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自小在宫廷里长大,在很小的时候还被慈禧拉去当了皇帝。溥仪虽然做过皇帝,但溥仪可不是什么守旧派,溥仪对那些宫廷里那些顽固不化的满清遗老也是非常的痛恨,因为溥仪觉着清朝之所以灭亡和那些顽固不化的人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在溥仪的一生里,陈宝琛和郑孝胥两个人对溥仪是影响深远,而这两个人也是两个立场完全不同的人。
先来说下陈宝琛,此人是典型的守旧派,对皇权是极力的维护,对清朝更是十分的忠心,而且此人的原则性是极强,对日本也是十分的反感,非常的反对和日本人接触。陈宝琛其实是溥仪的师傅,溥仪对他也是十分的信任,但无奈在陈宝琛的心里,清朝始终是第一位的,而溥仪才是第二位的。溥仪在当时要去伪满洲国当皇帝的时候,陈宝琛是极力的反对。后来溥仪又邀请陈宝琛去伪满洲国,而陈宝琛也是果断拒绝。
但是这个郑孝胥则是一个非常滑头的人,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原则和立场,只要有好处,什么事情都可以干。日本人之所以能把溥仪拉到长春去做伪满洲国的皇帝,郑孝胥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开始溥仪对郑孝胥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不过溥仪在到了长春以后是发现,郑孝胥是欺骗了他,因为当时的溥仪是没有任何的权力,什么都要听日本人的,溥仪只不过是日本人的一个棋子罢了,而郑孝胥之所以骗溥仪去日本人那里,不过是从日本人那里获取一些好处罢了。所以陈宝琛和郑孝胥两个人对溥仪来说虽然影响很大,但都不是忠诚于溥仪的人。
溥仪在自己的自传里还详细介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庄士敦,和陈宝琛还有郑孝胥不同,庄士敦对溥仪是十分的忠诚,和溥仪的私交是相当的好。庄士敦是溥仪的外籍老师,庄士敦是英国苏格兰人,非常的有学问,毕业于牛津大学。庄士敦是在1898年的时候来到中国,庄士敦在中国是呆了很多年,所以对中国是非常的了解。1919年的时候,庄士敦到了宫廷去教溥仪,溥仪的英语,数学,地理等都是跟庄士敦学的,溥仪对庄士敦也是十分的尊重,师生情谊深厚。溥仪对庄士敦也是非常的崇拜,因为庄士敦的学识非常的渊博,而且溥仪可以从庄士敦那里学习到一些外国先进的思想制度等。
庄士敦对溥仪是非常忠诚的,在伪满洲国刚成立的时候,庄士敦还在国外买了一个岛,并且在岛上是插上了大清的国旗,目的就是向溥仪致敬。后来的庄士敦是回到了英国教书,不过和溥仪也是经常有书信往来,而且庄士敦把溥仪送给他的一些东西全部都珍藏了起来,可以说两个人之间这样的师生情也是很让人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