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云生平
赵云与刘备的结识是在同为公孙瓒帐下之时,二人一见如亲,相同的政治抱负,相互赏识彼此,感情好到“同床而眠”。后来刘备兵败投于袁绍,赵云同随了刘备。一直到后来刘备南下打拼时,赵云紧追随其左右,忠心不二。
赵云作为刘备心腹,其一生也参与过许多战役。从博望坡之战到长坂坡之战再到后来的江南平定战,以及指挥入川作战、汉水作战,他都战功赫赫,历史上著名的长板坡三进三出救出幼主阿斗,声振天下,刘备称其“一身是胆”。
如此神勇之将,一生最高也只做到“镇东将军”一职。而其早时所居的“虎威将军”一职,听着似乎很霸气,却只是个“杂牌将军”,权职不可恭维,比之“五虎上将”中其余四将相差甚远,比之“镇北将军”魏延也是低了不少。
2.君臣之间
赵云作为一名武将,对主公忠心耿耿,但其性格过于耿直。虽然他自己也深知刘备知自己忠心不二,但他于诸多将领及谋臣前直言不讳主公的种种施略,虽见解独到,却也显露出其大局观不够,眼界过于拘束。采不采纳倒是其次,驳了君上面子,再忠厚之人也难得在官场上风生水起。
昔年,刘备一举拿下成都,为笼络军心与鼓舞士气及诸多地方降将,欲将城池内外的田产房产分配给诸君,在此重要的时际赵云却进谏应将田产悉数归还百姓,不禁让人错愕。赵云还引用西汉霍去病取胜后福利百姓的故事,希望能劝得动刘备。毫无疑问,赵云此时的大道义在诸多将领看来无异于“假仁假义”,还惹得厌恶。赵云不懂官场之道,也没有筹顾到目前局势,刘备才初定益州,首当其冲便是安内,人心得安,守土才固。赵云此举确实让刘备处于不仁的尴尬,刘备如何乐意并安心地给予其高职呢,万一在重要的军职上赵云再来一出“与民同乐”那城池那能守住么?
3.刘备的用人之术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刘备的帝王权术自极是厉害,用人遣将方面堪当宗师。刘备用人不问出生,有才是一方面,忠心自是另一方面,拎得清着呢,高官厚禄给予的无不是才情皆具之人。
刘与赵君臣二人相交近三十年,对赵云的为人,知根知底。虽赵云直言不讳,但那只是臣子的勇于进谏,采不采纳权在主公刘备这里,对于心腹不可能不偏爱啊毕竟不能寒了兄弟的心啊。
“树大招风”,赵云不谙官场之道,刘备明白将才并非帅才,自己的部将放在什么地方才能有其作用。如若赵云官拜高位,那官场中竞争对手何多,赵云若与他们做了竞争。只会疲累过早,他的战力与心力是留在关键时候起奇效的,所以刘备宁可给封给赵云一些平职。
可以看出到后来赵云的官职看似不高,但却是手握实权,在刘备讨伐吴时,留赵云做了江州都督,总领江州兵力,充分体现出刘备之于赵云的器重。后来刘备病故后,赵云官拜中护军兼镇东将军。中护军官位不高,但却是负责统领禁军,禁军是直属于皇帝,职于皇帝安危的,非绝对忠诚之人不可胜任,有此可见刘备之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