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的“野心”:看看管仲乐毅就明白了,难怪不投靠曹操孙权

诸葛亮的“野心”:看看管仲乐毅就明白了,难怪不投靠曹操孙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91 更新时间:2024/1/24 12:44:32

论文,除了管仲之外,历史上还有名相蔺相如、萧何、曹参等人,名气不下于管仲。

论武,孙武孙膑吴起白起、韩信等战功显赫,青史留名,比乐毅名气还要大。

那么,诸葛亮为何偏偏推崇管仲、乐毅?其实,诸葛亮推崇这两个人,不是因为忠诚,不是因为才华,而是因为他们的功绩。搞清楚诸葛亮的真实追求,就能明白诸葛亮的某些反常行为了。

[var1]

管仲,原本是齐国公子纠的属臣,因为公子纠争位失败被杀,管仲被俘,好友鲍叔牙向公子小白(齐桓公)推荐管仲,于是他就向公子小白效力,而齐桓公不计前嫌(管仲曾射杀他),诚恳邀请管仲共谋大业。因此,管仲属于“三姓家奴”,谈不上什么忠诚。

乐毅,祖上是魏国人,因为攻占中山国,后人定居于此。中山复国之后,乐毅家族成了中山国人。赵武灵王灭掉中山国后,乐毅家族成了赵国人。赵武灵王去世后,乐毅前往魏国,并为魏昭王出使燕国,随后在出使过程中投奔了燕昭王。因此,乐毅比管仲更没有忠诚感,有过多次跳槽。

可见,管仲与乐毅都没有什么“爱国情结”,谈不上什么对国家的忠诚,也没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境界,大概只有“寻找明主,施展抱负”的想法。

史书上说诸葛亮志在恢复汉室、匡扶汉室,与管仲、乐毅两人明显不大相同。所以,诸葛亮推崇他们,与忠诚、爱国之类的主题无关。

[var1]

管仲乐毅都是才华横溢之辈,一时风流人物,前者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后者帮助燕昭王差点灭齐,让齐国差点成为第一个被灭的战国七雄。

但古往今来,才华横溢之辈数不胜数,比管仲、乐毅更有才华的人多得是。

而且,诸葛亮本身就才华横溢,《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少年时说了三点:一是徐庶等人读书务于精熟,而诸葛亮观其大略;二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都常常从容地抱膝长啸;三是诸葛亮评点徐庶等人,说他们能做刺史、郡守,但别人反问他时却“笑而不言”。后来,刘备、孙权、司马懿等无论哪个阵营,都给予诸葛亮极高的评价,其中司马懿赞其“真乃天下奇才也”。

以诸葛亮的才华来说,他不会自认不如管仲乐毅,也没有道理认为他们俩才华古今第一。也就是说,诸葛亮推崇管仲乐毅,与他们的才华没有太大关系。

[var1]

既非忠诚,又非才华,那么诸葛亮为何推崇管仲乐毅?原因很简单,诸葛亮推崇他们的功绩,想像他俩一样。

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前,齐国只是东方大国,不具备全国影响力、号召力。且,赤狄入侵中原,齐国、晋国都无法抵抗,晋国四周都是狄人势力,很多小国遭到赤狄入侵而灭亡,比如卫国被灭,卫懿公惨遭狄人分食,只剩下肝脏,卫国只剩下5000人寄居曹国。在这种情况下,管仲辅佐齐桓公,对内改革增强国力,对外打出“尊王攘夷(当时主要是攘赤狄)”旗号,最终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且得到周王室的认可。

乐毅辅佐燕昭王之前,燕国惨遭齐国入侵,差一点就被齐国灭了。且,自周初分封起,燕国一直是“小透明”,没什么存在感,史书上记载的非常简略,典型的弱国,一直持续到燕昭王继位之前。但乐毅辅佐燕昭王之后,燕国绝地反击,上演了一场超级逆转,弱国攻打强国,五年内竟然连克齐国七十多座城,齐国只剩下2座城也被围住。若非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猜忌乐毅,齐国或许就此灭亡,也就没有田单的军事奇迹了。

[var1]

由此再看诸葛亮。

管仲之前的天下局势,与东汉末年的天下局势,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天子势力衰弱,都是诸侯割据,天下局势失控。当然,诸葛亮目的是统一全国,恢复汉室统治,而齐桓公无法统一全国,但他称霸,也类似统一。

乐毅上演的是绝地逆转,以弱胜强。诸葛亮年少时(十岁之前董卓进京),诸侯已经开始割据,曹操、孙策、袁绍、袁术等已经崛起,刘汉势力衰落已成必然,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恢复汉室一统全国,必然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必然需要以弱胜强的大逆转。当然,诸葛亮少年心性,心气高,认为要立绝世之功,或认为非大逆转不足以称成功。

因此,诸葛亮推崇管仲乐毅,主要是因为他俩的功绩,诸葛亮想像他俩一样,建立不世之功。

[var1]

搞清楚诸葛亮的志向追求之后,再看诸葛亮的历史,很多问题就能得到答案。

比如,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孙权,而投靠刘备呢?除了“恢复汉室”的志向之外,也与刘备属于“明主”,以及追求大逆转式的成功有关,毕竟曹操、孙权实力都很强,投奔他们无法实现惊天大逆转式的成功。

又比如,诸葛亮为何一再北伐?最根本的一条是灭魏、灭吴,实现人生理想,当时诸葛亮年纪已大,再不抓紧北伐就只能含恨而终了,于是才会在短短7年内发动至少五次大规模北伐。

[var1]

诸葛亮虽然没能实现志向,但纵观古今名人,敢于如此立志的,显然屈指可数。因此,诸葛亮或许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他年少时“自比管仲乐毅”,并一生身体力行的去推行这一点,就不得不让人由衷敬佩。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更多文章

  • 令人发指!这部票房冠军片看的我快窒息了,也只有韩国敢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国影史票房第一电影,海盗电影韩国票房,倩女幽魂韩国票房

    古来时常吃人。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全篇共有4700字,其中,有24处提到了“吃人”,有5处提到了“吃我”。他顶着压力,忍痛疾呼“救救孩子”。[v

  • 李牧和于谦:结局无比凄惨的“文臣”和“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官于谦比较李牧,李牧哪年死的,李牧为什么被赵王处决

    [var1]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坐镇塞北,让匈奴几十年不敢对赵国有丝毫觊觎。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在这种危难的时刻,李牧率领兵团回归救援,把当时不可一世的秦军打得满地找牙,很快帮助赵国夺回了丢失的土地。赵王对李牧十分信任,封李牧为武安君。此时的李牧可以说是赵国的最强壁垒,让秦军不敢轻举妄动

  • 战国第一干饭人廉颇:将相和流传千古,最后却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廉颇,廉颇客死他乡,廉颇战国十大名将

    [var1]廉颇的故事,其实我们更加熟悉将相和。在将相和事件后,蔺相如早早离开人世,廉颇则以老迈之躯,继续为赵国发光发热。但廉颇的结局却是客死他乡,没能回到他一生守护的赵国。[var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长平之战前,蔺相如完璧归赵,又在渑池之会上给赵国夺回了面子,官职一下子比廉颇还要高。廉颇看蔺相

  • 成吉思汗陵的守护者,他们一族守护了700个春秋,至今仍在继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吉思汗陵资料,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哪里,成吉思汗陵历史由来

    秦始皇的墓被找到了,就在西安兵马俑的下边,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却一直未见到真容,不但是我们好奇,就连全世界都在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墓。他的陵墓应该要比金字塔更加雄伟,要比秦始皇陵更加有气魄,但这座墓自始至终都没有人找到过,就像历史里的尘埃,渐渐消散了一样。[var1]要是真的想找到成吉思汗陵估计是不

  • 心理分析:为什么蒙骜能够成为秦国四朝元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蒙骜怎么死的,蒙骜病危,蒙骜和王龁谁更厉害

    蒙骜本来是齐国人,后来觉得秦国比较有发展,觉得在秦国可以有一番成就。于是在秦昭襄王时从军秦国,带兵打仗。慢慢地一步步地做到了将军。当然在那时候没有白起将军那么有名,但也是一个粗中有细的将军。[var1]秦昭襄王是一个雄韬伟略的霸主,他把眼光虎视眈眈的盯上了东方六国,意图吞并。当时白起将军可谓是百战百

  • 心理分析:为什么说秦始皇一统天下和吕不韦有很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和吕不韦谁厉害,秦始皇与吕不韦到底是什么关系,吕不韦对秦始皇有什么帮助

    嬴政的父亲,名子楚。在嬴政还没出生前,在赵国作为人质在那里,虽然吃喝不愁,但很是苦恼呀。有一天和一个叫吕不韦的商人认识了,两个人每日借酒浇愁、谈论古今,成为知己,无所不谈,好不痛快。[var1]有一天,吕不韦带上赵姬去和他兄弟子楚喝酒。酒微醉时,子楚久久地看着赵姬发呆,彻底地爱上了这个属于吕不韦的女

  • 小马连环《春秋系列》:带你看懂大国游戏,感受历史深处的余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小马连环的作品,战国时代十大策略游戏,1962到2017经典游戏变化

    文|微微笑了春秋,是一个特别的时期。短短的几百年间,这里上演着一场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关乎仁义、诚信、忠诚、职责……这就是我们的春秋,也是我们最初的样子。关于春秋这段历史,我们又该怎样去认识,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呢?生而为人,多读点历史类的好书,很有必要。诚然如此,有幸遇到“小马连环”的《春秋

  • 白起坑杀40万赵卒,获利最大的并非秦国,背后有一只黑手暗中催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赵王后悔了吗,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赵国的反应,白起坑杀赵军的征兆

    [var1]在这场战争中,秦国以六十万兵力对阵赵国四十万兵力,结果赵国全军覆没,秦军伤亡二十余万,《通典》记载道“长平之战,血流漂卤”,战争的残酷程度达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从战争伤亡情况来看,这场战争无疑是秦国取得了胜利。然而,四十多年前在我国山西省境内出土了两个铜戈,这两个铜戈的发现使得长平之战的

  • 功高震主的他虽被怀疑,却没有被秦王忌惮,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一品毒妃秦王怀疑苏子余身份,秦王因怀疑而失败的精简例子,唐王对秦王的评价

    功高震主的他虽被怀疑,却没有被秦王忌惮,这是为什么? 按照一般的历史发展轨迹来说,古代只要有功高震主的臣子,那么君主一定就会开始忌惮他,会担心他什么时候就会起兵谋反。但是在秦国就有一个人,虽然功劳很大,秦王最后却也没有处死他,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个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魏冉,他一生都

  • 北宋军神狄青,有哪些惊为天人的经典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名将狄青排名,北宋狄青人物生平,北宋战神狄青的故事

    狄青一生中所经历的经典战役无数。是北宋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将军,他在小的时候曾经替自己的兄长充军,因为当时政府的充军政策,在脸上刻字,所以他在每次上战场的时候都会披头散发,戴着一副面具,所向披靡的冲向敌军让敌军闻风丧胆。一、北宋名将、狄青狄青在做北宋将军的时候,能够带领部队大举进攻。在异族军队连着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