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看了作者前面写的文章,大家多少都会记住这个情况,就是从西周开始,在政治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度,它与嫡长子世袭的宗法制紧密结合。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所封之地为“储侯国”“封国”或“藩国”,他们纷纷被称为“国君”或“藩王”“储侯”。这就是封邦建国。
[var1]
原来的齐国在齐恒公的统治下,国力蒸蒸日上,重赏即墨城主,烹杀阿邑城主,这两个决定一出,立即震动齐国境内国民,全部官员都悚然戒惧,不敢再弄玄虚,改变制度,认真做事,齐国大治,终成为一方霸主。
齐国的第四任国君田因齐,继承了他父亲的政治财产和王国。
而魏国在春秋、战国初期,是储国中的唯一超级强国,位置恰恰坐落在物产富饶的中原地带,文化水准极高。常常有其他国家挑刺他,但是从不敢吞没他。
而在当时,周王朝已开始破落,衰落不堪,各国的国君都轻视他,不把他放在眼里。但在公元前370年,田因齐突然晋见周天子,天下封国都很惊讶,都赞扬他,说他是一位未来贤明的君主。
[var1]
真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这个是政治手段,大家要学到了。此时,齐国的国君还是国君,不是国王。
来到公元前334年,齐国国君田因齐和魏国国君魏,这两国君在徐州见面,具体说了什么我们不太清楚,但是知道一个决定是:从此以后互相承认对方是国王。就是他们的地位从此以后就是和周天子平起平坐。用我们现在的词来说就是革命了。
田因齐就是齐威王,魏就是魏惠王,公然成为可怕的叛逆。周天子可以说是可有可无,他就是一个傀儡。
这种想当国王的风气,越演越烈,其他大大小小的封国在后期的历史长河中,纷纷跟进,战国时代,开始进入快车道。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