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渭水之阳的姜子牙,会受到文王重用?历史告诉你原因

为什么渭水之阳的姜子牙,会受到文王重用?历史告诉你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27 更新时间:2023/12/14 5:01:00

(约)公元前1128年——姜子牙出生于东海,为贵族后裔

姜尚姓姜,氏吕,名尚,字子牙,另有说名望,字尚父,通称"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吕尚”、“吕望”、“尚父"、"师尚父"。

关于姜尚的生卒年,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卒年只有《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也就不能确定他到底活了多少岁。《史记》记载太公卒有百余年。是东海(今山东省莒县东吕乡)人。《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河内汲人也。"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在吕地(今河南省南阳西),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有的旁支子孙被封在申、吕,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约)公元前1128年——(约)公元前1058年——渭水遇见周文王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渭水之畔的“姜子牙”就是那匹“千里马”,发现并重用“姜子牙”的伯乐就是“周文王”姬昌。

关于周文王遇见姜子牙《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两种记载:

第一种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我国的民间传说中都有收录这个故事。但是《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描述,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世野史小说家的虚构的,但仍然在民间流传甚广。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史记·齐太公世家》

据说72岁的吕尚在年纪大的时候隐居到渭水,经常在渭水钓鱼,姜子牙用直线无弯折的金属线钓鱼,目的是希望能遇见明主。终于有一天周文王出巡在渭水边时发现了姜子牙。周文王见吕尚的鱼钩是直的,好奇便问道:钓鱼的人一般所用的鱼钩都是弯的,为什么你用的鱼钩是直的呢?“吕尚对日:“我的鱼钩,是愿意上钩的自己上钩的,不必用弯勾勾住鱼。愿者就来不愿的人就随便他吧。"周文王认为这是在指求才若渴的自己,于是说:"纣王无道,民不聊生,希望先生担任我的老师,振兴世道,可以吗?"吕尚应允。周文王请吕尚上车,屏退拉车手,亲自将吕尚请回都城,路程约八百步,吕尚便推算出周朝之国祚约八百年,竟也成真。

于是就有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来源来于此。

第二种是:太公隐居渭水被召请,救赎姬昌

据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有人说姜子牙博学多识,曾经为商朝做事。但是因为商纣王的荒淫无道,姜子牙就离开了。便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姬昌。也有人说,姜子牙乃一处士,隐居海滨。时姫昌封地周的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封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姬昌之臣散宜生、闳天久闻姜子牙之名于是召请他。姜子牙也听说“姬昌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于是此三人为了营救姬昌,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姫昌。封王大悦,“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此之多!"姫昌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虽然姜子牙归周的传说各异,但是都认为他是姬昌、和姬发的老师,所以姜子牙又叫“尚父"、"师尚父。

(约)公元前1056年——帮文王治理国政,著书《六韬》,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

太公出山后辅佐文王,而且著有《六韬》一书。后世评价姜子牙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优秀的政治、军事家,其所著《六韬》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姜子牙又被后世称为兵家鼻祖,对后来的军师家张良、刘备、诸葛亮、孙权都有重要影响,该书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也具有较高地位。

周武王姬发即位后,继续让姜尚担任军师,并授予大权治理国政,对内他发展生产,壮大国力;对外征服周边的诸多部落,扩大了周国的统治区域,形成了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形势,为周国覆灭商纣奠定了良好基础。

(约)公元前1046年——指挥商朝末年的“牧野之战”使商朝覆亡,帮助武王建立周朝

《尚书·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论衡》说:“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战,血流浮杵,赤地干里。由此言之,周之取般,与汉、秦一实也。而云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增益其实也。

商朝因为周国的突然发兵,只能匆忙应战,因为军队人数不足,所以将奴隶临时武装起来作战,结果这成为周国获胜的关键,作战中商朝的奴隶阵前突然倒戈,反攻商军,商军最终不敌周国士兵大败。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周朝建立。

牧野会战时,姜子牙率勇士在阵前挑战,一方面是试探敌军的虚实,另一方面是鼓舞士气,使周军一鼓作气冲垮了纣王的军队,为灭商立了大功。

周王朝建立,姜子牙因功获封齐地

周王朝建立后,姜子牙继续为为武王出谋划策,巩固政权,以安定人心。他提议将纣王聚集的粮食和钱财散发给平民,打开纣王的监狱释放无罪的百姓,获得了广大平民对周武王的拥护。又修比干墓,释放箕子,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都故地,赢得了商贵族阶层的信任。这些措施使周王朝取得了天下人民的信赖,迅速稳定了形势。由于姜子牙的功劳大,武王首先分封了他。据《史记》载,武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姜子牙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营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成王时期,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淮夷、徐夷、“殷东五侯"起兵反周,姜太公父子辅助周公旦,或坐镇京都、运筹帷幄或令领兵东征、冲锋陷阵;或左右呼应,东西夹攻,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战功。

成王即位,周公东征讨伐“三监之乱”,姜尚又有战功,成王封姜尚为齐侯,都营邱(今山东昌乐县),授予他“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特权,其地位在各封国之上,是当时周王朝在东方的大国,也就是后来春秋战国中第一个称霸的“齐国”。

再后来,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

(约)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

(约)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另外《资治通鉴外纪》记载太公卒于周成王年代,大致卒约为前1026年,即103岁。《史记》记载太公卒有百余年。关于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因为他的出生时间没有明确史料记载,至今无确定说法。

《史记》中太史公司马迁对姜子牙一生的总结:申、吕肖矣,尚父侧微,卒归西伯,文武是师;功冠群公,缪权于幽;番番黄发,爰飨营丘。

总结:姜子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纵观我国古代每个朝代的更替,总会涌现出几个名留史册的大人物。姜子牙用他的才华和行动证明了周文王的眼光是对的。周朝的建立和稳定发展,离不开他的辅佐。从他后半生开始被周文王聘为军师,到后来辅助武王治理国家,使得周国具备覆灭商朝的实力,著作兵书《六韬》,再到后来灭商指挥重要的“牧野之战”,体现了他优秀的军事才华,因灭商有大功被封齐地,建立齐国,平定建国初期的“三监之乱",安定周朝统治。一生辅佐了四位周王,可以说对周朝的建立和发展稳定功不可没。因此也被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参考文献《史记》《岐山县志》

更多文章

  • 夏朝文明究竟存不存在?贵州教授:肯定存在,只不过在巴基斯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夏朝是部落文明吗,老梁讲夏朝完整版,夏朝10大美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时间的长河里,各朝各代相继出现之后又覆灭。这样生生流转,循环不止。但是他们的结局总是相同,就好像秦王的阿房宫一样:“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一切尘归尘,土归土,桥归桥,路归路。所留存下来的也就只有那些史书和遗迹。只有从这些当中才能窥得当日一丝的辉煌和宏伟。所以中

  • 为什么周朝能够存在800年,而其他朝代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朝为什么会延续800多年,周朝是如何存在800年的,周朝为什么有800年的历史

    因为周朝从武王灭纣开始算起的时候,他所占据的土地事实上非常的小,和后来的秦朝根本无法相比。他只占据镐京附近的一块地方,然后再灭了商朝之后占了东边一块地方,但是绝大部分地方并不属于他统治,而属于一些其他的诸侯。只不过这些诸侯臣服于武王和周朝,像周朝朝贡而已。即使如此,当时的周朝和诸侯占据的土地,主要还

  •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齐桓公时期齐国的地位,齐桓公时期齐国强大的史料,齐桓公死后齐国谁继位

    在西周攻灭殷商的牧野之战中,姜子牙等人率领大军,以“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压倒性的优势打败了殷纣王临时组建起来的奴隶部队。这里的记载说的就是至少在商末周初,齐国的开创者姜子牙已经就能自如的控制战车作战了。而到春秋战国时代,有着深刻背景的齐国对战车之用,可能更为娴熟,而数百年侵扰周天

  • 纸上谈兵的赵括并不是废物,我们对他有深深的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么,赵括纸上谈兵故事100字,大秦帝国赵括纸上谈兵

    [var1]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场战役,秦国对这次战争蓄谋已久,要想统一六国,一定要拿下赵国,很显然,赵国的战败并不能把原因全部推给赵括,大国之间的较量远没有那么简单。首先秦赵两国从综合国力上来看,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国力大增,物资丰富,加上军功爵制的推行,使得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的最强者

  • 倘若赵国不换将,那长平一战,廉颇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廉颇不换赵国会败吗,赵国长平,赵国45万大军葬身长平

    [var1]此战以赵国完败而告终,至于赵国失败的原因,绝大多数的人都将其归究于赵王中了反间之计,用一个不中用的赵括替代了名将廉颇,故而会有后来的惨败。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或者说,倘若不换将的话,赵国是否会立于不败之地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事

  • 战国巅峰之战到底是什么?规模空前绝后,不是秦灭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时期山东六国实力对比,战国有七雄为什么秦始皇横扫六国,战国风云秦灭六国解说

    在战国时期,有一场战争,参战人数接近百万,绝对是战国时代的巅峰之战,要知道欧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达到如此规模。[var1]这场战争绝对是人类历史的开挂之战,即使是之后的秦灭六国之战也无法掩盖其光芒,甚至说这场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这场战争就是震烁古今中外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让秦国一统

  • 秦始皇灭六国:最轻松的不是灭韩,灭楚和灭赵哪个更艰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灭六国哪国最难打,秦始皇一统六国的音乐,秦始皇灭六国谁最吃力

    [var1]灭齐在秦国远交近攻策略的影响之下,原本经过乐毅五国伐齐实力大损的齐国选择置身度外,不再参与六国攻秦,坐视各国灭亡,齐国上下一片歌舞升平,齐国相国后胜贪婪无度、齐王建昏庸无能,齐国不备兵革、不修战备,前221年王贲大军兵临城下,齐国上下一片惊慌失措,最终不战而降,可以说秦国灭六国最轻松的就

  • 离太子宝座最近的四大王爵封号:秦王屈居第二,第一个比它还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奇世界王爵封号表,历史上封号秦王,王爵哪个封号最高贵

    [var1]西周立国后分封天下,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国则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不过随着周室衰微和诸侯国实力的崛起,一些不安分的诸侯国开始挑战周室的权威,春秋时期第一个称王的是楚国的楚武王,随后吴国、越国、蜀国也纷纷称王,到了战国时候称王的更多了,魏惠王第一个称王,随着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之后

  • 战国四大名将,有三人都倒在了离间计之下,唯有一人功成身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讲述战国四大名将排名,战国魏国名将排行榜,战国四大名将之廉颇

    [var1]廉颇长平之战之前战国的格局是这样的:秦国实力虽然最强,但还没有到一家独大的地步,魏、楚、齐虽然衰弱了下去,但是经过胡服骑射的赵国军事实力仅次于秦国,甚至有和秦国掰手腕的实力,阏与之战和几之战中赵国名将赵奢和廉颇曾两次击败秦军。长平之战的前一阶段,老将廉颇用兵持重、坚守不出,和秦国对峙了三

  • 战国五个千乘之国,七个万乘之国,有几个是姬姓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个:燕国燕国是血统纯正的姬姓诸侯国,第一任国君燕昭公姬奭是周文王庶长子(也有说法是周武王弟弟),从公元前1044年立国开始到前222年王贲灭燕,燕国国祚822年,不过燕国偏安于一隅之地很难有大的作为,春秋时期燕国乏善可陈,战国燕昭王时期燕国曾短暂辉煌过,前284年乐毅五国伐齐差点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