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28 更新时间:2024/1/29 23:40:51

兜兜转转,《两晋南北朝人物志》终于写到了最后一章。在150章的内容里,我们回顾了300年来活跃在华夏大地上108位主要人物的生平。而在这曲盛大的乐章即将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把目光投回一切开始的地方——我的家乡芜湖。

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东”,就和芜湖有关:芜湖-南京段的江流,由东西走向转变为南北走向。因此,从芜湖到南京这一段的江南,在古代被称为江东。狭义上说,只有这一地区的江南人,才最有资格被称为“江东子弟”(不才正是)。

在六朝的历史上,芜湖的地位相当重要,因为它是上游拱卫都城建康的最后一座重镇。即使到了1949年,发动渡江战役时,芜湖也是我军中突击集团的主攻点。当汤恩伯无奈地放弃芜湖的时候,南京就离解放不远了。

而在芜湖上游,还有一座城市,叫铜陵。它和下游的金陵,名字相似,甚至同意(在古代金指的就是熟铜,故有“金无足赤”之说)。

然而,从古至今,铜陵和金陵的地位,从来就不在一个等级。两者之间的差距,也恰似如今安徽和江苏两省的关系。

苏皖两省,明朝本是一家,直到顺治年间才将南直隶(后来的江南省)拆成两省。这个拆分方式遗留下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两省内部互相攻讦一直不休。

苏南苏北的口舌之争,早已全网皆知;皖南皖北的问题,也同样在省内广为人知。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这两个省刚好被淮河和长江三分,导致南北差异在这里尤其显著而已。

当我们把目光推回到魏晋南北朝时,你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西晋那短暂的几十年以外,苏皖两省的北方和南方,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

张辽威震逍遥津到濡须口之战,再到灭吴、平王敦、淝水之战、剿卢循、灭桓玄,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元嘉北伐、普通北伐,乃至梁末陈初的一系列战争,全都爆发在安徽和(或)江苏,并且集中在江淮一带。这些决定南北命运的战争爆发于此,绝不是巧合,而是因为这里就是当时双方争夺的主战场。

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就是依照南北朝时期的国境线来划分的。无他,只因当时南北之间大多数时期的国境都是划淮而治而已。此后南宋和金朝之间的国境线的划分,也参考了这段历史。

实际上,在中华大地,你很难再找出两个省如苏皖一样,不仅纬度几乎完全一致,还横跨南北分界线,更在中间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类似于陕西和山西那样中间有黄河为天然省界的不算)。

年轻气盛的时候,我也曾发出过感慨,倘若在古代,甚至就是大明朝,哥们也算是京畿人士,归陪都南京直辖。网上也一直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将苏皖再次合并为古南直隶(江南省),或者是依照文化、地域,将其沿淮或江再次切分可好?

后来年纪增长了些,阅历也多了几分,尤其是在对南北朝的历史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以后,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当年清朝如此切割苏皖,绝非是一时兴起,而是极富深谋远虑的安排。

先说两省合并一事,这个倒不是没有理论上的可能,但是早在明末清初之时,这两个省的人口数量就已经极大了,如今苏皖也是高居全国省级行政区人口榜前列。加起来能破1.5亿人口的两个大省合并,那是不太现实的。

再说划淮或者划江的事,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别的不说,你去看看中国的所有江城,从上游的重庆,到中游的武汉,再到中下游的芜湖、南京,乃至入海口上海,你见过哪个江城是不跨江只在江南或者江北的?

之所以要跨江,从正面来说自然是为了带动经济发展。以芜湖和南京为例,江南的发展明显好于江北,这早就是不争的事实;城市如此,省份亦然。以相对发达的皖南苏南带动相对落后的皖北苏北,符合“先富带后富”的规律(尽管苏北依然落后于苏南,而皖北皖南的资源全部集中于某城市上)。

具体的原因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其中最重要的政治考虑,恐怕就是因为江、淮,这两道天险,足可以造成分裂的危险。

还是回到我们的南北朝。南朝的国境线从黄河退到淮河再到长江,始终以大河作为天然的分界线。这在已经有一座座长江大桥横跨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今天也许很难想象,但如果你在下游的江边驻足观看,或是去长江大桥上走一走,你就知道如果没有这些长度超过十里的大桥,想要横渡大江有多困难;北方那些都没见过浪花的游牧民族,想要坐船渡过长江发动攻击有多不可能。

正因为如此,自秦朝开始,每一个统一天下的王朝在设置行政区时,都不可能按照江、淮的自然条件来划分。秦、汉不会,明清同样不会。也许一省之内,会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吵闹不休;但那样,起码比有居心叵测之徒彻底裂土称王要好得多。

当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本人已经坐在离家千里之遥的北方某城。尽管如此,我的思绪依然跨过大河大江,飞回了我的家乡。我仿佛看见商杭高铁正在修建,芜宣机场正在修建、轻轨1、2号线正在修建……每每想到此时,我会为我亲爱的家乡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芜湖是我的家乡,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衷心地祝愿她永远繁荣富强!

最后,以我今年4月填的一首词,作为本章、乃至整个《两晋南北朝人物志》系列的结束语吧:

美人-咏长江公铁大桥合龙

长龙今朝衔南北,天堑变通途。圣鸠神鸦率汇兹,湖阴扶阳濡须太平府。

江东子弟卷土来,常恨无亚父。向使宋魏今犹在,敢笑寄奴道济不丈夫!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全文完)

更多文章

  • 在宣武门之变中,李靖一点忙都不愿意帮,为何还得到李世民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靖为什么怕李世民,贞观长歌李世民李靖对话,李世民为啥雪藏李靖三年

    熟悉李靖的人都知道,放眼整个隋唐,能双肩扛起讨伐东突厥这样大任的将军不超过五个,唐初的李靖是公认的名将,论军事能力,李靖在当时可以说无人能比。秦王李世民眼光也很毒辣,向李靖这样的稀罕人才,他肯定不会忽视。除此之外,李靖与李世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李靖开始是隋朝的将军,早在李渊起兵时李靖就曾给他设

  • 隋朝二世而亡,为何存在两位太子?第一位太子又为何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朝二世为什么会被废,隋朝太子墓之谜完整版,隋朝二世而亡什么意思

    首先,杨勇被册封太子后,暴露了很多缺点,其中最让杨坚忌讳的是不孝。隋文帝曾有言:“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久者。”在杨坚看来,崇尚节俭是国君立国的基础,杨勇对此不以为然。日常生活的吃喝排场咱们暂且不论,就是得到自己老爹的召见杨勇也是出场豪华,史料记载杨勇常常身着自己岳父送的奇装异服进宫,在朝上更是一

  • 王莽死后,为何头颅一直被保存?为何又在晋朝被烧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莽头颅还在不在,历代帝王为何都要收藏王莽的头颅,王莽头颅图片是真的假的

    王莽建立新朝后,对国家朝政做了很多改革,在封建时代初期,王莽的思想完全超前,放到近代也不落后,这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因此有的人也认为王莽是穿越者。王莽成为新朝国君后为后世留下了哪些功绩呢?首先,王莽将地主手中的土地收归国有,按人头分配,按照新规,每个人都能得到100亩土地。在此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没有

  • 唐太宗李世民做不到兄弟和睦,教子无方,唐朝史官真的这么刚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后代修筑前朝历史一个旧的朝代灭亡之后势必会引起一个激烈的讨论,对于这个朝代灭亡原因的总结,从这个朝代统治时间长短问题之上,我们能够得到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这些事情如果不去做是不知道的。亲自去做的那一批人实际上是勇士,他们做的时候外人看不出其伟大,只有自己心中不断地激励自己,告诉自己这件事情的重

  • 八十万大军进攻东晋,此人使用一计谋,避免东晋人民成为两脚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八十万大军为什么败东晋,东晋攻克洛阳的部队,决定东晋生死的战役

    这边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淝水之战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后汉人南迁组建东晋王朝,北方随后被统一形成前秦,前秦凭借中原优势率领大军大举进犯东晋。而在这场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小人物名叫朱序。他的家族世代蒙受东晋恩典,其父还出任过益州刺史,朱序开始效忠于东晋,随后被前秦

  • 如果玄武门之变李渊杀掉李世民,还会有大唐盛世吗?结果让你惊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不选择李世民,玄武门李渊篇完整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原因

    李世民的辉煌战绩让李渊忌惮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功劳也是相当大的,他和父亲的表哥杨广有着同样的命运,两个人都是打仗十分厉害,但却是第二个儿子在法理上失去了继承皇帝之位的机会,这使得当时的他十分为难,但他却并没有放弃。李世民在隋朝末年并不满足于当时的社会地位,他一直劝导自己的父亲起兵造反。而后

  • 隋炀帝是圣人可汗,唐太宗是天可汗,明朝皇帝为何不是蒙古大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太宗是可汗吗,历史上的真实的隋炀帝,隋炀帝当时在哪里当皇帝

    只要是谁做了中国的皇帝,那谁就是天下的主人,所以汉朝皇帝才会被四方各国拥戴,所以隋朝皇帝才会被游牧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所以唐朝李世民才会被突厥各个国家称为天可汗。但是这一点到了明朝的时候却是行不通了,明朝的皇帝只能做自己中原的皇帝,甚至连蒙古的大汗都做不了。那被誉为历史之中超过汉唐的明朝为什么这么不

  • 李渊在没有做皇帝之前也是神箭手,七十箭射死七十人大败起义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的暗中打压却成为了李渊升官的一次机会在隋炀帝巡游天下的时候,李渊因为生病没有及时的拜见隋炀帝,这使得隋炀帝对李渊十分生气,并在内心之中埋下了一颗报复的种子,可李渊并没有放弃。他躲在自己的地盘里韬光养晦,整天接受贿赂,混迹于声色场所,这使得杨广又对他放下了一些警惕。可是古代封建帝王的心思又是谁能

  • 唐朝“开元铁牛”为何露天放置,无人保护?专家:无奈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铁牛真实图片,开元铁牛最新消息,开元铁牛景点简介

    历史上的“开元铁牛”开元铁牛的修建和掩埋都与黄河有关,始建于唐开元年间,也可以称为“唐代铁牛”。黄河流经永济市,在东岸产生一大渡口,历史上称之为蒲津渡。蒲津渡是黄河交通要道,连接秦晋,位置突出,很多王朝都在此修建过浮桥,但最为著名的当属唐朝。开元年间,为战略和经济需要,玄宗命令大臣张说对原有蒲津渡浮

  • 据说李白大半生都在游山玩水,不用工作,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代表着中国历史之中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只要听到李白这个名字就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来一个白衣翩翩,狂傲不羁,钟情山水之间的潇洒剑客,这就是李白在中国后代数千年的形象。可是大家印象之中的李白后半生几乎都是在中国各地游山玩水之中度过。看起来真的是让我们后世的这些社畜羡慕不已。但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在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