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9年,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鼓励人民立罕功,有功者可得爵禄;编制户籍,使各户互相监督等。
[var1]
[var1]
秦孝王知道商鞅很有本领,任命他做宰相。商鞅接受了任命之后,便要大事改革秦国的政治。他认为必须自己先建立威信,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命令仆人把一根竹竿竖在南门接着下了一道命令:谁能把那根竹竿移到北门去,赏银子十两。
他这一奇怪的举动,引起了百姓纷纷议论,大家认为移一根竹竿,是轻而易举的事,商鞅怎么会出十两赏金,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蹊跷,没有一人敢去移动。
[var1]
过了几天,商鞅见没有人去移那竹竿,又下了一道命令:有人能将那竹竿移到北门,赏银五十两。这一来大家更诧异了,猜不透商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有个流氓,穷得连饭都没有吃,他想:横竖没有饭吃,不管是祸是福,且去试一试吧,说不定真的能够得到赏金。于是,便把那根竹竿搬到北门去。
他刚刚把竹竿竖好,公差便捧了一包五十两的银子给他。这一来,商鞅的信誉建立起来了。从此,商鞅令出必行,百姓无不遵守,不到几年工夫,秦国的政治,焕然一新。
商鞅本是卫国人,后到魏国,在公叔痤门下做官,很得公叔痤的赏识;故公叔痤临死前,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并对惠王说能用便用,否则便把他杀死。不料这些话给商鞅听到。几天后,惠王仍没有召见商鞅,当然是不想用他。但是商鞅却没有离去的迹象,公叔痤觉得奇怪,便唤商鞅到床前问他为什么不逃走。商鞅笑道:“惠王既不肯听你的话用我,又怎会听你的话杀我呢?所以我不必逃亡。”
秦国推行了商鞅的变法后,渐渐富强起来。秦孝公死后于惠文王继位。一些贵族在惠文王面前挑拔离间,说商鞅有意谋反。于是,惠文王用最残酷的‘车裂’刑罚,把商鞅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