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国自古以来就对科技的发展不重视,就连当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征战时使用的火炮都没有持续的发展下来为自己所用,而是过度追求手工业的发达,这些从陶瓷、丝绸等中国的特色产品的流行趋势就可以看出来。不仅如此,还过分追求文章词藻,文人墨客往往是社会中被认可的人士,相比之下,科学家就没有那么流行。这一弊端直接导致科学理论的不发达,而科学理论的落后使得清朝的科技落后,没有重型机械、船只、武器等近代化工具的发明创造,这就是后来与英国拉开差距的原因之一。
清朝在鼎盛时期,曾经多次吸引英国以及外邦的注意力。在当时英国人的眼中,清朝还是稀有物品、珍贵珠宝应有尽有的一个神秘国度,他们怀着对清朝的向往想要与当时的清政府建交,达到两国经济互通的友邦状态。但是清政府的高级统治者却并不买账,国家长期的和平状态使他们失去了评价自我的标准,失去了骁勇善战的民族本性,同时也失去了慧眼识别天下形势的能力。
过度的安稳和富庶使得统治者无心外界的发展,一心只在自己的温柔乡之中享尽荣华富贵,盲目的认为自己地大物博,足以供养子民千秋万代,认为外国来建交都是想沾清朝的光,将来到清朝的使者羞辱一番便遣他们回去了,甚至还颁布了一道圣旨以表示自己的拒绝,态度傲慢无礼之极,毫无大国风度。在此后的多年内,英国还一度向清政府派遣使者,多次想要谋求建交,都被皇帝直接拒绝了,甚至连使者的面都不愿一见。
此后,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英国的科技迅速发展,近代化的设施和武器都建造了出来,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而此时的清朝仍然在闭关锁国之中,科技毫无发展,还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之中洋洋自得,每天对着满屋的珍宝大赞自己的才能,但是却没料想到将要大祸临头。
清朝由于历史的一贯原因致使科学技术无法风生水起的发展起来,又将自己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错过了与外国建交、从外国学习发达且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机会,使清政府一步步的走向了灭亡。
清政府的灭亡是大势所趋,假如当时能够与英国建交,给自己一个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的机会,恐怕中国这段屈辱的近代史将会改写吧。当时拒绝英国来使还加以嘲笑,最终又被嘲笑了回来。弱国无外交,清朝的教训应当被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