟认侄媳妇为干妈,为武则天做媒乐此不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唐女皇武则天穿龙袍坐龙椅,穿越大唐收服武则天姐妹的小说,大唐武则天情史

    唐朝在前两位皇帝之间就发生了这样的内斗,虽然表面风平浪静,但是内部却是时时存在着暗潮汹涌。唐太宗李世民共在位了23年,创造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原来不曾重视过的武则天竟然也走上了他的兵变之路,而且杀的还是自己李家宗亲,这样看来,武则天也是有些效仿太宗当年之意了。而在武则天铲

  • 唐太宗称为“小鸟依人”的男人,一项绝技冠绝天下,不服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太宗一生感情史,唐太宗十二个驭人谋略,唐太宗最疼爱的人

    今天百晓生就为大家讲其中的一个人褚遂良,他或许在谋略和武功上对李世民的帮助微乎其微,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让唐太宗为他创立了咱们现在一个很知名的成语——小鸟依人,如此令人爱怜的称呼为何要用在他一个男人身上,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揭开谜底。一、名门之后褚遂良出生于公元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他的父亲褚亮

  • 唐玄宗包容了此人的野心,也为大唐盛世的终结埋下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善于钻营其实,安禄山,精通历代官场中最黑暗、最肮脏的投机钻营手段,迎合上司,虚报功绩。安禄山在幽州节度使张守桂的手下,担任抓契丹人的小兵时,就对领导为了向朝廷邀功请赏,而弄虚作假、虚报战功的伎俩,烂熟于心了。安禄山为了得到张守桂的赏识,舍得卖力,又凭着骁勇“善战”、熟谙山川地形的自身优势,又加上

  • 李白与王维都是大文豪,又同朝为官,但为什么他们之间没有交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白与王维有交集吗,李白王维白居易,李白王维谁更受欢迎

    不仅如此,在他们相似点太多了: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曾经有五年的时间,两人同时在长安待过。尤其是在天宝年间,两人同朝为官,李白成为待召翰林,备受荣宠。而王维也成为了从七品上的左补阙,声名显赫。史书里记载,两人同时在唐玄宗的身边工作达两年之久。按理说,都是才子,文学交流切磋总该是有的,但这两个人就

  • 历史解密: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刘娥的传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娥对宋朝有什么贡献,宋朝有刘娥吗,宋朝皇后刘娥照片

    刘娥为蜀地孤女,后至京师,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即日后宋真宗)王府。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立为皇后。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刘娥临朝称制。天圣二年(1024年),刘娥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崩逝,谥号“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在

  • 朱标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为何朱元璋恨不得主动退位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朱标继承皇位是朱元璋早就告知天下,告知文武百官,告知皇子的!朱标也不负父母厚望,凭借自己的学识,人品,能力,得到了父母,兄弟,文武百官,天下的认可,皇位非他莫属!蓝玉,骄兵悍将,自己玩火,不死也废,老朱其实早就有动他的心思,只不过老朱认为他只是狂妄,恃军功而骄横,况且朱标完全可以压制他,只要他不谋反

  • 宋代百姓发明一东西,影响世界千百年,朝廷却因此将他满门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四大护国神器,宋代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宋朝突出的历史事件

    根据史料的记载,公元十一世纪中期,出生平民家庭的毕昇开始尝试使用胶泥制字。这跟毕昇自己所处的行业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毕昇是在印刷铺当中进行工作,他们作为生产一线的工人,深知雕版印刷的不方便。为能够减轻自身的压力,于是便尝试使用木制活字。这种方法甚至引起国家机构的关注,可是由于“高下不平”的原因,从而导

  • 宋仁宗的仁义之灾:他启动了王朝的巅峰时代,也敲响了北宋的丧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仁宗有多仁义,宋仁宗由盛转衰,宋仁宗的品德与统治

    他的仁德人人为之动容,包括敌对的辽国和西夏,在他死后都顶级哭拜。不过,仁德固然人人称赞叫好,其丰功伟绩也令黎民百姓得到切实的好处。但他的决断犹豫却为宋朝后来的党争埋下伏笔,也为北宋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历史上,宋仁宗也曾是热血沸腾的少年,也是励志精政的进取皇帝。 当西夏进攻北宋的时候,宋仁宗坚决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