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77 更新时间:2024/1/5 3:15:44

韩信影视剧形象

《史记·淮阴侯列传》有云:"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意思是说,天下已定,而此时竟然图谋叛乱,被夷灭三族,难道不应该吗?如此来看,韩信该死,毕竟图谋叛乱是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能容忍的,可韩信之所以该死,又仅仅只是因为如此吗?

崛起于乱世之中

秦末,天下群雄并起,诸王纷争,但凡热血男儿都想在战争之中建功立业,成就一世英名,在这群热血男儿之中就有着这样一位人物,韩信。韩信内心高傲,自认为与那些士兵不同,他是个天生将军的料,然而他先后投奔项梁项羽,想要在他们的手下谋求一份出路,然而因其高傲的性格,他在这两人的军中却屡屡不得志,得不到他们的赏识。

韩信影视剧形象

无奈之下,韩信只能投奔了刘邦,在刘邦手下,他遇到了夏侯婴,夏侯婴将其举荐为治粟都尉,说白了就是看管生产的小管。韩信自然不满,选择了离去,萧何知道此人志向远大,本事不俗,便有了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场景。

之后,萧何以性命为担保,保韩信为将,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设置祭坛,拜韩信为大将。从此,韩信为刘邦抛头颅洒热血,肝脑涂地,一路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如此的相似,就像是永远的诅咒一般,开国的将军能有好下场的又有几个?

公元前196年,韩信轻信了萧何和吕后的诡计,前往大殿之中祝贺刘邦拿下叛军。然而韩信却被突然袭击,被杀身亡,其家族三代更是被诛杀殆尽。据说,刘邦曾对韩信说,只要韩信脚踩汉朝大地,头顶汉朝青天就不会用兵器杀他,吕后等人为了不违背这条契约,将其吊了起来,然后用一口大钟罩住了他的头部,最后用木头竹子制成的利器将其活活打死,一代名将兵仙就此陨落。

韩信影视剧形象

"三宗罪"使韩信十死无生

韩信一生战功赫赫,他运筹帷幄,破楚军,平魏国,败赵国,降燕国,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因此被后人位列"兵家四圣"、"汉初三杰",更是被冠上了"兵仙"之称。可正是这样的一位战神,却被萧何吕后以计谋诛杀,其家更是被夷灭三族,最后落得了个悲惨的下场,原因为何?经过世人分析,他有三条罪。

韩信画像

其罪一:韩信自恃有功,请封假王。

高祖四年,刘邦兵败荣阳,被项羽围困,随即他向韩信求助。但韩信刚刚平定齐国,正需要有人守卫领土,无法前往救援。于是他便上书谏言刘邦:"虽然此时我们已经平定了齐国,但齐国人多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其南邻楚地,若与楚国联手,那便会东山再起,不如封我一个假王,以我之名来镇守此地,如此一来,齐国定然不敢造次。"

韩信影视剧形象

然而刘邦此时兵败,差点小命不保,认为韩信这是在要挟自己,想要诛杀韩信。但韩信毕竟是个不可多得的力量,封一个假王却能换回一个兵仙的忠心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刘邦不得不同意此事,封韩信为齐王。虽然最终韩信带兵支援了刘邦,并且成功解围,但此次"要挟"事件也在刘邦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故项羽战败之后,刘邦便立刻夺韩信兵权,并夺其假王之称,随后将他分封到较为偏远的楚国去当楚王。

韩信影视剧形象

其罪二:韩信招降纳叛,割据一方。

楚霸王项羽死后,其手下大将钟丽昧投奔韩信,因二人是故交,因此韩信并未杀他,反而收留了他。刘邦知道此事之后命韩信交出钟丽昧,但韩信则认为钟丽昧没有了兵权,也就没有了威胁,所以拒绝了刘邦。而此时韩信刚到楚国,担心会有贼人行刺,所以实施了极为严格的军事化管理。

密不透风的防御虽然防住了敌人的进攻,但是却防不住主公的猜疑。恰在此时,一些小人因嫉妒韩信之功而散播谣言,说韩信有了谋反之心,故此,刘邦有了一个出兵的理由。

韩信影视剧形象

刘邦令诸侯前往楚国之西的陈地相会,明面上是一场聚会,可心思缜密的韩信当即便明白了刘邦这是为自己而来。再三思索之下,韩信最终还是忍痛杀死了自己的旧友,可即便韩信提着钟丽昧的头颅去见刘邦时,刘邦也直接将其拿下。然而,刘邦并未找到韩信谋反的直接证据,他虽然想杀韩信,但若此时动手,只能落得一个滥杀忠良之名。不得已,他只是将韩信押往洛阳,夺其楚王之称,贬为淮阴侯。

其罪三:他挑动和支持陈豨叛乱。

高祖十年九月,陈豨叛乱,刘邦率兵出征,然而却有宫中之人宣扬韩信欲与陈豨谋合,韩信何人?乃当世之兵仙也,若与之为敌,必大败也。吕后担心刘邦会败,便与萧何设计,宣称刘邦已经大胜归来,陈豨也被俘虏,并召集诸侯前来祝贺。

韩信影视剧形象

一世英名的韩信不知自己已经进了一个陷阱,之后韩信被抓,夷灭三族,当世兵仙就此陨落。或许至死他还相信着萧何,毕竟在临死之际,他也曾大喊萧丞相救我,然而萧丞相的身影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然而,韩信真有罪吗?

韩信鼎盛时期,其势力与项羽,刘邦几乎成三足鼎立之势,项羽曾派人游说,说只要韩信愿意与其为友,平定天下之后愿意与其平分天下。然而韩信却一口回绝,只因当初只有刘邦愿意封他为将,封他为帅,也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的他。试想一下,全盛时期的韩信都未选择项羽而是选择了刘邦,难道在兵权被夺,政权架空之下,他会选择背叛?

韩信影视剧形象

再说封王一事,韩信乃兵仙,三杰,以他的功绩而言,封王难道不是迟早的事情吗?以智谋天下的他难道会不知道此时提出封王有严重的威胁之意吗?他真的会在这个时候威胁刘邦吗?

再说韩信私通陈豨真的是真实的吗?心思缜密的他竟然会让“谋乱”的消息在还未实施之前就被别人发现吗?还有,萧何吕后勾引韩信的计谋是借口刘邦大败了陈豨,需要各位诸侯庆功道喜,但大败敌军是那么大的一件事情,可从头到尾韩信就一点马脚就没能发现?显然事实是韩信知道这是假情报,可他仍然义无反顾地走向了陷阱,目的自然是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可他却忘了,人一旦死了,各种污秽的帽子就可以随意的扣在他的头上,因为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韩信

所以,韩信真的该死吗?是的,韩信"该死",皆因为刘邦只是个小人。

韩信实力鼎盛时期,项羽欲与其共享天下,劝其远离刘邦小儿,但他忠心耿耿,选择了刘邦,所以他该死;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他说刘邦是个小人,容不得他人,让韩信远离刘邦,但韩信念刘邦对其有知遇之恩,因此并未反叛,而是继续向刘邦宣誓效忠,所以他该死;最后,正如项羽等人所说的那样,韩信功高盖主,遭刘邦嫉妒,最后被冠以"罪人"之称含冤而死,其三族也受到了他的牵连。

一世英名,却看错了君主,死得可惜;"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帝国破,谋臣亡"死亡之际,韩信悲愤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或许直到生命的尽头,他才意识到了自己跟错了人吧。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喜欢曹操或者司马懿,但很多老年人却喜欢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vs刘备,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真实的评价曹操和刘备

    公元161年,刘备生于涿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刘备虽然姓刘,出身皇族,但却是皇族支脉,而且和皇族主脉的血缘关系极远。刘备的先祖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后来没当上皇帝,而是被封为王。而且刘胜一生一共有120多个儿子,后代的数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从刘胜这一代,到刘备这一代,中间隔了近

  • 三国演义中,唯一能一人独战吕布而不落败的,只有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三国怎么招降吕布,三国吕布vs赵云,三国古墓吕布尸骨

    他就是张飞,张翼德。历数演义中与吕布打过架的,大多是一群人群殴吕布,凡是单挑吕布的,除了少数几个猛将能从吕布手下逃走的,大部分都撑不过几十回合,便被吕布斩于马下,而张飞是唯一一个数次与吕布单挑,能不落败全身而退的人,并且张飞最盛时,竟能与吕布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张飞第一次战吕布时,便是十八路诸

  • 许褚敢正面对抗吕布马超赵云,为何不敢挑战颜良文丑?有这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颜良和许褚,赵云跟颜良文丑谁厉害,张飞许褚颜良战法搭配

    除了猛张飞外,许褚就是唯一的能独战吕布达2位数回合以上不输的人了。濮阳一战,曹吕2人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而许大猛男也在这时有了独战三国第1勇将的机会。当时两军对垒,曹操老板派出了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许褚前去单挑吕奉先,结果这2人还真就在20回合里没分出来胜负。不过随后曹老板可能出于保险起见目的,于是

  • 为什么很多人到了中年之后,读三国都会更喜欢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老版三国刘备娶孙尚香,演三国刘备演员叫啥名,三国刘备个人简历

    作为一个皇帝,刘备除了没有统一天下之外,在其他方面几乎就是完美的,他符合中国人对底层出身的平民皇帝,所有的期许和印象。从他的人生经历当中,普通人更能产生共情,也更容易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有关刘备的故事,实在是太多,所以这里我们只讲三个小故事。从这三个小故事里面,我们就能感受到刘备的魅力了。第一个故

  • 曹操生性多疑,唯独信任敬重夏侯惇,只因忠臣比功臣更加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与夏侯惇什么关系,s3夏侯惇曹操详细开荒,三国志曹操贾诩夏侯惇

    曹操雕像东汉末年,群雄并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广纳四方贤士,手下猛将如云。其中,被冠以"肉票将军"、"独眼将军"诨名的夏侯惇,战功平平,却被曹操委以重任,敬重非常,这是为何?1.夏侯惇屡次"雪中送炭"想要搞清楚曹操为何"独宠"夏侯惇,要从曹操的起兵说起。公元189年,董卓执掌朝政后倒行逆施,关

  • 夷陵之战明明是孙权赢了,为什么还要率先向刘备求和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夷陵大败为何孙权主动求和,孙权和刘备的夷陵之战,夷陵大胜后孙权为什么求刘备

    其一,孙权担心两面受敌。吴蜀两军在夷陵对抗七八个月之久,双方都精疲力尽,后来陆逊用火攻打败刘备,但是东吴经过长期的战争也有所损失。北方本来就比较强大的曹魏,这时候已经隔岸观火一年,正在蓄势待发等待时机,这时候如果东吴贸然率军西进,后方空虚,漫长的长江防线便会暴露在曹魏的攻击之下,一旦曹魏进攻,东吴很

  • 西楚大将英布,是如何凭借一场战役闻名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英布的封地是江西九江吗,英布墓在什么地方,英布之死简介

    楚河汉界谈到楚汉争霸,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的形象。的确,这两人作为各自阵营的领袖,带领手下诸多人才为后人呈现了一出精彩纷呈的争霸大戏。然而在西楚阵营和汉阵营的背后,其实还有着无数的独立势力,这些势力或独立,或因为不同利益而依附于楚汉阵营,对天下形势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某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国力强盛,为何国祚仅14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称帝后的秦始皇希望秦朝能千秋万代,肯定想不到在自己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国祚仅有14年。取代自己位置的是比自己小三岁的刘邦。秦朝既然能在10年内横扫六国,国力肯定十分强盛,而秦国甲士也是出了名的勇猛。那么为何强大的秦朝国祚如此之短呢?一、秦始皇死的太早,秦二世无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能

  • 东汉风云:太后定策立刘祜,梁慬三战定龟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祜后人,龟兹城,汉安帝刘祜死后谁当太子

    张禹宣读策命罢,持策交与刘祜,刘祜拜受后,再由张禹奉上玺绶,乃拥刘祜即皇帝位,是为安帝。公卿以下,循例谒贺。但因安帝年甫十三,未能亲政,仍由邓太后临朝。越月,将崇德前殿的殡宫奉葬康陵,幼主无谥,且无庙号,只称作殇帝罢了。汉安帝本与嫡母耿姬同居清河邸中,帝既入承大统,耿姬不便独留,邓太后即派中黄门送她

  • 秦朝灭亡时,为何5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秦始皇:我下了1道死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灭亡时100万大军哪去了,秦朝统一仅15年为何迅速灭亡,秦始皇怎么让秦朝衰败的

    说起秦国,说实话,小编第一个想起的人不是秦始皇,而是商鞅,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是十分空前的,秦孝公时期,六国卑秦,不和秦国会盟,而且他们准备“分享”秦国,秦孝公一纸求贤令,商鞅来到秦国开始变法,从此奠定基础,秦国开始强大。一直到了秦始皇,嬴政时期,秦国已经有超出六国的综合国力,用了仅仅十年时间,就统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