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良哈寇会州,帝帅精卒三千人往击之。己卯,出喜峰口,击寇于宽河。帝亲射其前锋,殪三人,两翼军并发,大破之。寇望见黄龙旂,下马罗拜请降,皆生缚之,斩渠酋。
朱瞻基彼时正在边境巡查,恰好兀良哈来犯,于是朱瞻基便亲自带领三千人出战。朱瞻基身先士卒,率先发力,上去便射死三名蒙古骑兵,明朝军队士气大振,奋勇作战,大破兀良哈。后来兀良哈看到了明军中的黄龙旗帜,方知明朝皇帝亲自出战,纷纷下马受降。《明史》的概括性较强,因此缺少些细节,比如兀良哈究竟有出动了多少人。对于这个问题,《明宣宗实录之四十七》中有详细记载。
当时兀良哈兵力大约一万,朱瞻基接到奏报之后非常自信地说,这是兀良哈自寻死路啊!遂决定自己带领士兵三千,上前迎战。有大臣认为三千人不够,朱瞻基解释道:兵不在多而在精。于是朱瞻基便着手准备。作战过程比较无聊,根据记载,朱瞻基这便由于是出其不意,所以兀良哈没什么准备,朱瞻基三千人分三路,分别从左右两翼和中路进军,箭如雨下,之后紧接着神机营开始大强放炮,没费什么力气便将兀良哈击败。
朱瞻基能打赢此战并不意外。他年少时便跟随永乐皇帝出征,因此具备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同时,他能够正确地估计战成形势。《明实录》记载,朱瞻基在出兵前便料到兀良哈不会想到皇帝御驾亲征,当他们知道后,一定会乖乖下马投降。朱瞻基敢这么用自己的命去赌博,并不是鲁莽之举。
实际上,当时的兀良哈实力相比于瓦剌和鞑靼,可谓微不足道。兀良哈三卫一共只有八万人,体量极小。他们依附于明王朝,虽然常常偷袭边境,但并不敢公开和明朝撕破脸皮。所以,兀良哈虽然人多,但目的却是打草谷,并没有做和明朝军队以死相拼的战略打算。再者,兀良哈的军队虽然号称一万,但实际上毫无组织,可以说是一群毫无纪律的乌合之众。
朱瞻基对于这一切,了如指掌。所以他敢于只用三千兵马,去迎战一万兀良哈骑兵。此中亦可看出,朱瞻基算是明朝二百多年中一位相对不错的君主,不仅对当时边境敌对势力的情况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是有胆有识,极具勇气。可惜这位皇帝只活了不到四十岁便命丧黄泉,实在可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