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皇帝里,有雄才大略的,也有不怎么样的,还有当混子的。但是以我所见,明朝最有趣的,还得数这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
在谥法里,对于“宪”的定义是“博闻多能”,后面的注释则是“虽多能,不至于大道”。换句话说,这是个明褒暗贬的谥号——虽然有本事,但是没用到正地方。
在朱见深以前,获得“宪宗”庙号的是唐朝的李纯。这位皇帝在位期间一举平定了河北藩镇的问题,缔造了著名的“元和中兴”。然而,因为笃信甚至是佞于道教,李纯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果实就因误服丹药而暴死了。
那么朱见深呢?他和李纯一样,都是功过很明显的人。
论功,朱见深在位期间为包括于谦在内的不少冤杀的大臣都平了反,这种公然反对自己父亲的做法是很需要魄力的;对外,他向西解决了哈密问题,向东按住了蠢蠢欲动的建州女真,向北收复了河套地区,向南则平定了为乱二十余年的两广瑶民起义,可以说他是战功赫赫,自老祖宗朱棣以后,明朝还没有哪个皇帝像他一样这么能打。
但是,朱见深身上的槽点也实在不少。他和大他十九岁的万贞儿之间的感情,我们不应该带着礼教的刻薄眼光去看待,但是他对万贵妃的过于宠爱甚至是放纵,却导致了成化朝官场的极度黑暗堕落。僧侣、道士、宦官一起来了一场狂欢,他们和内阁里的所谓“纸糊三阁老”一起,组成了成化朝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央政治格局。
这就让朱见深成为了一个很有趣的皇帝——你说他是个昏君吧,他好事儿好像也没少干,成化朝的民生也还是相对比较安定的;但你要说他是个好皇帝吧,他好像也确实没干什么好皇帝该干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见深才成为了明史上存在感最低的皇帝之一——哪怕是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光宗朱常洛,也比他有存在感多了。而坐了十九年天下的朱见深,好像除了他和万贵妃的那点事以外,只有一部《新龙门客栈》能让人想起,原来明朝还有这么一号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