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才有很多,以诸葛亮的能力,完全可以自比姜子牙和伊尹啊,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俩,击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而且也是能文能武之辈;而伊尹辅佐成汤建商灭夏,都是先秦时期最杰出的人物。
而诸葛亮的目标不是辅佐一个汉室后人,重现汉室江山么?当时的局势与姜子牙和伊尹面临的局势何其类似,但为何诸葛亮要自比管仲和乐毅呢?要知道管仲辅佐齐桓公也仅仅成为春秋第一霸,并没有完成大一统;乐毅就更不必多说了,最多算是个辉煌的悲剧人物。
其实,诸葛亮可能一早就料到了结局,但诸葛亮作为智谋绝顶之辈,心中自有傲气,想要与天斗一斗,看人力是不是真能胜天。他选择了没落的汉室宗亲之后刘备作为自己的辅佐对象,并利用些许营销手段提高自己的身价,让刘备对自己推崇备至,然后再向刘备推销自己规划。
刘备当时已经年近半百,却依然一事无成,兵不满万,将不过数员,文臣谋士更是缺乏,得知徐庶要走的消息,更是颓废至极;幸好徐庶临走之前,向刘备推销了好友诸葛亮,刘备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去找诸葛亮,如果诸葛亮不是他理想中的人才,或者诸葛亮也拒绝了他的话,估计他就真的要自暴自弃了。
幸好,诸葛亮也在观望他,所谓“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在自提身价,并将心中的规划根据刘备的情况进行修改;不然刘备第三次来拜见时,诸葛亮哪有这么快就刘备规划好了未来发展方向?做过企业策划方案的朋友都有经验,做一个方案有多麻烦,更何况诸葛亮是立足刘备现在,做布局全国的发展方向。
刘备也不傻,如果诸葛亮没有充分的数据和理论基础等来说服他的话,刘备只会当诸葛亮是个骗子,转身就走;虽然我们现在只是大概的知道诸葛亮和刘备谈论了大概的发展方向,具体的这个方案呈现是什么样不得而知,想来应该是极为精彩的,如果能完整的保留下来,估计是一份能列入教科书的方案吧。
而在这份方案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曹操南下;诸葛亮隐居隆中,却能通过种种线索及天下大势的发展趋势,推断出曹操必然南下,这对刘备来说是一个机遇;但刘表的死却是诸葛亮没有预料到的,按照诸葛亮的预测,应该是趁着刘表与曹操大战的时候,乘机夺取整个荆州;但事情发生了变化,只好改变局部的方案,最终靠孙权抵挡曹操,夺取了荆州南部。
再就是辅佐夺取巴蜀之地和汉中之地,虽然不是诸葛亮实施的,但却是诸葛亮所规划的,所以在庞统战死后,无人可用的刘备才会招诸葛亮这个总规划师入川。荆州丢了以后,伐吴是必然的,但诸葛亮没想到刘备会亲自前去;这点从刘备死后,诸葛亮感叹法正可以看得出来“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那之后诸葛亮为何要大权独揽呢?很多人认为这是诸葛亮在教育上的失误,导致后主刘禅成为一个昏君。这就要从诸葛亮自比乐毅看得出来,他这是充分汲取了乐毅失败的教训。乐毅灭齐的最后关头,就是因为燕昭王的离世,继任者燕惠王对其猜忌,才不得不离燕投赵。
诸葛亮怕刘禅掌权之后,对自己也像燕惠王对乐毅那样,所以不得不让刘禅做了“笼中金丝雀”。但诸葛亮最终的结局,依然难逃天数,虽然他穷极一生,殚精竭虑,蜀汉依然只是三国之一,而无法完成天下大一统;最终还是做不了姜子牙和伊尹,只能当乐毅和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