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败于曹操,并不在官渡之战,而在于仓亭之战及袁氏兄弟内斗

袁绍败于曹操,并不在官渡之战,而在于仓亭之战及袁氏兄弟内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21 更新时间:2024/1/22 6:36:34

袁绍画像

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分别率大军于官渡大战,在这次大战中,曹操以不到袁绍五分之一的军力大败袁军。此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而袁绍则一败涂地,仅两年后就逝世了。

出身官宦世家的袁绍为何败给了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况且在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势力依然要强于曹操,为何仍会分崩离析?

官渡大败并没有动摇袁绍根基

袁绍之所以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公认的原因是曹操在许攸的建议下,派兵偷袭了袁绍在乌巢的粮草仓库,使得袁绍麾下大将张郃高览缴械投降,军心动摇以致袁绍大军崩溃分崩离析。袁绍的十万大军在此战中十损八九,而曹军仅仅损失不到万人。

官渡之战后,虽然袁绍损失惨重,但仍然坐拥河北四州。曹操虽然也占据兖、豫、徐三州,但是这些地方自桓灵二帝以来就饱受战乱,土地贫瘠人丁稀少。所以,不管从军力、财力、物力各个方面,此时的袁绍依然十分强势,仍有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官渡之战示意图

但是仅在短短数年后,曾割据一方的袁氏政权便分崩离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此等局面?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官渡之战的失败没有打垮袁绍,那么仓亭之战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官渡之战结束后不久,袁绍所占据的冀州便发生了多起叛乱,反叛的原因并不难猜,在经过如此大的沉重打击后,袁绍麾下便有一部分将领见风使舵,认为袁绍气数已尽,便趁着袁绍兵败之时起兵反叛,意图另谋高就。

曹操和袁绍的势力范围

根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建安六年四月,冀州诸多郡城发生叛乱,袁绍率军平定,不多时便顺利平定了叛乱,再度投入到下一场战争的养兵蓄锐中。

官渡之战的失败也被世人认为是袁绍势力垮台的原因,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官渡之战并没有彻底打垮袁绍,真正令袁绍失去和曹操抗衡能力的,是一年后的仓亭之战。

在官渡之战大败后,袁绍回到河北养精蓄锐,和他的三个儿子汇合,意图再次南下,一举消灭曹操。经过数月的准备,公元201年冬天,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袁绍率军抵达平丘,意图在此渡过黄河攻取陈留,再由陈留攻入许昌。 但是曹操听取了谋士郭嘉的建议选择率军北上,直击袁绍,于是,双方在仓亭相遇。

郭嘉画像

袁绍吸取了官渡一战的教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急于进攻,寻找机会伺机出动。曹操采取麾下谋士程昱的"十面埋伏"之计,主动撤退到黄河边,命许褚引诱袁军发动攻击。此时的曹军背靠黄河,背水一战,再次将袁军击败,而当袁绍率领残军败将杀出突围败退时,事先埋伏的精兵悉数出动,杀的剩下的袁军丢盔弃马。

仓亭之战将袁绍东山再起的希望彻底打破,此后,袁绍就再无实力与曹操一较高下,此战也彻底决定了河北最后的归属。

《新三国》中于文广饰演的袁绍

兄弟相争致使集团分裂

再次兵败的袁绍回到河北后,不久便因为旧疾复发,于公元202年6月病逝。

据史料记载,袁绍平时善待子民、素有德政,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冀州百姓没有不伤心而泣的,一时间整个冀州被悲痛包裹,沉浸在一片眼泪之中。此时的冀州虽时值仲夏,却给人以寒冬的悲凉萧瑟。

袁绍死后,偌大的袁氏集团群龙无首,由于他没有指定继承人,他的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权而刀剑相向,使得本就弱不禁风的袁氏集团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公孙康

虽然袁绍留下了广阔的四洲之地和巨量的人口,但是不管是袁尚还是袁谭,在面对曹操时均取不到半点优势。兄弟二人各自为战,心高气傲,谁也不服谁,最终被曹操逐一击破,袁谭也死于乱箭之下,袁尚则逃往辽东地区,却被公孙康所擒并杀害。

其实袁氏兄弟并非没有机会南下打败曹操,与曹操相比,他们坐拥富余的四洲之地,有着百万人口,更有袁绍打下的坚实基础。只要他们能齐心协力,稳扎稳打,未尝不可以与曹操掰掰手腕。此外,袁绍死后,曹操用了5年的时间,才彻底平定了河北地区并收入囊中,可见袁氏家族在河北的根深蒂固,也更说明了袁尚、袁谭二人的目光短浅和贪权迷恋。

除了仓亭之战和二袁相争,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袁氏集团的垮台是因为袁绍个人的能力不足、优柔寡断,如没有听取田丰之言、面对许攸的建议犹豫不决等等。

《新三国》中陈建斌饰演的曹操

但实际上,袁绍的个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袁绍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冀州,歼灭公孙瓒,并且用十年的时间扫平河北,期间数十次战争无一败绩,而且直到袁绍死时,曹操都没能越过黄河一步。在这样的功绩面前,"袁绍能力不足"这种观点显得有点以偏概全了。

诚然,袁绍没有听取许攸的建议,进而导致了许攸投奔曹操和官渡之战的惨败,有一点不够坚决、优柔寡断的性格。但是袁绍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他还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需要为手下数十万士兵负责,这决定了他需要对每一个决策的制定和实行都需要有严谨周密的考量,因为一旦出现失误或者轻易听信他人之言,后果轻则损失兵马,重则兵败人亡,回归尘土。

许攸夜投曹操

袁绍之死使得大厦彻底倒塌

此外,河北的连年大旱也是袁氏集团的垮台的一个侧面因素,而袁绍个人的身体原因也不应该忽视。

袁氏集团势力要想与曹操势力抗衡,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袁绍不能死。偌大的集团内部虽然很多将领,但是真正能领导群雄抗衡曹操的,唯有袁绍一人。

在冀州长达十余年的接连征战中,袁绍就已经埋下了病根,在仓亭之战后不久,袁绍便旧疾复发,不治身亡。可以设想一下,就算袁绍在官渡之战时听取了田丰、许攸的建议,打败了曹操,也不能避免两年后死亡的来临。届时,袁绍一死,局势便又会扭转,曹操势必乘机反攻,最后袁氏家族仍然会垮台。

袁绍像

所以,袁绍活着的时候,即使袁氏势力内部派系林立、彼此水火,但在袁绍的领导下,仍然可以像一个集体一致对外。但袁绍死后,没有人可以服众,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势必会导致群人各自为政。可以说,袁绍的死,为袁氏势力的覆灭点燃了导火索。

纵观袁绍的一生,有过年轻时期的意气风发,有过一马平川的英姿飒爽,也有过病榻之上的悲愤怆然。歼灭公孙瓒坐拥四洲是袁绍人生中的转折点,而他的死,则是整个袁氏势力的分水岭,也许对袁绍的最好评价是"一时之杰,而非一世之才"。

袁绍死后五年,曹操一统北方,在平定邺城后,他亲自到袁绍墓前吊唁,痛哭流涕不能自已。站在这位曾经亲密如间的发小墓前,想必曹操的心里,也会荡起一丝涟漪吧。

更多文章

  • 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兵仙刘邦对韩信有杀心,兵仙韩信全文免费阅读,兵仙韩信电影完整版

    韩信影视剧形象《史记·淮阴侯列传》有云:"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意思是说,天下已定,而此时竟然图谋叛乱,被夷灭三族,难道不应该吗?如此来看,韩信该死,毕竟图谋叛乱是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能容忍的,可韩信之所以该死,又仅仅只是因为如此吗?崛起于乱世之中秦末,天下群雄并起,诸王纷争,但

  •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喜欢曹操或者司马懿,但很多老年人却喜欢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vs刘备,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真实的评价曹操和刘备

    公元161年,刘备生于涿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刘备虽然姓刘,出身皇族,但却是皇族支脉,而且和皇族主脉的血缘关系极远。刘备的先祖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后来没当上皇帝,而是被封为王。而且刘胜一生一共有120多个儿子,后代的数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从刘胜这一代,到刘备这一代,中间隔了近

  • 三国演义中,唯一能一人独战吕布而不落败的,只有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三国怎么招降吕布,三国吕布vs赵云,三国古墓吕布尸骨

    他就是张飞,张翼德。历数演义中与吕布打过架的,大多是一群人群殴吕布,凡是单挑吕布的,除了少数几个猛将能从吕布手下逃走的,大部分都撑不过几十回合,便被吕布斩于马下,而张飞是唯一一个数次与吕布单挑,能不落败全身而退的人,并且张飞最盛时,竟能与吕布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张飞第一次战吕布时,便是十八路诸

  • 许褚敢正面对抗吕布马超赵云,为何不敢挑战颜良文丑?有这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颜良和许褚,赵云跟颜良文丑谁厉害,张飞许褚颜良战法搭配

    除了猛张飞外,许褚就是唯一的能独战吕布达2位数回合以上不输的人了。濮阳一战,曹吕2人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而许大猛男也在这时有了独战三国第1勇将的机会。当时两军对垒,曹操老板派出了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许褚前去单挑吕奉先,结果这2人还真就在20回合里没分出来胜负。不过随后曹老板可能出于保险起见目的,于是

  • 为什么很多人到了中年之后,读三国都会更喜欢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老版三国刘备娶孙尚香,演三国刘备演员叫啥名,三国刘备个人简历

    作为一个皇帝,刘备除了没有统一天下之外,在其他方面几乎就是完美的,他符合中国人对底层出身的平民皇帝,所有的期许和印象。从他的人生经历当中,普通人更能产生共情,也更容易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有关刘备的故事,实在是太多,所以这里我们只讲三个小故事。从这三个小故事里面,我们就能感受到刘备的魅力了。第一个故

  • 曹操生性多疑,唯独信任敬重夏侯惇,只因忠臣比功臣更加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与夏侯惇什么关系,s3夏侯惇曹操详细开荒,三国志曹操贾诩夏侯惇

    曹操雕像东汉末年,群雄并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广纳四方贤士,手下猛将如云。其中,被冠以"肉票将军"、"独眼将军"诨名的夏侯惇,战功平平,却被曹操委以重任,敬重非常,这是为何?1.夏侯惇屡次"雪中送炭"想要搞清楚曹操为何"独宠"夏侯惇,要从曹操的起兵说起。公元189年,董卓执掌朝政后倒行逆施,关

  • 夷陵之战明明是孙权赢了,为什么还要率先向刘备求和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夷陵大败为何孙权主动求和,孙权和刘备的夷陵之战,夷陵大胜后孙权为什么求刘备

    其一,孙权担心两面受敌。吴蜀两军在夷陵对抗七八个月之久,双方都精疲力尽,后来陆逊用火攻打败刘备,但是东吴经过长期的战争也有所损失。北方本来就比较强大的曹魏,这时候已经隔岸观火一年,正在蓄势待发等待时机,这时候如果东吴贸然率军西进,后方空虚,漫长的长江防线便会暴露在曹魏的攻击之下,一旦曹魏进攻,东吴很

  • 西楚大将英布,是如何凭借一场战役闻名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英布的封地是江西九江吗,英布墓在什么地方,英布之死简介

    楚河汉界谈到楚汉争霸,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的形象。的确,这两人作为各自阵营的领袖,带领手下诸多人才为后人呈现了一出精彩纷呈的争霸大戏。然而在西楚阵营和汉阵营的背后,其实还有着无数的独立势力,这些势力或独立,或因为不同利益而依附于楚汉阵营,对天下形势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某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国力强盛,为何国祚仅14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称帝后的秦始皇希望秦朝能千秋万代,肯定想不到在自己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国祚仅有14年。取代自己位置的是比自己小三岁的刘邦。秦朝既然能在10年内横扫六国,国力肯定十分强盛,而秦国甲士也是出了名的勇猛。那么为何强大的秦朝国祚如此之短呢?一、秦始皇死的太早,秦二世无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能

  • 东汉风云:太后定策立刘祜,梁慬三战定龟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祜后人,龟兹城,汉安帝刘祜死后谁当太子

    张禹宣读策命罢,持策交与刘祜,刘祜拜受后,再由张禹奉上玺绶,乃拥刘祜即皇帝位,是为安帝。公卿以下,循例谒贺。但因安帝年甫十三,未能亲政,仍由邓太后临朝。越月,将崇德前殿的殡宫奉葬康陵,幼主无谥,且无庙号,只称作殇帝罢了。汉安帝本与嫡母耿姬同居清河邸中,帝既入承大统,耿姬不便独留,邓太后即派中黄门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