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宫嫔妃人数太多,皇帝怎么应付,明朝朱元璋是这样做的

后宫嫔妃人数太多,皇帝怎么应付,明朝朱元璋是这样做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6 更新时间:2024/2/6 14:20:05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是有着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的,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对新朝代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定,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后世皇帝的典范。在后宫嫔妃制度之中,朱元璋在开国没有多久就下令让儒臣制定了详细的规定,采用东汉时期的《女诫》对后宫妃子进行制度上的规定。

女诫在古代中国的地位

《女诫》产生在东汉时期,那个时候西汉灭亡,东汉重新在中国大地上建立,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兴的事情,而东汉在继承西汉文化的时候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像当时的班家不仅有投笔从戎的班固,更是有持家有道的班昭,她以自己丰富的国学底蕴和生活经验为自己班家创作了一部针对家族女性的行为规范,这就是《女诫》的产生。

研究一件事情一定要去研究它产生的原因。东汉时期的班昭在当时也是贵族家族的有名女子,她在许多方面都是不输于男子,可是她却认为当时的班家对于家庭关系的处理有着许多不足,而这和她本人擅长持家、协调家庭内部矛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了教会家族后辈女子做人做事的道理,班昭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历代先贤教诲写下了这部家规。

《女诫》被写好之后影响只是在班氏家族之内,但古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作品始终是会被后人发现的,班昭的《女诫》成书不久后就被周围贵族家庭争相传抄,一时间,这本私人著作成为了整个东汉朝妇女言行举止的典范。而后面虽然有许多朝代不断更替,但《女诫》的地位却没有一丝动摇。

明朝朱元璋重修女诫的原因

从东汉灭亡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朱元璋在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之后第一时间改变了元朝的年号,而对于封建帝国的建设也是提上了日程。其中关于《女诫》的颁布就是为了继承过往朝代的习惯,这个继承是一个动态继承,不是说所有都继承,而《女诫》这部古代女性的行为法的确是适用于诸多朝代。

三月辛未,诏儒臣修女诫,戒后妃毋预政。《明史—太祖二》

明朝虽然只是初步建立,可是他的后宫群体却一点都不比其他朝代少,毕竟后宫是一国天子的家,妃子数量太少会显得皇帝太过寒酸。而后妃人数太多的话就会增加管理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要让儒臣大量的修订《女诫》的原因,当年的朱元璋是想着用这部书来教育自己的后妃,让她们能够在各种场合应对自如,既不失皇家体面,又不会太过强势。

我个人觉得当年的朱元璋采取这一行动是十分正确的做法。明朝虽然说是刚刚创立,可是许多文化制度在前朝早已经完善,需要的只是一个继承和实施的过程。朱元璋当年让儒家大臣把《女诫》这本书推广到后宫,对于后宫的管理其实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不至于像元朝后宫那样出现干预朝政的情况。

女诫对于朱元璋以后明朝后宫的作用

朱元璋在后宫之中推广《女诫》之后收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后宫之中的女子再也不是像前朝那样为了争夺名利权位而勾心斗角。很多过去没有学到知识的女子在读了《女诫》这本书之后文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方面她们把精力花费在读书学习之后,就可以减少明王朝后宫的内部倾轧。这一点正是朱元璋推广这本书所希望看到的效果。

而另一个方面,后宫女子文化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她们斗争的方向发生了一个改变,更多的情况下是进行智慧上的交锋,而不是使用一些阴谋诡计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历史的书籍之中看见明朝前期的皇后和后宫妃子,她们的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已经超过我们当今许多人。

朱元璋实施这个计划使得明王朝的后宫相对安定,从开国到亡国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面几乎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这一点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它是朱元璋在国家创立初期不遗余力推广《女诫》的效果体现,而从另一方面,这些事情也显示了朱元璋作为一代明君的高瞻远瞩。

作者寄语:

朱元璋时代的《女诫》在我们后世已经不是十分实用,但它里面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为人处世的经验,也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面对这本书,我们要抱着扬弃的态度,对精华部分予以继承,对糟粕部分予以抛弃。不知道大家对朱元璋限制后宫干政,让她们学习《女诫》这本书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更多文章

  • 明朝朱元璋的脸被复原了,不信请看复原图,朱元璋竟还有点小清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电视剧朱元璋登基,朱元璋假降元朝刘伯温归顺朱元璋

    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南京的古城墙在众多古都里都是另类的代言。到底有多奇葩呢?且看下图。然后你再看看北京和开封的。这是什么仇什么怨,堂堂的一个国家的都城,居然修成了那个样子,完全违背了古代都城四方城的格局。然后,有学者就经过观察,发现,南京古城的外形很像朱元璋的头像啊。然后笔者就对南京古城图大胆的

  • 被人认为是“童年最不幸的皇帝”,朱元璋的童年,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明皇帝胡军版朱元璋,朱元璋怎样当上皇帝的,传奇皇帝朱元璋苏坦妹

    对于朱元璋其人,大多数人的印象只怕还停留在他那标志性的“鞋拔子脸”上,至于其他的生平往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个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的血性男儿,连带着明朝的过往,在历史的迷雾中渐行渐远。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明朝,那我们就不得不将时间调回到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明史》对于这一天的记录可谓传奇,“母

  • 为什么元朝明朝地图北方上面都是一条直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和明朝地图,古代帝王群聊合集元朝和明朝,元朝跟明朝哪个地图大

    元朝版图过于庞大,很多时候占领的地区没有太大用处。我们中国历史五千年以来,要数面积最大的王朝还是要元朝第一,他是一个真正的世界线大帝国。但是这个元帝国占领的很多地方都是没有用处的,虽然说蒙古人靠着骑兵和火炮征服了亚洲和欧洲,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是在北方由于气候严寒,很多土地都不能种植东西,

  • 宋江身为梁山老大,本可逍遥快活,为何执意想要招安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江为什么要一心招安,老梁讲宋江招安完整版,宋江被哪个皇帝招安

    在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朝代将中原统一,而在这众多统一的朝代当中,宋朝的疆域可以说是最小的,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统一中原。并且当时朝廷重文轻武,大力发展国家经济文化,所以宋朝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富庶朝代。但在那时候起义的人却很少,当时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不愿意出兵打仗,本身朝中武将就少,所以自然不愿打仗

  • 蔡京既能受到王安石的青睐,也讨得司马光的欢心,确实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安石 蔡京,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原话,司马光女儿王安石儿子

    与范仲淹、王安石相比,吕惠卿、曾布、吕嘉问、章惇和蔡京等人在个人操守和政治信念上有很大的差距。范仲淹和王安石虽然也是皇帝的臣子,但他们主动向皇帝上书要求变法,主要考虑的是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尽管这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利益。 为了使国家国运昌盛、长治久安,范仲淹和王安石二人在相隔15年的时间里,先后指出北

  • 蓝玉究竟挑动了朱元璋的哪根神经,使他成为兴起大案的突破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陈宝国版朱元璋杀蓝玉,蓝玉真的能打过朱元璋吗

    朱元璋在针对蓝玉案颁发的《逆臣录》中讲到,大将奉君主之命率领大军出征,之所以能够成功是靠众将领与兵卒的共同努力,而乱臣贼子作为大将,却将功劳归于自己,“以为己能”,于是便有了异志。古代皇帝信奉天授皇权。皇帝的权力来自于上天,大臣、将领的权力又来自于帝王。所以将领出征有功,上天在其中占有最大的功劳。

  • 皇帝都被俘虏了,作为靖康之耻被掳走的公主,她们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靖康之乱的资料,靖康最惨公主是谁,靖康有多耻

    自古以来,战争带来女性带来残酷的迫害,而封建王朝的女性就算是在没有战争的年代也是毫无权利可言的,更何况是当时靖康之耻中,两任皇帝都成了金国的阶下囚,那么被同时掳走的北宋整个后宫的女人有这样两种下场。 一种是在被掳走的路途上冻饿而死,北宋末年,除了北宋统治者的腐朽统治,致使国力衰落,当时的辽国境况也

  • 状元并非出自才学,而是皇帝简选:明朝皇帝选取状元的奇葩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状元签可以不选状元吗,明朝科举状元名单,状元服和状元帽

    因为梦境 洪武十八年(1385)科举,本来是选中花纶为第一名状元。但在发榜的前一天,朱元璋突然梦到殿前有一巨钉,其上缀有数缕白丝,“悠扬日下”。他于是起来重新翻阅众进士的试卷,在看到丁显的名字后,眼前一亮。丁姓正应了巨钉,显的繁体字顯,又恰有日下双丝,这些都印证了朱元璋的梦境。于是他决定,将丁显擢

  • 溥仪当了伪满洲皇帝后,此人竟想要复辟“元朝”,差点失去一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的时候,刚刚建立的一个新朝,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来帮助自己,而当时清朝选择的是蒙古族,为了结交蒙古不仅互相联姻,更是赐给了他们八旗身份。而今天要说的这位主人公就是当时察哈尔部的正白旗人,他的父亲是当时锡林郭勒盟的盟长,可以说是一位实权人物了。尤其是这个儿子还是人到中年之后才有的,所以对其十分的

  • 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天灾和人祸并至,小冰河鼠疫先后来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小冰河期有多可怕,明朝小冰河,欧洲黑死病和明朝鼠疫

    万历皇帝是一位三十年不上朝的奇葩皇帝,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因为他的身体问题,但自那时开始明朝便出现了很多问题了,当时的明朝之所以还未继续坚挺下去这和张居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张居正是明朝的宰相,准确的来说的六阁首脑,因为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废除了宰相制度。万历皇帝刚上位的时候年纪尚小,还是太后垂帘听政,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