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被凌迟后,贴身侍卫对天立下3个毒誓,后人执行387年至今

袁崇焕被凌迟后,贴身侍卫对天立下3个毒誓,后人执行387年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02 更新时间:2024/1/26 8:53:44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当时袁崇焕是否与清军有一些说不明的关系,其实是不得而知。但若是讲心里话,起码袁崇焕在位之时谋其职,将清军的步伐阻挡在山海关,在这一点上,袁崇焕确实是对得起大明朝。

正因为袁崇焕对于大明朝的忠诚,在他去世之后仍有追随的部下守护其的忠诚,甚至因为当年的一份共事恩情,开了长达387年的守墓。

崇祯皇帝上位之时,明朝已经是强弩之末,虽然说崇祯皇帝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处置的阉党,但是明朝积蓄已久的腐朽已经无法挽回。但是崇祯皇帝仍然要试图力挽狂澜,重新启用袁崇焕,虽然说崇祯皇帝与袁崇焕推心置腹,表面上给予了袁崇焕极大的信任,但是也在袁崇焕带兵作战的短时间之内,斩杀袁崇焕。

袁崇焕一开始被崇祯皇帝启用之后,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曾经夸下海口要在五年时间,将辽东地区重新收入囊中。但后期袁崇焕与好友合计,想要以谨慎为主。同时,为了制止崇祯皇帝的多疑,袁崇焕得到了临时独断专行的权利,以及一把尚方宝剑。

在得到尚方宝剑的袁崇焕,选择祭剑的第一人便是毛文龙。当时毛文龙镇守的地区地势险要,虽然说毛文龙本人有着非常聪明头脑,但是过于敛财的做法却触犯了袁崇焕的忌讳,要知道当时三军的粮饷已无法支撑,而毛文龙却在载歌载舞。

同时,清朝军队的虚晃一招也让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严重怀疑。当时袁崇焕本以为清军会直接攻击京城,哪会想到这只是清军的声东击西,导致袁崇焕的军队与清军的军队先后抵达京城,在外人看来,袁崇焕有严重给清军开路的嫌疑。

袁崇焕原本想用雷厉风行的手段削弱清军的士气,但却不料被清军反套路,虽然说袁崇焕很快便解除了京城的危机,但是朝中已经有不少大臣上书质疑延崇焕与清朝的勾结。再加上袁崇焕之前雷厉风行的手段,也引得崇祯皇帝的忌惮,为了保全大局,崇祯皇帝将其革职入狱,不久便被凌迟处死。

当时崇祯皇帝给袁崇焕案的是叛国的大罪,自然其中家人也是劫难多多,这种诛九族的大罪,家产自然是全数充公,而家人也被流放到3000公里之外的地方,生死各安天命。按理来说,袁崇焕的家人皆悉数被流放或斩杀,袁崇焕的尸首只能在菜市口暴晒,无人收敛。

但是这个时候,袁崇焕的部下,冒着可能会被定义为通敌和连累全族人的大罪,感念袁崇焕当时的恩德,趁着夜色宵禁将其头颅拿走,安置在自己家的后院子中,使袁崇焕有了一个归宿,不至于找不到家。

一方面为了尽到自己对袁崇焕的义气,另外一方面,为了保护自己的族人,这名部下在临时之时给后人留下三条遗训,一来其棺椁要与袁崇焕放置在一处;二来袁崇焕已经无后,佘氏后人要是代替袁崇焕守墓,不得中途离开;三来朝廷的动向一目了然,佘氏后人做官乃是自毁前途,因此,这名部下规定族人可以读书,但绝不可以做官。

如今距离当时已有300多年的时间,但是佘氏后人还是恪守祖先的遗训,从未离开。如今的守墓人名唤佘幼芝,已经是76岁的高龄。而佘幼芝的儿子也于早年不幸去世,但是佘幼芝依然选择将自己儿子的骨灰安置在袁崇焕的衣冠冢旁边,遵循祖先的遗志。只是令人悲痛的是,佘幼芝是如今家族之中为袁崇焕守墓的最后一个成员。

结论

从这一段300多年来坚守的遗训可以看出,袁崇焕并未与清朝有所瓜葛,其中心意也是充满了对于明朝的忠诚,否则也不会有部下的族人300多年的守墓。袁崇焕对于明朝的忠,以及部下对于袁崇焕所体现的义,在这里都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忠义精神完美地呈现。

更多文章

  • 海瑞清廉未挽救大明,张居正贪腐却开创万历中兴,这是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皇帝群聊海瑞张居正,温州鼓词海瑞斗张居正,海瑞在万历中兴中的作用

    大明清官海瑞事迹文天祥当年总的来说在年轻时候也算的上是一个纨绔子弟了吧!但他纨绔归纨绔,人家在国家大义上面没有一点却失,反而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做起了整个大宋的顶梁柱,历史之中的他虽然没有力挽狂澜,但他舍弃全部家财用来招募义军抵抗元军入侵的壮举依旧可以担当的起南宋民族英雄这几个大字,好酒好菜吃的多一点,

  • 明朝无明君,清朝无昏君,其实这话只对了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全昏君清朝全明君,明朝昏君多吗贴吧,明朝朱祁镇是不是昏君

    这其实是因为个人和国家最初制度的一心,就像是君主制度从夏朝之前的虞朝就已经开始,为何在三皇五帝这一千多年的时间之中似乎没有一个昏君,为何到了秦始皇之后的昏君却是越来越多呢?这正是因为过去久远的历史之中我们没有办法了解到事情的全部真相,对于五六千年之前的那个时代只能尽量朝着好的方向去想象。到了秦朝之后

  • 金朝的文坛魁首,如苏东坡一样诗书画俱佳,可惜现在无人识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赵秉文:莫惜花前醉,乘兴两三瓯 北宋立国后,接下便是西夏、辽、金、元等王朝更替,征战不休,而此时人们关注的目光,俱聚焦于宋王朝同这几个政权的交集之中,于文学更是几乎全部集中在南宋,放眼望去,那些丢失的地方,皆是文学荒漠,不值一提。其实这是个大误区,想那辛弃疾原本也是出生在金占领区,如果他不是南下投宋

  • 赵王朱高燧谋杀朱棣,并取而代之,结果被一小人物终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高燧赵王,赵王朱高燧查火药库,赵王朱高燧狂妄的gif

    朱高燧,历史上称为赵简王。永乐二年他被封为赵王。不久,朱棣命其居守北京,京中大小事务都必须禀报他同意之后才能施行。北京是朱棣龙兴之地,也是他有意想要迁都之处。朱棣将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朱高燧,可见对他的喜爱和重用。朱高燧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子,而且朱棣此举也容易让他产生一些僭越的想法。而朱高燧也确实

  • 赵构一念之差,放过此人一马,竟挽回国祚间接救自己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元勇是赵构的儿子吗,赵构之母韦太后,精忠岳飞吴氏居然顺从赵构

    岳飞此举大有深意,拒绝李宝回归,十数年后南宋依然有人守国门在北宋灭亡数十年后,南宋朝廷依然毫无作为,曾有一次完颜亮率领大军想一举拿下这苟延残喘的南宋朝廷,当时的大军分为海陆两路兵马将近流失万兵马,也许在敌军看来宋朝软弱可欺不足为虑,要不是时不时冒出不来不怕死的人杰,当时的南宋早就给铲平了吧。 南宋皇

  • 西夏能存在一百九十年,其军队究竟如何?西夏军队是否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夏到底有没有军队,西夏情缘和西夏地宫,西夏李元昊和西夏公主

    首先来看西夏的军事制度与军队组成。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政权,而党项族本身是游牧民族,但是在唐朝时期开始接受汉化,所以在军事制度方面,既保留了游牧民族的印记,也吸收借鉴了中原王朝的一些制度。首先,党项人,或者是西夏实行的是征兵制,在最初,凡是年龄在15岁至60岁之间的健康男性都是征兵的对象。同时,

  • 被称为明朝最贤能的皇帝,他不纳宫女不要妃子,一生只爱皇后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最废物的皇帝,明朝皇帝娶大17岁宫女,大明朝灭亡后宫女去了哪里

    和天下有史以来的所有皇帝都不一样,明孝宗贵为九五之尊,自己从来不纳妃子,是完完全全纯纯粹粹地爱着一个人,真正做到了一个平民百姓都没有做到的忠诚的宠爱自己的老婆一生一世。至于他为什么会形成一个不纳妾的观念了,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早年生活影响 恶毒的万贵妃 孝宗虽然即位之前贵为皇家子弟,但是在之前的

  • 被朱元璋下令鞭死的永嘉侯朱亮祖,其实在投靠他之前已经有预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是如何抓朱亮祖的,永嘉侯朱亮祖之死,朱亮祖有几个儿子

    朱亮祖,安徽六安人。元末江淮一带是起义军爆发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朱亮祖当时与当时很多义兵一样,为了保护族人跟乡里,聚集当地百姓,形成一些简单的武装力量。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乡梓,一方面也是有一种想要通过镇压起义军建功立业的意图。他的目的很容易就达到了。当时元朝在南方各地的兵力并不是很足,所以大规模地收

  • 后宫嫔妃人数太多,皇帝怎么应付,明朝朱元璋是这样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下令殉葬的嫔妃,明朝秦升冤死朱元璋悔过,王立群说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是有着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的,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对新朝代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定,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后世皇帝的典范。在后宫嫔妃制度之中,朱元璋在开国没有多久就下令让儒臣制定了详细的规定,采用东汉时期的《女诫》对后宫妃子进行制度上的规定。女诫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女诫》产

  • 明朝朱元璋的脸被复原了,不信请看复原图,朱元璋竟还有点小清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电视剧朱元璋登基,朱元璋假降元朝刘伯温归顺朱元璋

    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南京的古城墙在众多古都里都是另类的代言。到底有多奇葩呢?且看下图。然后你再看看北京和开封的。这是什么仇什么怨,堂堂的一个国家的都城,居然修成了那个样子,完全违背了古代都城四方城的格局。然后,有学者就经过观察,发现,南京古城的外形很像朱元璋的头像啊。然后笔者就对南京古城图大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