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纵观三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刘备/蜀汉集团和孙吴集团之间,矛盾持续的时间并不算长。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到刘备兵败猇亭,前后不过三四年。等到诸葛亮开始执政以后,其外交的第一要务就是联孙抗曹,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持续了四十年,直到蜀汉灭亡。
这四十年里,蜀吴两国并不是没有联合进攻过魏国。比如公元253年,姜维和诸葛恪几乎同时出兵,从东西两线对魏国边境发动猛攻。然而结果,却是被魏国各个击破,诸葛恪甚至还在不久之后被国内政变杀死。
为什么会失败呢?很多人会谈论一些政策和战略上的问题,其实这都是细节。我们只需要去看看三国灭亡时的统计数字,就能明白了——
蜀汉(263年):人口九十四万,户口二十八万,士兵十万二千;曹魏(265年):人口四百四十三万,户口一百零三万,士兵不详;孙吴(280年):人口二百三十万,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士兵二十三万。(以上数字均摘自《三国志》)
蜀吴两国加在一起,人口还不过曹魏的七成。战争打的就是财力和人力,彼时的曹魏占据经济中心关中和华北,人口又呈现碾压态势,蜀吴怎么和它打?
而“蜀吴”合并,也不是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实际上,仅仅七十年后,当南渡的东晋王朝消灭掉盘踞于巴蜀的成汉政权之时,蜀地和江东就被纳入了一个偏安王朝的版图里。那么,然后呢?
无论是桓温、谢玄,还是后来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都曾大张旗鼓的北伐,最后的结果却都是草草收场。整个东晋和南朝,北伐有之,却最终都只是虎头蛇尾。等到了侯景之乱以后,苟且东南的陈朝更是醉生梦死,等着隋人来收尸而已。
其实,中国历史上一旦出现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南方输。这一历史规律,只有朱元璋真正打破过而已。
您对三国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嘛?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