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合丹大王:参加西征,支持忽必烈,射死花剌子模名将帖木儿灭里

合丹大王:参加西征,支持忽必烈,射死花剌子模名将帖木儿灭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42 更新时间:2023/12/14 17:01:12

但这样一位对大元有影响力的皇族悍将,却因为元朝冷门而备受冷落,简单的百科事迹还被张冠李戴,对比满清朝廷诸王多铎、阿济格的火热,真是令人唏嘘啊!

01,窝阔台汗的庶长子

合丹大王(生卒不详),《多桑蒙古史》记为合丹斡兀立,《史集》记为也可合丹、合答黑,《世界征服者史》记为合答罕,他是元太宗窝阔台汗的第六子。

关于合丹大王的生母,《元史》无载;《新元史》记为“庶长子合丹,其母氏族亦佚”;《蒙兀儿史记》记为“次四阔出次五哈剌察儿次六合丹,并不详其母名族”;《多桑蒙古史》仅记“合丹斡兀立和灭里皆庶出”;唯有《史集》记载,合丹大王与灭里大王同母,都是业里乞纳妃子所生。

综合史料以及合丹本人的事迹,很容易看出,合丹大王只是窝阔台汗的庶子,而不是嫡子。

虽然史书记载合丹在兄弟中的排行时,都把他列为第六子,但实际上,他很可能是和贵由汗年龄不相上下的真正长子。

贵由生于1206年,蒙哥生于1208年,拔都生于1209年,他们三个都在太宗七年(1235)参加西征,合丹和弟弟灭里也在同行之列。

从此处可知,虽然合丹大王排行在后,但实际年龄则应该和贵由等人不差上下,很可能蒙古和契丹人一样,都是按照嫡庶序齿的,庶出孩子的年龄再大,也要排在嫡子之后。

按《史集》记载,合丹大王的母亲是窝阔台汗的妃子业里乞纳,合丹则是在二伯父察合台的斡耳朵中长大的。

窝阔台汗在即位后也搞过一次分封,身为庶长子的合丹大王和弟弟灭里一样,什么都没捞到,但由于他们年龄大的缘故,合丹和灭里都参加了长子西征。

02,参加长子西征

众所周知,窝阔台汗时代搞的三次远征中,唯有西征军团的声势最为浩大,随军出征的有术赤系的拔都、斡儿答、昔班、别儿哥等,察合台系的不里(抹土干庶长子)、拜答儿等,拖雷系的蒙哥、拨绰,窝阔台系就是贵由、合丹、灭里。

元太宗八年(1236)春天,诸王统兵向西,攻破不里阿耳城,击败钦察部落,太宗九年(1237)进攻斡罗思,摧毁也烈赞城,屠杀科洛姆纳城,太宗十年(1238)攻陷弗拉基米尔城和莫斯科诸城,横扫北罗斯,接下来转战南罗斯。

在西征攻城拔地的同时,蒙古帝国四大嫡系之间的不和也越来越白热化,窝阔台汗的长子贵由,和察合台汗的孙子不里,公开辱骂统帅拔都,史书并没有记载合丹兄弟的态度,但从他们后来的事迹看,合丹显然是不支持自己嫡系的。

拔都并没有公开处理贵由和不里,而是报告给窝阔台汗,窝阔台遣使责骂贵由,召贵由、蒙哥东归,把不里交给察合台处置,为拔都树立权威。

在贵由和蒙哥东归后,拔都率领西征军团开始进攻基辅,占据基辅的契尔尼果夫大公米海勒逃亡波兰,在蒙军摧毁基辅后,又攻克伽里赤大公国,大公答尼勒逃亡匈牙利。

因此,拔都继续向西进军,攻打波兰和匈牙利,老将速不台制定战略计划,兵分三路,右翼由拜答儿、兀良合台进攻波兰,牵制波兰不能策应匈牙利,左翼就由合丹大王率领,向匈牙利东南进军,防备基督世界的增援,拔都和速不台则率领中军,又分两路直趋佩斯特,最后,三路大军在佩斯特会合。

元太宗十三年(1241)四月,合丹大王前去与拔都会合,计划合围夹击匈牙利军,贝拉四世骑马逃遁,合丹大王奉命追击,所过之处是四处蹂躏,一直到听说窝阔台汗死讯,才放弃追击,去和拔都会合,当时已经是乃马真后二年(1242)。

03,射杀暮年悍将铁之王

大概就在长子西征的时候,合丹大王在征途中偶遇一位传奇人物,即花剌子模的民族英雄——铁之王帖木儿灭里。

帖木儿灭里是蒙古第一次西征时,遇到的最棘手的花剌子模悍将,他天生神力,还有勇有谋,是真正的骁将,转战千里而绝不屈服,凶残的蒙军对他是束手无策,直到花剌子模亡国,也没有抓捕到这位悍将。

流亡在叙利亚的帖木儿灭里,在亡国十余年后才落叶归根,潜回忽毡城,但替他保管财物的朋友却不接待他,甚至否认他是帖木儿灭里,为了证明自己,帖木儿灭里决定去朝见蒙古大汗窝阔台。

就是在帖木儿灭里东进的路上,遇到了合丹大王,而当初曾参与第一次西征、与帖木儿灭里交战过、被他用钝箭射瞎一只眼睛的蒙古人,就随侍在合丹大王身边,且认出了帖木儿灭里。

合丹大王就把这位昔日的敌人、暮年的好汉抓起来,询问他当年和蒙军作战的旧事,作为曾经傲视蒙军的英雄,帖木儿灭里自然有自己的傲气,也不满意合丹对待他的态度,因此,在言语中对合丹很不恭敬。

《世界征服者史》记载,帖木儿灭里说:星星可以证明,因我的英勇,全世界都拜倒在我足下。

帖木儿灭里傲慢的姿态惹怒了合丹大王,就向他射出一支箭,“这是对他过去那次发射的箭的总回答”,曾经叱咤风云的传奇名将,就这样被合丹大王射死。

04,分封到别失八里

当合丹大王返回本土时,贵由汗已经登上合罕的宝座,身为庶子的合丹大王,只能和弟弟灭里大王臣服在嫡系的脚下,且被嫡系各种排挤看不起。

正是窝阔台汗嫡系的傲慢,把庶出的合丹、灭里兄弟俩推向拖雷系的阵营。在贵由汗驾崩后、窝阔台系和拖雷系的汗位之争中,合丹大王和弟弟灭里,站队蒙哥汗,支持蒙哥上位,亲自带着弟弟灭里参加忽里勒台,去祝贺蒙哥汗。

为了回报合丹大王的俊杰,也为了打压窝阔台系的嫡枝,蒙哥汗通过推恩肢解窝阔台汗国的势力,把合丹分封到别失八里地区,曾经在西征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合丹兄弟,这时才拥有分地。

但是,蒙哥汗并没有放弃阿母河以北的肥沃地区,他在即位(1251元年六月)时,就设立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管辖范围东起畏兀儿,西达阿母河,机构驻地可能在粟特故地的不花剌或者撒马耳干,由麻速忽出任行省长官。

汗庭势力强大,就意味着诸王分地的孱弱,尽管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只存在十年,到1260年阿鲁忽(察合台汗第六子拜答里之子)成为察合台汗后,麻速忽向他归降为止,在整个宪宗时代,分地在别失八里的合丹大王,都只能依附汗庭鼻息。

05,南征宋朝

元宪宗六年(1256)六月,蒙哥汗决定亲自南征宋朝,他征调左右翼诸王、驸马和大异密们,一起随同他南下,合丹大王就是从这个时候率部东来,并再也没有返回别失八里。

蒙哥汗的南征军团阵容很强大,右翼诸王有:

窝阔台系的合丹大王、脱脱大王(窝阔台第四子哈剌察儿之子);

察合台系的忽失海大王(疑似察合台汗第四子撒儿班的长子忽失乞)、阿必失合大王(察合台嫡子抹土干庶子不里之子)、纳邻合丹大王(阿必失合之弟)、阿只吉大王(纳邻合丹之弟)等;

拖雷系的木哥大王、阿速带皇子。

左翼诸王有:

铁木哥系的塔察儿国王(铁木哥嫡子只不干嫡子);

合撒儿系的也松格大王(即哈撒儿的嫡次子移相哥);

哈赤温系的察忽剌大王(哈赤温之子额勒只带之子);

别勒古台系的爪都大王(别勒古台之子也速不花之子)。

还有木华黎国王的儿子忽林池国王、弘吉剌部的阿勒赤那颜、纳陈驸马,亦乞列思部的帖里垓驸马等等等,阵容极其豪华。

元宪宗七年(1257),蒙古南征军团开始南下,分属右翼军团的合丹大王等人前往六盘山与蒙哥汗会合,分三路入川。

在此次南征中,合丹大王的情况史书无载,众所周知,元宪宗九年(1259),蒙哥汗死在钓鱼城,汗位之争成为当时蒙古帝国的第一等大事,蒙哥汗的两个亲弟弟为此大打出手。

当时左翼统帅塔察儿国王由于出师不利,已经被蒙哥汗剥夺统帅大权,因脚病闲置的忽必烈大王才被征召南下去统领左翼。而被蒙哥汗亲自统帅的右翼军则在蒙哥汗死后,陷入群龙无首中,先由阿速带皇子扶棺北上带走一批,随后由支持阿里不哥的阿蓝答儿又抽调走一批。

面对阿里不哥的调兵遣将,忽必烈并没有坐视不理,一边质问阿里不哥抽调侍卫军的理由,一边派使者前往召唤剩余的右翼军归向自己。

又到了站队的关键时刻,合丹大王和侄孙阿只吉兄弟一众右翼诸王经过斟酌商量,决定支持忽必烈大王。而左翼诸王塔察儿等人,也在忽必烈的游说下倒向他,还有从大理北上的兀良合台部及同行诸王阿必失合大王等人,都表示支持忽必烈。

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称汗,建元中统,四月,阿里不哥在和林称汗,蒙古帝国两汗并立,内战一触即发。

06,1260年的三个合丹大王

在继续讲述合丹大王事迹之前,猴格觉得很有必要把当时的三位合丹大王分别介绍一下。

蒙古人和汉人一样有不少重名者,比如伯颜、阔阔出、帖木儿等等,和汉人的王刚李丽一样,都是一呼多应,就在1260年的时候,蒙古帝国皇室中就有三位合丹大王。

身份、辈分最高的就是本文主角、窝阔台汗第六子合丹大王;和合丹平辈儿、也最能折腾的,就是哈赤温之子额勒只斤的儿子合丹大王,即和乃颜一起叛乱的那个哈丹大王;辈分最低、存在感也最弱的,则是察合台汗的嫡子抹土干的庶子不里大王的儿子合丹大王,即阿必失合和阿只吉的兄长。

除了皇室这三位合丹以外,忽必烈朝廷还有太常卿合丹,就是至元十年(1273)二月因为察必皇后、真金太子被册立要接受册宝,前去太庙祭告的大臣。

还有参与元宋淮西之战的东川行枢密院合丹(即合答,后升迁左丞相)。

虽然不太确定太常卿合丹与左丞相合丹是不是一个人,但猴格可以肯定地说,合丹大王百科上记录的淮西之战事迹,绝对不是窝阔台之子合丹大王的事迹。

就不说当时合丹大王已经去世,单从《元史世祖本纪》的言辞习惯就可以看出,参与淮西之战的是大臣合丹,而不是亲王合丹,百科明显是张冠李戴了。

转回来继续说三个合丹大王,因为同名,年龄最大的六皇子合丹大王就被史集记载为也可合丹,“也可”的意思就是大,即大合丹。

而年龄小的合赤温孙子合丹大王,和辈分低的察合台曾孙合丹大王,则被记为纳邻合丹,“纳邻”的意思就是小,即小合丹。

一个大合丹,两个小合丹,不熟悉的人大概仍旧觉得懵圈不好区分,但察合台曾孙合丹很快就领盒饭了,所以,并不会让人混淆太久。

开局势力薄弱、但占据汉地的忽必烈,为了掐住和林的物资命脉,就必须控制紧邻本土西部的察合台汗国,以免他向和林输出物资。

于是,忽必烈就任命察合台的曾孙阿必失合、即纳邻合丹的弟弟,返回察合台汗国,去取代当时由母后听政的察合台汗木八剌沙(抹土干嫡子哈剌旭烈兀嫡子)。

纳邻合丹就和弟弟阿必失合一起返回汗国,但是,哥俩在经过河西地区时,就被支持阿里不哥的大将浑都海抓捕起来,送到和林,被阿里不哥囚禁起来。

到了七月份,阿里不哥在巴昔乞之战兵败后,不得不放弃和林逃亡时,咽不下恶气的阿里不哥就让侄子阿速带皇子,把阿必失合、纳邻合丹兄弟杀害。

随着察合台系的纳邻合丹大王被杀,皇室中就只剩下窝阔台系的也可合丹,和哈赤温系的纳邻合丹。

07,支持忽必烈迎战阿里不哥

中统元年(1260)七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两兄弟,在巴昔乞地方展开第一次战争,阿里不哥派出旭烈兀的儿子出木哈儿,和斡儿答的儿子合剌察儿。

忽必烈则亲自北上迎战,参战人员以塔察儿国王为首的东道诸王和木华黎国王统帅的五投下、以及史天泽的汉军,充任先锋的则是合撒儿的儿子移相哥大王,和合赤温的孙子纳邻合丹大王,在巴昔乞地方击败阿里不哥军。

而拥兵六盘支持阿里不哥的悍将浑都海,在和南下接应他的大将阿蓝答儿会合后,就合兵东来,一路上劫掠府库,严重破坏河西经济,以至于忽必烈都产生放弃两川退守兴元的想法,因为廉希宪的劝谏才没有退缩,急忙调遣诸王也可合丹以及老将按竺迩等人驰援河西,与汪良臣等合兵迎战浑都海。

合丹大王的到来,成为河西战区的最高统帅,他率领大军在耀碑谷与浑都海、阿蓝答儿军展开激战,大败北军,彻底清除阿里不哥在关陕地区的势力。

为了表彰合丹大王的功劳,中统二年(1261)六月,忽必烈赏赐合丹军币帛900匹、布1900匹。

当年十一月,恢复元气的阿里不哥再次出兵南下,袭击移相哥部,重新夺回和林,直逼开平。忽必烈汗急忙调动军队迎战,在昔木土脑儿之地与之展开激战。

在此战中,也可合丹再次大显神威,斩杀阿里不哥部的先锋大将合丹火儿赤及其三千兵,赢得战争胜利。

十天后,也可合丹又参与失烈延塔兀之战,此战并没有分出胜负,双方就各有各的原因而互相退兵。

由于忽必烈切断漠南汉地对和林的供应,而河中地区的支援又被反骨崽阿鲁忽截断侵吞,因为断粮,也有不甘心被背叛的阿里不哥,愤怒的离开和林去讨伐阿鲁忽,此去再没能返回和林,两汗之争由忽必烈胜出。

08,诸王之中的首功

忽必烈汗是一个有恩必报的男人,对他来说,东道诸王功劳最大的就是塔察儿国王,而西道诸王中功劳最大的就是也可合丹大王,对他们自然是无比器重和优待。

中统四年(1263)三月,忽必烈在燕京建太庙,十一月,享太庙,就以合丹大王、塔察儿大王、王盘、张文谦为大礼使摄祀事,合丹大王还排在塔察儿大王前边。

早在宪宗五年(1257),蒙哥汗分拨中原五户丝食邑地,给窝阔台系四支,都是汴梁在城户,其中就有合丹大王的。

到至元二年(1265)闰五月,忽必烈又分拨中原五户丝食邑地给窝阔台系四亲王,郑州隶属合丹,钧州给了灭里,睢州隶属失烈门之子孛罗赤,蔡州隶属海都,之前蒙哥汗分拨的数县则都归还朝廷。

随后,年龄大概在花甲的合丹大王就不见史籍,应该是去世了。

按《史集》记载,合丹大王有七个儿子,分别是睹尔赤、也速儿、钦察(即乞卜察兀)、合丹兀不克、忽尔迷失、耶耶、阿只吉。

但《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则只有五个儿子,分别是睹儿赤、也不干、也迭儿、也孙脱、火你。《新元史》《蒙兀儿史记》和《元史》记载一样。

合丹奉蒙哥汗之命参与南征时,就带着两个大儿子睹儿赤和也不干,这哥俩还在中统元年十二月,受到忽必烈汗的赏赐。

合丹大王的其他儿子们则都留在封国别失八里,后来在海都之乱时,也孙脱和钦察,都站队海都一起对抗元廷。

合丹大王的孙子辈中,混得比较好的就是睹儿赤的儿子小薛大王,和也不干的儿子火郎撒,小薛经常接受朝廷的赏赐,而火郎撒也在至大元年(1308)十二月受封一等金印兽纽的陇王,到元亡传承三任。

09,猴格说

合丹和弟弟灭里一样,因为在汗位之争中背叛自己家族而支持拖雷系,因此得到拖雷系的丰厚回报,并取代本支嫡系,成为窝阔台系在大元朝的代表。

更重要的是,合丹不但在西征中有出彩之处,还有拥护蒙哥汗、忽必烈汗的翼戴之功,更有参与南征宋朝、北战阿里不哥的光鲜履历。

因此,合丹大王被忽必烈朝廷称之为“属籍之尊而贤者”,在诸王中排名第一位,也为后世子孙在大元朝的富贵奠定基础。

据日本学者本田实信和宝音德力根研究,明朝时期在位的蒙古大汗鬼力赤和阿台,就是合丹次子也不干的长子陇王火郎撒的后裔。他们在忽必烈后裔暂时缺失时,是有资格代表东蒙古与西蒙古抗衡的。

猴格觉得,这个说法,比鬼力赤父子是合撒儿后裔、以及铁木哥后裔的说法更为靠谱,毕竟人家祖上是窝阔台合罕。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部分图片为猴格自拍书籍。

世系表为猴格自制。

参考资料:闫天灵《西道诸王合丹、阿只吉、小薛事迹考辨》、张岱玉《诸王表补正》、黎明《蒙元时期窝阔台家族研究》、杭宏英《蒙哥登基汗位及窝阔台系后王之去向考》、拉施特《史集》第二卷、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多桑《蒙古史》上册、宋濂《元史》、苏天爵《国朝名臣事略》柯邵忞《新元史》、屠寄《蒙兀儿史记》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更多文章

  • 这人的阴阳术数造诣比刘伯温更高,无他就无元朝一百年的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伯温精通哪些术数,朱元璋假降元朝刘伯温归顺朱元璋,刘伯温做过元朝什么官

    正是因为这批人的谋划,忽必烈才能顺利入住中原,当上这片土地的皇帝。这批人领头的是刘秉忠,他是忽必烈最器重的谋士。这个人十分聪明,拥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早年比较坎坷,经历了许多磨难。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运气转好。被当时的大师虚照禅师收为弟子。他的术数造诣很高,忽必烈也因此看重他。其实

  • 朱棣在朱元璋时期造反,能够成功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前期:朱元璋前期的时候,朱棣如果造反,那朱棣就是找死。因为当时的名将徐达,常遇春等武将还在,随便抡出一个人来,朱棣也很难打得过。况且,朱元璋前期的时候,朱棣还是比较年轻的,不管怎么斗,都绝对斗不过朱元璋。朱元璋中后期这个时期指的是太子朱标一死,大批的武将一死,朱元璋也已经慢慢垂老。我觉得这个事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的包拯真的是铁面无私吗,包拯最后判洪玉娇无罪,包拯紫金锤结局

    一、在某种程度上包拯是皇帝收买人心的砝码。皇帝是一国之君,想要稳固整个国家就必须要想办法稳住民心,而能够让百姓最为信服的做法莫过于重用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清官,无疑就是包拯包青天这样的人,才会在百姓们心中树立“明君”的形象。包拯一向求真务实,爽言爽语,不管对谁都是一副清正廉明的样子,即便是面对皇上,也

  • 他是锦衣卫罪人,直接导致锦衣卫总是沦为东厂的附属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争斗,主角掌管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小说,锦衣卫东厂谁权力大

    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皇帝,然而他的皇位在当时的观念里是不具有合法性的,他清楚,百姓们更清楚,再加上朱允炆莫名的失踪,让他一直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于是重新恢复锦衣卫制度,一来可以抓捕对自己不满的人,二来寻找朱允炆下落。造成锦衣卫总是为什么沦为东厂的附属机构的一个人就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纪纲跟着

  • 明代地图显示中国人最先发现美洲,哥伦布:我来晚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意义,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完整版,哥伦布美洲

    最终在西班牙女皇的支持下,哥伦布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多条新航线,并在前往印度的途中第一次发现了美洲。但最新发现的一幅明朝地图却刷新了大家的认知,它就是《坤舆万国全图》。过去,大家都认为这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画,但实际上,当时的欧洲人是很难画出这样的地图的,地图上非洲南端的位置,有个罗经正峰的标

  • 汉族正统在南宋灭亡时就完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句话的出处最为被广泛认可的是清代诗人钱谦益的“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这句诗句。从字面意思看是作者抒发的明亡痛苦感情。是借用南宋亡于元的史实来暗指南明亡于清军之手,但了解钱谦益的读者可能要微微一笑,就差倾城了。钱谦益(脑海中总是亮剑中的钱伯益),明万历三十八年探花,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

  • 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和亲戚、最后自尽了也没有抄他们的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崇祯皇帝的多疑和优柔寡断崇祯皇帝在位17年,在位期间却换了40多位内阁首辅。这一方面说明他为了大明王朝努力过,另一方面也说明他非常多疑。像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可以说这些人都是良将,但他们的死和崇祯皇帝是脱不了关系的。袁崇焕被反间计,崇祯多疑被杀,卢象升是因为崇祯皇帝的宠臣杨嗣昌坑死的,孙传庭

  • 包拯是不是被皇帝害死的?检测包拯遗骨发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在民间的影响力这么大,那么包拯是怎么去世的呢?民间有一种说法是:武贤王的儿子将罗芝珍掠到了王府中,后来罗芝珍的哥哥到王府要人,被手下乱棍打死。三个月后罗芝珍逃出王府,得知包青天不畏权贵,便让包拯断案。包拯接到诉状,便将武贤王之子抓捕归案,禀明皇帝后准备问斩。武贤王非常不愿意,想出一条毒计,设计使

  • 南宋吴阶三代守蜀,其家族究竟有没有受到朝廷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宋为什么守蜀,吴阶张玉,吴阶的人物简介

    朝廷对吴氏的猜忌是没有停止过的,吴氏的“世袭权”从来都是不稳固的,这里避谈吴玠、吴璘,只说在吴玠、吴璘后的吴氏子弟也很能说明问题,吴氏第二代子弟中的代表人物吴挺、吴拱的经历最具典型性,如随吴璘征战西北的吴挺,在其父死后被朝廷召入朝中拜左卫上将军,直到近十年后才再次回到四川(当然,我想吴挺能够再次回蜀

  • 包拯没做过大学士林冲不是军官细数《水浒传》的十大历史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包拯遇到林冲怎么处理,包拯与林冲,包拯卢俊义林冲岳飞之间的关系

    《水浒传》引子里明文写道:“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包拯是北宋名臣,后人称他为“包龙图”,其实包拯根本就没有做过龙图阁的大学士,而是做的龙图阁待制(从四品)和直学士(从三品),龙图阁的官职只有学士、直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