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在病逝前曾点燃49盏灯,表面为续命,实则暗藏两大毒计

诸葛亮在病逝前曾点燃49盏灯,表面为续命,实则暗藏两大毒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48 更新时间:2023/12/11 13:26:03

中国历史漫长,朝代繁多,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自然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伟人英才。所谓乱世出英雄,越是在混乱的朝代,这些人反而能够崭露头角。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时期,极为特别,那就是东汉末年。在这个群雄争霸,封烟四起的时代,谋士武将纷纷显露出自己的才能,关羽、张飞、典韦、赵云……他们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而除了这些武艺超群的人物以外,那些以天下为棋的谋士们,也让人心生向往。我们所熟知的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鬼才郭嘉……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卧龙先生诸葛亮,即使过了千年,他的故事仍然被我们所津津乐道。无论是他的忠义无双,还是他的神机妙算,都构成了他这一雄伟形象。

一个人的人生,如果连死亡都被人们所铭记,那他一定是一个将传奇贯穿于一生的人物。诸葛亮就是如此,他在病逝前曾点燃49盏七星灯续命,这一行为本身就带有神秘色彩。而他的计谋却不仅如此,这些灯表面是为续命,实则暗含两大毒计。那么这些七星灯中有什么奥秘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诸葛亮的一生,去一探究竟。

卧龙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诗所形容的人物正是诸葛亮。如果想要了解诸葛亮,自然就不能不知道《出师表》了。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于诸葛亮忠义的诠释,从中我们还能窥探到诸葛亮的人生轨迹。诸葛亮曾自嘲地说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诸葛亮真的只是一个在南阳耕地的农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从诸葛亮的姓氏,我们就能看出他的出身。诸葛氏可是一个望族,是属于官吏世家的,因此诸葛亮可不是无名小卒。虽然诸葛亮的父母早逝,但是他一直跟随着叔父生活,可以说他自幼博览群书,家学丰富。只是在他的叔父诸葛玄死后,他才隐居于南阳,但此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高远的志向。他经常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乡里的人们都嘲笑他,觉得他不自量力。

但以我们后人的眼光来看,管仲、乐毅都是赫赫有名的辅佐君主,振兴国家的伟人,因此在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就以他们为榜样,他的志向可谓是十分高洁。而诸葛亮他后来的事迹也证明了他完完全全有资格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了。无论是赤壁之战还是北伐中原,诸葛亮在一场场战役中证明了他自己出众的才华,但他的厉害之处还不止如此。

神机妙算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都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但在历史上,这并非是诸葛亮的功劳。“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其实巧借东风这是周瑜的计策。但诸葛亮根本不需要这些文人为他虚加功劳,他在赤壁之战中所作出的功绩,就已经能证明他的才能了。当时刘备正处于弱势,不能与曹操匹敌,因此诸葛亮提出向孙权求救的建议。但在群雄争霸的时代,势力之间的联合、吞并一定是要与利益相挂钩的。

此时势弱的是刘备的军队,那么如何取得孙权的信任,又不削弱己方的势力,这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于是诸葛亮亲赴孙营,去劝说孙权。他一方面用自己长远的眼光和孙权分析天下的形式,同时又采用激将法向孙权提出不同应对曹操的方法。最终在这场赤壁斗智中,诸葛亮大获全胜,不仅成功地联合了孙权,还在孙权面前显示出了自己主君的气节,让众人不敢再轻视刘备。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有一个著名的计策——空城计,虽然这一计策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他也能体现出诸葛亮的出众谋策。事实上,诸葛亮使出这一计策也是无奈之举。在故事背景中,此时正是马谡失街亭之后,诸葛亮的身边只有文官和2000余名士兵,可以说是守备空虚。然而飞来横祸,司马懿率领着10余万大军向西城进军,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时刻。

暗藏毒计

但这时的诸葛亮仍旧不慌不忙,胸有成竹。他首先让士兵将城门打开,接着他又命令士兵扮成百姓在城门之上不慌不忙地洒扫。而他本人更是衣着整齐,在城楼之上焚香弹琴。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之后,竟被此等场景所震慑了,不敢向前一步。而司马懿本人在探听情况后,竟然也选择了撤军,他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此时如此作态,一定有诈。

最终这场危机以司马懿的退兵告终,而我们作为旁观者都不难感受到当时诸葛亮所面临的情况是多么危机,而诸葛亮的做法也证明了他对人心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尽管这一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我们能看出在古人的心中诸葛亮的形象已被神化了,这其实也能体现出诸葛亮的才能。

而诸葛亮七星灯续命暗藏的毒计,其实也是对于空城计的一个延伸。当时诸葛亮积劳成疾,身患重病,这时他告诉众人他要点燃49盏灯为自己续命,这就让蜀国上下都士气振奋。同时,这也是对外敌的一种警告,诸葛亮深知只要他还活着对于敌军就是一种震慑,他是用自己的死亡来换取蜀军撤离的时间。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最后诸葛亮是续命失败的,七星灯被打翻,而打翻灯的人正是后来背叛蜀国的魏延。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诸葛亮是要借助这一仪式,来找出不忠之人,可以说诸葛亮下了一盘大棋。

结语

在东汉末年,从天师道到黄巾军,我们都能看出古人实际上是敬畏神明,相信人间有高人行走。但所谓的七星灯续命诸葛亮真的会信以为真吗?当时他病情危重,也许是抱有一次幻想的,但他的理智又告诉他这是一个好机会。

于是他就借助自己的死亡与七星灯的仪式埋下了这两条毒计,既欺骗了司马懿又抓出了不忠之臣。在这场计谋中,无论是蜀国人还是敌军,都被他骗过去了,甚至他自己也在局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见一斑。

虽然这一故事是出自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故事的真实性较低。但从种种对于诸葛亮功绩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诸葛亮的忠义都深入人心。从三顾茅庐开始,他就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蜀国。难怪有这样一句话: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西汉-陈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汉陈平最新消息,西汉阴谋家陈平的著作,西汉陈平祠全景图

    汉初的谋臣,张良以外,就要数陈平了。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户牖乡人。少时家贫,好读书。家有田三十亩,兄伯种田,纵平游学。可是,陈平的嫂嫂却抱怨,说:“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大怒,休其妻。陈平已到成婚的年龄,但富者莫肯嫁,而贫者,陈平不娶。当地富户张负的孙女五嫁,夫皆死,人不敢娶,而陈平却欲

  • 历史上真实的西汉-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汉萧何简介,老梁讲张良萧何,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谋不如萧何

    汉初的重要决策萧何,沛丰(今江苏丰县)人,秦时为沛主吏掾,常以吏职之便帮助刘邦。刘邦以亭长“徭咸阳,吏皆送奉三钱,何独以五”。萧何为吏尽职,有方略,受到御史监郡者和从事的好评,晋升为“泗水卒史,事第一”。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九月,沛县吏民响应,萧何等拥立刘邦为沛公。汉元

  • 历史上真实的西汉-曹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参当丞相真相,曹参后代曹艳武,曹参之墓

    战功最多曹参,字敬伯,沛(今江苏沛县)人,秦时为沛狱掾。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沛县吏民响应,曹参等拥立刘邦为沛公,曹参被推为中涓。曹参经历的战事甚多,难以详举。刘邦初起,曹参将兵击胡陵、方与、薛等地,破秦监平、司马巨及章邯之军,杀三川守李由。曹参晋爵为执帛,号建成君,迁为戚县

  • 历史上真实的西汉-张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良对西汉的贡献,西汉留侯张良故里,西汉张良激流勇退故事

    张良的家世张良,字子房,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其先是韩国公族,曾为相韩的五世君主。祖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韩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年),父平死,张良尚幼。韩灭后(公元前230年),张良决心为韩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公元前218年,始皇东巡

  • 历史上真实的西汉-吕后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吕后干政,西汉吕后事件完整版,西汉吕后玉玺真品图片

    吕后,名雉,刘邦的妻子,在刘邦称帝后为皇后。生有一男一女,男名盈,是后来的汉惠帝,女是鲁元公主。刘邦为汉王时得定陶戚姬,很喜欢她,生赵王如意。戚夫人常在刘邦身边,而吕后年长,常留守,不常见到刘邦。但吕后干预汉初的政治,是在政治上有影响的人物。吕后为人,刚毅残忍,佐刘邦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 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秦始皇龙袍真实图片,李斯临终预言

    秦始皇帝,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生于邯郸。嬴政十三岁(公元前247年)即王位。因年少,国事皆决于相国吕不韦。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至七年(公元前240年),秦继续对外用兵,它攻击的重点是韩、魏、燕三国,其间取韩十三城,魏二十城,燕二十城。秦王政八年(公元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陆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陆贾孙子叫啥,陆贾生平,陆贾的祖上是陆烈吗

    陆贾,楚人,汉初出使南越,获得政治上的成功。秦汉之际,秦南海龙川令赵佗,乘中原战乱,攻占桂林、象郡等,自立为南越武王。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又为中原战争所困扰,无力征伐赵佗。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遣陆贾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陆贾至南越,见赵佗头梳南越人的发式,箕倨而坐,他生气地说:足下是中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金日磾谨慎而受信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日磾,金日磾后世子孙,日磾正确发音

    金日磾(前134—前86年),字翁叔,匈奴族人。原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因其父休屠王曾作金人祭天,故汉武帝赐其姓金氏。他是西汉封建政权中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是汉武帝最亲信的大臣之一。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夏,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大军两次出陇西郡,击匈奴右地(今甘肃河西地区),斩获颇多,获得匈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郑吉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汉郑吉,汉朝历史人物故事,郑吉个人资料简介

    郑吉有多牛,史称:“汉之号令班于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郑吉(?—前49),西汉会稽(郡治吴县在今江苏苏州)人。起初在汉军中当士兵,多次前去西域,因而升为郎官。他为人“强执,习外国事”。自从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大宛之后,开始在西域设置校尉,屯田于渠犁。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郑吉以侍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赵充国(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汉赵充国,赵充国是赵破奴儿子吗,常平侯赵充国墓在哪里

    赵充国(前137—前52),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后来迁徙到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西)。他起初是骑兵,因是金城郡良家子,善于骑射,补为羽林军士,侍卫皇帝。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汉武帝时,赵充国以假司马身份随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被匈奴骑兵所包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