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冷知识-墨子的事迹

历史冷知识-墨子的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81 更新时间:2023/12/16 3:35:45

墨子,名翟,鲁国人,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他的生平事迹,由于史文的残缺,已经难于详考。《史记》没有为墨子立传,仅在《孟子荀卿列传》附记二十四字,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相传,墨子在鲁国,曾经向史角的后人学习;又曾受过儒者的教育,后来他发现儒家所讲的礼,如厚葬久丧,不适于一般民众的时候,便离开儒家而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子的出身不可考。他的思想反映了平民群众的利益。楚惠王的使者穆贺当面说他的学说是“贱人之所为”;荀子批评他的学说是“役夫之道”。墨子的生活俭朴,“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的弟子生活也跟墨子差不多,吃藜藿之羹,穿短褐之衣。这跟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讲究生活,大不相同。《庄子•天下》载,墨子称禹为“大圣”,“以裘褐为衣,以跂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墨子是个巧匠。在《墨子》书中,有许多关于生产技术、科学知识的记载,也对《诗》、《书》等古代典籍有广征博引。墨子自称:“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见,他不是贵族统治者,也不是直接生产者,而是一个有文化知识,又接近“农与工肆之人”的人物。

[var1]

墨子曾为宋国的大夫。为了推行政治主张,他还曾游历过齐、卫,屡游楚,曾到楚郢和鲁阳(今河南鲁山县),欲试越而未果,人有“墨子无煖席”之说。

楚惠王(公元前488年—前432年)年间,公输般自鲁至楚,为楚国制造舟战的器械钩拒,打败越人。他又为楚制成攻城的工具云梯,准备去攻打宋国。墨子得到楚欲攻宋的消息,便从鲁趋楚,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裹足,走了十日十夜,才到达楚都。他先以助强楚而攻无罪的小宋为不义,折服了公输般,并因以见楚惠王。墨子历陈攻宋之非义。楚王及公输般皆无言可对,但仍恃有云梯而攻宋。墨子为了在楚王面前较量城池的攻防战术,便解身上的革带为城,用木片当武器。公输般九设攻城之变,墨子九拒之。公输般之攻械尽,而墨子之守御有余,公输般失败了。公输般意欲杀墨子而攻宋。墨子当面向楚王揭穿了这一图谋,并且说,我的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操持着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上,以待楚寇。这样,楚王只得说:“吾请无攻宋矣。”

[var1]

墨子是一位富有实践精神的思想家,他主张“非攻”,不仅是止楚攻宋,还有许多行动贯彻这一主张。有一次,齐将伐鲁。墨子见齐将项子牛及齐王,说而罢之。又一次,楚欲攻郑,墨子也劝说鲁阳文君而作罢。

《吕氏春秋•当染》:“鲁惠公(鲁孝公之子,隐公之父),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

墨子尝遣弟子公尚过于越。越王使公尚过以车五十乘迎墨子于鲁,欲以原来吴国地方五百里封墨子。墨子对公尚过说,如果越王“将听吾言用吾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抑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糶也。”墨子不肯做违反自己政治主张的事。他不肯“义糶”,并教导他的弟子“倍(背)禄而乡(向)义”。孟子虽诋毁墨子“兼爱”的主张是“无父”、“禽兽”、“邪说”,但也不能不承认“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这是一个有组织纪律,具有政治性质而带有宗教色彩的团体。它的成员生活刻苦,跟贫贱者相似。《庄子•天下》说墨者“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又说:“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矣。”

[var1]

墨家的首领叫巨(钜)子,由上代指定,代代相传。墨者“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主),冀得为其后世”。墨子是第一代巨子,相传为“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另一个巨子孟胜,为楚国阳城君守城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他生前所派往宋国传巨子位于田襄子的两个弟子,在完成任务后,没有听田襄子的劝阻,亦皆返楚而死。这说明墨者团体的成员对类似宗教教主的巨子,有以死尽忠和舍命行道的精神。《吕氏春秋•去私》载:墨者巨子腹居秦,儿子杀人。秦惠王说,先生年老,只此一子,我已赦免了他。腹■说:“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大王虽有好意,我不可不行墨者之法。”腹不听秦王的劝说,终于把儿子处死。这说明墨家的规约是很严格的。

墨者巨子推荐弟子到各国去做官。做官的墨者都必须忠实于墨家的学说。如果不能推行墨家的主张,就要依据“背禄而向义”的精神,自动辞职。墨子的弟子高石子因卫国君主不采用他的意见,便辞掉“高官厚禄”,而得到墨子的赞扬。另一个在齐国做官的胜绰,随从齐将项子牛,三次侵犯鲁国,遭到墨子“禄胜于义”的责备,并使之被斥退。

[var1]

墨家有经济上的互助义务。做官的墨者,需将俸禄的一部分,交到团体中来。据记载:墨子的弟子耕柱子在楚国为官,因对过往的墨者“客之不厚”而遭到非议。但不久却“遗十金”于墨子。墨家的互助还不仅限于经济方面,他们认为,“为贤之道”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这所谓“为贤之道”,是墨家的主张,当有墨家规约与墨者行为标准的性质。

更多文章

  • 历史冷知识-商鞅生平及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鞅的生平经历,孙膑评价商鞅,商鞅五马分尸

    商鞅,姬姓,是卫国的公族,故又称卫鞅或公孙鞅。鞅后在秦,受封商邑,因称商鞅。他是战国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人物,生年不可确考,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是李悝的学生,年辈略后于吴起。《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先至魏,魏王不用。《秦本纪》称商鞅在秦孝公元年入秦,三年变法,五年为左庶长,十年为大良造,二十二年被

  • 历史上真实的蔺相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蔺相如的历史资料,蔺相如完璧归赵读后感,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

    完璧归赵蔺相如,赵国人。生年不详。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时,他已病笃,大约就死在这一两年内。赵惠文王得到楚国著名的“和氏璧”。秦国昭襄王听说了,派人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城来换取这块宝璧。赵王跟大臣们商量,如答应秦国,恐怕秦国的城得不到手,白白上当;如不答应,又担心秦国派兵

  • 历史上真实的孟子及其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孟子的政治思想简史,孟子有什么伟大的历史,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孟子的生平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氏衰微后,有一支从鲁迁居到邹,就是孟子的祖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大概他的老师不是有名望的人,所以孟子没有讲他的姓名,却是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子私淑诸人也

  • 历史上真实的子思(孔子的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孙子子思图片,孔子儿子孙子墓视频,孔子有孙子吗

    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的孙子。《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而不详其生卒年。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孔子世家》又说,子思曾困于宋,“子思作《中庸》”。《汉书•艺文志》有“子思二十三篇”,本注云:“名伋。孔子孙,为鲁穆公师”。子思二十三篇久佚。《中庸》为《礼

  • 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个丢失的异世界,专家说:这可能是真实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山海经丢失的部分找回了吗,山海经预言真实故事,山海经中最大的谜团

    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个丢失的异世界,专家说:这可能是真实的!,如今却有专家证实《山海经》中记述的一切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山海经》是中国最神奇的一本奇书,如何奇呢?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是动植物的原本形态也一清二楚。《山海经》据说是在战国时期一位史官从藏经阁中偷偷带出来的,在此之前一直被安放在皇宫里的

  • 商鞅、张仪为强秦献出毕生才华,最后都落得了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仪和商鞅谁在前面,为什么商鞅和张仪都不能善终,商鞅张仪白起

    卫国人商鞅从公元前359年入秦辅佐秦孝公,到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的当年,被秦国贵族诬陷谋反,商鞅迫于无奈举兵造反失败后被杀,尸体被车裂于秦都咸阳,商鞅侍奉秦国21年,到头来落得个谋反车裂的结局,可以说算是结局最坏的秦国功臣了。[var1]商鞅变法[var1]纵横家张仪卫国人吕不韦原本是个商人,因

  • 商鞅既然是决策者,为何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改革的步伐,不该有后路。在历史上,有许多君主或大臣改革,他们为了国家的未来,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令。而这些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是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国家的发展。商鞅也是如此,如果改革有退路,那么怎么让天下人信服。所以商鞅作为最后的实施者,他没有为自己铺路。最后这件事情也

  • 十六国出身最低的帝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石勒皇帝,石勒是赵云的孙子吗,石勒评价刘邦刘秀曹操

    [var1]石勒是少数民族羯族,在当时他的祖父可是部落的首领。不少的史书都记载过石勒,在年轻的时候不仅武艺超群而且很有领导才能,代理父亲指挥的时候也是受到的大家的欢迎和爱戴。但是乱世充满了无尽的变数。在大荒之年,战乱和饥荒的到来要石勒开始了自己的悲惨生涯,他被卖到茌平做耕奴。当时20多岁的石勒第一次

  • 齐桓公的孙子齐倾公为何要戒酒肉七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齐桓公吃了谁的儿子,齐桓公电视剧完整版,齐桓公之死选段

    ,在公元前589年齐倾公攻入了鲁国战斗中,他的宠臣被鲁国给杀死了,齐倾公非常的生气,他亲自击鼓拿下了龙邑,,接着他就继续向鲁国挺进,路上遇到了卫国的孙良夫,他击败了孙良夫后接着前行,战败的孙良夫却没有回国,而是直奔着晋国去了,后来鲁国也派人去晋国求援,于是晋国就派人去支援。[var1]他们决定着第二

  • 如果汉高祖刘邦封韩信为燕王或者赵王(代王)守北疆,扛得住后来的匈奴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被刘邦封为赵王对还是错,燕王赵王,赵王和韩信谁厉害

    韩信是很能打,在刘邦和项羽抢天下之时,出了不少力,是刘邦的得力干将,但是无奈韩信此人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性实在是太低,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功高震主对于刘邦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威胁,竟然还趁刘邦之危,向刘邦要封王,刘邦虽然说是勉强答应了,但是这件事在刘邦心里已经埋下了祸根了。[var1]对于刘邦来说,韩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