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很多人到了中年之后,读三国都会更喜欢刘备?

为什么很多人到了中年之后,读三国都会更喜欢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58 更新时间:2024/2/11 14:08:09

作为一个皇帝,刘备除了没有统一天下之外,在其他方面几乎就是完美的,他符合中国人对底层出身的平民皇帝,所有的期许和印象。从他的人生经历当中,普通人更能产生共情,也更容易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有关刘备的故事,实在是太多,所以这里我们只讲三个小故事。从这三个小故事里面,我们就能感受到刘备的魅力了。

第一个故事,是刘备发迹之前,周围人对他的态度。

很多人都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是到了刘备这一代,他们家已经彻底衰败了,所以刘备小的时候,只能靠编草鞋过日子。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所谓的皇族身份,其实真没有想象的那么之前。据后世史学家估计,刘备小的时候,整个东汉应该有5000万人左右。而刘氏宗亲的数量,则是应该接近百万!

也就是说,当时每五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刘家的后代。所以刘备的这个刘,当时是真的不太值钱。相比之下,和刘备一样同为三国枭雄的曹操孙权等人,起点都比刘备高太多了。曹操他爸是国防部长,孙权他爸也是市长级别的官员,都不是刘备能比的。

所以,当刘备长大成人之后,他除了一个刘姓之外,没有任何政治资本,就是一个姓刘的普通人而已。

但是,刘备长大之后,他却可以凭借自己的平民身份,让身边所有的人都对他十分尊敬。刘备十五岁的时候,需要外出读书。他家有一个叫刘德然的同宗亲戚,见到刘备家里比较穷,直接报销了刘备所有的学费,而且在吃穿用度方面,直接把刘备当做自己儿子一样对待。

就是因为这个刘德然帮忙,刘备后来才得以拜入名师卢植门下。卢植是东汉末年三大名将之一,虽然收刘备的时候,只是一个闲居乡野的普通人,但是本事和眼光却很厉害。而卢植收了刘备之后,卢植更是对刘备极为青睐,远胜过和他一起求学的其他孩子。

因为这件事,后来那位资助刘备的刘德然的夫人,曾经对此表示过不满,认为刘德然不应该这么破费。然而刘德然却声称,刘备将来必定是人中龙凤。

照理来说,这样的刘备,拜入卢植门下之后,总该是好好学习,所以才能得到卢植的青睐吧?其实还真不是!刘备求学期间,根本不喜欢读书,反倒是喜欢声色犬马之类的东西。而且,他求学期间,当地生活的豪强,还争相和刘备交朋友。

甚至还有一些疯狂崇拜刘备的人,干脆直接散尽家财,以此来供养刘备,让刘备肆意挥霍,拿着自己的钱去交朋友。

这些事情,如果不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怎么看都很扯。但问题是,这些事情,偏偏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早年真的很像是一个‘北派传销大师’。自己啥背景没有,兜里比脸都干净,却偏偏可以让其他人无比崇拜他追随他。

从刘备的早年经历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刘备绝对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些人为什么宁可散尽家财,也要追随刘备?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坚信,刘备将来绝对是干大事的人,是值得他们追随的人!

一个能够在落魄的时候,依然被身边的人信任甚至崇拜的人,这样的人,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传奇了。而刘备这种超强的人格魅力,对他日后的成就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正是因为刘备的人格魅力太强,所以后来哪怕他多次陷入低谷,他身边的人依旧愿意拼命追随他,至死不改。甚至还有像关二爷这样,面对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不屑一顾,拼死也要去找刘备的人。

第二个故事,夷陵之战结束后,刘备惨败。不但彻底打光了蜀国的老本,而且还彻底丢掉了荆州。就连刘备本人,都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即将去世。

就在刘备惨败之后不久,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之前刘备麾下,有个叫黄权的将军。这个将军之前一直率兵驻守在北方。后来因为刘备战败之后,黄权驻守的地方,和刘备彻底失去了联系。所以后来,黄权不得不率领麾下士兵,投降了北方的曹魏政权。

按照当时蜀国的法律,黄权既然已经投降,他的家人铁定会被牵连,甚至会被诛杀三族。但是黄权叛逃之后,刘备却并没有这样做。刘备非但没有追究黄权的家人,反倒是继续按照原来的标准,奉养黄权的家人。刘备甚至还直接名言,不是黄权对不起自己,而是自己指挥失误,对不起黄权。

对于这件事,后世很多历史爱好者,曾经给出过很多不同角度的分析。有些阴谋论者,更是直接声称,刘备这样做是为了招揽人心,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仁慈。

刘备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不是真正的仁慈,我们不得而知。但显然,同样的事情,如果放到袁绍或者孙权身上,别说黄权的家人会被杀绝,恐怕就连黄权他们家的鸡蛋,都得被摇散黄了,蚯蚓都得竖着切成两半。

或许,刘备的仁慈,真的是装出来的。但能装一辈子的仁慈,我们把这种仁慈当做真正的仁慈,又有何妨呢?

第三个故事,则是刘备死后,以诸葛亮为首的一群蜀国老臣的坚持。

刘备去世之后,蜀国大权尽归诸葛亮所有。新接班的刘禅,甚至都要管诸葛亮叫一声‘相父’。以当时诸葛亮的权势和威望来说,如果想要篡位的话,恐怕就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是诸葛亮却从来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非但如此,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还竭尽全力,去拼命维护刘禅和蜀国。最有意思的是,哪怕明知自己死后,诸葛亮会权倾朝野,有篡位的能力,刘备却依然托孤于诸葛亮,对诸葛亮极度信任。

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备死后,诸葛亮之所以没有篡位,主要是因为个人品格比较高尚。但同时,如果诸葛亮遇上的不是刘备,而是曹操这样善于猜疑的君主,诸葛亮还会这样做吗?

或许,把司马懿调到刘备麾下,司马懿也会成为诸葛亮那样的人。不光一生没有造反,同时还竭尽全力去维护幼主。

不管刘备临终之前,到底是怎么想的。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刘备和诸葛亮的这种君臣相知,始终显得那么不可思议。放眼整个中国历史,这都是堪称一个奇迹。

刘备一生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不过从这三个故事当中,我们却可以看出刘备身上一些美好的品质。他极具人格魅力,百折不挠。不管遭遇多少次失败,始终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他对下属极为信任,堪称古代君臣相知的典范。作为君主,他拥有同时代其他所有君主,都没有的仁慈。就算这种仁慈是装出来的,能装一辈子从来不露馅,和真正的仁慈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如果不佩服刘备,我们还能学谁?学曹操?谁会希望自己的老板,生性喜好梦中杀人,好猜疑,好屠城,好人妻。如果穿越到三国时代,到底是给曹操做下属更容易,还是给刘备做下属更容易,显而易见。

学孙权?学袁绍?不好意思!孙权他们家世代在江东都是大族,袁绍他们家四世三公。就连曹操,他爹当初也是干过国防部长的猛人。普通人想学他们,真的没机会。

只有刘备,他出身平凡,却最终完成了难以想象的伟业。作为君主,他除了没有统一天下之外,几乎做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历史上任何一个开国皇帝,身上都能找出或多或少的缺点。唯有刘备,他的个人品格和德行,堪称完美。

也许,刘备的个人品行,确实有装的成分。但能装一辈子,真的挺不容易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男人拥有百折不挠的品质。一生不管失败多少次,都会再次站起来。而且,这个男人极重感情。关羽被杀之后,他宁可倾尽自己的所有,也要给关羽报仇。换做其他任何一位君主,有可能会做到这种事情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别说结拜兄弟的,就连亲兄弟,甚至亲儿子都不可能。

这样一个近乎完美,而且还是出身底层,最后建立了一个国家的男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钦佩他呢?

如果异地相处,把刘备换做曹操和孙权的开局,那估计后来就没有什么三足鼎立了。而把曹操和孙权等人,换到刘备的处境,他们也不可能比刘备做的更好。

更多文章

  • 曹操生性多疑,唯独信任敬重夏侯惇,只因忠臣比功臣更加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与夏侯惇什么关系,s3夏侯惇曹操详细开荒,三国志曹操贾诩夏侯惇

    曹操雕像东汉末年,群雄并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广纳四方贤士,手下猛将如云。其中,被冠以"肉票将军"、"独眼将军"诨名的夏侯惇,战功平平,却被曹操委以重任,敬重非常,这是为何?1.夏侯惇屡次"雪中送炭"想要搞清楚曹操为何"独宠"夏侯惇,要从曹操的起兵说起。公元189年,董卓执掌朝政后倒行逆施,关

  • 夷陵之战明明是孙权赢了,为什么还要率先向刘备求和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夷陵大败为何孙权主动求和,孙权和刘备的夷陵之战,夷陵大胜后孙权为什么求刘备

    其一,孙权担心两面受敌。吴蜀两军在夷陵对抗七八个月之久,双方都精疲力尽,后来陆逊用火攻打败刘备,但是东吴经过长期的战争也有所损失。北方本来就比较强大的曹魏,这时候已经隔岸观火一年,正在蓄势待发等待时机,这时候如果东吴贸然率军西进,后方空虚,漫长的长江防线便会暴露在曹魏的攻击之下,一旦曹魏进攻,东吴很

  • 西楚大将英布,是如何凭借一场战役闻名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英布的封地是江西九江吗,英布墓在什么地方,英布之死简介

    楚河汉界谈到楚汉争霸,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的形象。的确,这两人作为各自阵营的领袖,带领手下诸多人才为后人呈现了一出精彩纷呈的争霸大戏。然而在西楚阵营和汉阵营的背后,其实还有着无数的独立势力,这些势力或独立,或因为不同利益而依附于楚汉阵营,对天下形势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某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国力强盛,为何国祚仅14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称帝后的秦始皇希望秦朝能千秋万代,肯定想不到在自己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国祚仅有14年。取代自己位置的是比自己小三岁的刘邦。秦朝既然能在10年内横扫六国,国力肯定十分强盛,而秦国甲士也是出了名的勇猛。那么为何强大的秦朝国祚如此之短呢?一、秦始皇死的太早,秦二世无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能

  • 东汉风云:太后定策立刘祜,梁慬三战定龟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祜后人,龟兹城,汉安帝刘祜死后谁当太子

    张禹宣读策命罢,持策交与刘祜,刘祜拜受后,再由张禹奉上玺绶,乃拥刘祜即皇帝位,是为安帝。公卿以下,循例谒贺。但因安帝年甫十三,未能亲政,仍由邓太后临朝。越月,将崇德前殿的殡宫奉葬康陵,幼主无谥,且无庙号,只称作殇帝罢了。汉安帝本与嫡母耿姬同居清河邸中,帝既入承大统,耿姬不便独留,邓太后即派中黄门送她

  • 秦朝灭亡时,为何5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秦始皇:我下了1道死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灭亡时100万大军哪去了,秦朝统一仅15年为何迅速灭亡,秦始皇怎么让秦朝衰败的

    说起秦国,说实话,小编第一个想起的人不是秦始皇,而是商鞅,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是十分空前的,秦孝公时期,六国卑秦,不和秦国会盟,而且他们准备“分享”秦国,秦孝公一纸求贤令,商鞅来到秦国开始变法,从此奠定基础,秦国开始强大。一直到了秦始皇,嬴政时期,秦国已经有超出六国的综合国力,用了仅仅十年时间,就统一了

  • 三国九大家族,你知道是哪九大家族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九大家族排名,九大家族,三国四大家族是指哪四家

    中国历史上三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在三国时期除了个人的并起外,还有家族的并起,今天我们就说说三国“九大家族”,唯独这一家族下场最好,后世出了20几位丞相。一、汝南袁氏袁绍袁术袁家是毫无争议的汉末三国第一士族。东汉前期,袁家始祖袁安就已经官至三公。从袁安开始,连续四代,袁家都有人官至三公,官至九卿、

  • 刘备当年为何不攻占安南跟缅甸等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松献图助刘备取西川,刘备简历,刘备兵书推荐

    三国时期的蜀地都城指得是四川成都,从地图上看,它的西北方是暹罗、安南等一些东南亚地区的小藩国。但是诸葛亮从未向刘备提议过去攻占这些地域,刘备自己也没有这个想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当时的安南有一半领土被吴国占据。而刘备一方又跟孙权有过“赤壁战役”的联军协定,并且还借了人家的荆州不还,若是再去攻占安南,

  • 刘禅如何求得善终结局?对司马昭恭顺加互相利用,显现求生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禅为什么会笑死司马昭,新三国司马昭被刘禅笑死,司马昭试探刘禅方法

    对于蜀汉政权在魏蜀吴三国鼎立中的位置,诸葛亮心里早有清楚的定位,所以才会在上书给刘禅的《出师表》中,写道:“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既然知道蜀魏之间综合实力差距很大,诸葛亮还要坚持接连不断地六出祁山,说明是有来自于蜀汉政权内部的巨大压力,逼着他不得不拿北伐

  • 吕布手下有三位名将,曹操只要了两个,为何把最厉害那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吕布手下八大名将,曹操擒吕布完整版视频,曹操太史慈吕布最强搭配

    导语:三国时期名将无数,比如被后世称为“武圣”的关羽,他出身于草莽之间,桃园结义后开始了他的名将之路。平定黄巾贼期间专门斩首黄巾渠帅,后来又斩颜良诛文丑,晚年还水淹七军斩首庞德,也因为功绩和忠诚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武将。比如吕布,他手持方天画戟坐下赤兔马无人能敌,董卓因为他的存在可以高枕无忧,也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