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崇祯皇帝的多疑和优柔寡断
崇祯皇帝在位17年,在位期间却换了40多位内阁首辅。这一方面说明他为了大明王朝努力过,另一方面也说明他非常多疑。像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可以说这些人都是良将,但他们的死和崇祯皇帝是脱不了关系的。袁崇焕被反间计,崇祯多疑被杀,卢象升是因为崇祯皇帝的宠臣杨嗣昌坑死的,孙传庭更是被关监狱,然后后面李自成势力太强,崇祯皇帝急迫催他送死。这是崇祯皇帝多疑的一面!
另外,崇祯皇帝还非常优柔寡断。再和满清议和的事情上,崇祯皇帝最少有两次机会议和的!第一次是在把李自成困在车厢峡,如果和清兵议和,农民起义就可以完全扑灭了!但是崇祯皇帝优柔寡断,让清兵趁火打劫,崇祯不得不把困住李自成的军队抽出来对付清兵!第二次是陈新甲事件,议和才能救国,但是陈新甲的一个书童暴露了这个议和的情报,导致陈新甲当了背锅侠,又是一次优柔寡断的结果。
所以崇祯皇帝的多疑和优柔寡断迫使他不敢有这样的魄力干这种抄家的事情。
第二:亲戚大臣们的下有对策
崇祯皇帝号召大臣们捐款,大臣们却是一个一个哭穷。等到李自成打进北京抄家的时候,一个一个又富得流油。他们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是如何搪塞崇祯皇帝的呢?
首先是一些亲王,这些人都是崇祯皇帝的亲戚,朱家的亲王每一个都非常富有。就拿最富有的福王来说,李自成攻进洛阳,抄了福王的家,这一下把农民起义军彻底富起来了。其次是一些大臣,他们也是想象征性的捐了一些小钱,算是打发了崇祯皇帝,还有一个重要成员就是太监,太监捐钱还是比较多的。
这其实也涉及到明朝末年非常严重的东林党和阉党之争!
综上两大方面,对于崇祯皇帝求着亲戚大臣捐款还是很无奈的!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