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大局势在背后做推手。当时北边的俄国开始崛起,并且开始对外扩张,很快爪牙便伸到了西伯利亚地区。西伯利亚虽是寒冷之地,但是据考证,我国的游牧民族确实在这样的地区活跃,但是随着沙俄的扩张,蒙古族的领地被迫逐渐地缩小,势力也被削弱,迫不得已只能南下,而这对于清朝征服蒙古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的良机。其次是因为满清对蒙古所实施的政策。虽然清朝统治者不是游牧民族,但是很显然他们十分了解游牧民族的特点和习性,即居无定所但是战斗力和凝聚力都极强。
所以对此状况,清朝政府实行盟旗制度。说白了盟旗制度就是给蒙古各部按地区划分,然后将其安置在一个固定的区域上,不让其有到处发育的机会。只要不让其随意走动这样一来,蒙古族天然的优势便慢慢的削弱自然而然联系减少,随着联络的纽带变得薄弱矛盾的增多。对于古代信息传播没有很好地途径,游牧民族的核心之一团结,得以分化势力也越来越薄弱,大清的安全感那是满满的。
第三个原因是中原军事武器的快速发展,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火器。火器研制和使用开始取得巨大的成就,又随着与西洋的频繁交流火药随之传入,大大提高了武器的威力。在清朝更是频繁的使用火器,在大大小小的战场上都能见到火器的踪影。
难道明朝就没有火器吗,在明朝时火器就得到朝廷大力发展,并开发出很多火器和火药的使用方法,清朝也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罢了。要知道在当时,中原的军事实力还是不能和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抗衡的,火器的广泛使用更多是加速了蒙古族向清朝臣服的脚步,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肯定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例如清朝政府利用喇嘛教,他们并不是真正信仰喇嘛教,而是装作信奉,只停留在一个礼仪的层面上。因为蒙古族和藏族是信仰喇嘛教的或者说佛教吧,在他们民族中很早就出现过佛教,并为其做出过很大的贡献,这便是游牧民族信仰由来。为了巩固政权并安抚蒙古族和藏族的政治手段。说到底清朝还是想要一个强大的抵御外族的天然屏障,自己不用出功出力坐享其成。
清朝曾经同样作为游牧民族,但他们爱动脑子先在中原造势,通过此手段把喇嘛教送到游牧民族门前,事情总有两面性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坏处出现了光每年的礼佛开销,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加之寺庙的规矩非常影响当时游牧民族经济体系,使其民族力量越来越弱人口逐渐减少。在落后时代人口是重要的生产力,所以古时掌权者极其注重人口发展,人多力量大有更多生源守卫自己的国家,这招釜底抽薪间接的消除对清政府的威胁,还得到了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