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自幼得了天花却大难不死、8岁登基、14打败鳌拜。而且康熙还是有史以来,在位最长的一位皇帝(61年)。在他在位期间,他曾有过六次巡游。那么康熙六次巡游到底干了些什么呢?难道是像坊间传说的那样,只是出去旅游吗?其实康熙在六次巡游中,主要巡察了黄河工程、运河以及漕运。
皇帝的微服私访,总归要有落脚的地方。奇怪的是康熙在6次下江南巡访中,竟然有4次都选择了,江宁织造的曹寅家。而且这4次到访,竟然将这个江南富豪家给吃垮了。那么就有人要问了,康熙到底和曹家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康熙要如此的偏爱曹家呢?
这便要追述到,曹寅的父亲曹玺了。顺治帝收编了多尔衮的正白旗后,曹家就正式从王爷的家兵变成了皇帝的亲兵了,曹玺也被任命为内廷二等侍卫,而且曹玺早年有镇压山西叛乱之功,后来康熙出生了,要招聘奶妈,曹玺的妻子孙氏刚刚生下小孩,就有幸被聘用了。所以在康熙执政后,曹玺很快便被任命为江宁织造。
江宁织造这一职位,如果按照官品的品级算的话,差不多也能达到个正五品的官位。不过,我们也都知道,5品官真的不算什么太大的官。但是江宁织造,是由皇帝钦点的官员去任职的。所以它的地位就相当于钦差大臣。不仅如此,它还有权跨级直接向皇帝汇报江南的情况。江宁织造主要的业务,其实也就是给皇宫采购一些绸缎布匹之类的工作。这在当时,也可谓是一份美差了(工作不复杂,又有油水可捞)。这样说也许还不够形象的说明这份差事的油水有多足,那我们就列举一组数据吧,当时江南一带的纺织产业引领全国,南京附近的纺织工人就超过5万人,纺织机器将近4万台,每年的产值将近1200万两白银,所以说这差事想不发财都难,要知道,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8000万两白银。
再说曹寅与康熙的关系,他俩可是喝着同样的奶长大的,就是发小,曹寅在17岁时就给康熙当侍卫,并深得康熙的重用。康熙二十九年,曹寅任苏州织造,两年后父亲曹玺去世了,曹寅调任江宁织造。除此之外,曹寅还被任命为巡视两淮盐政、两淮巡盐御史。由于盐在古代一直被官方所控制,所以盐差也是一份十分捞得到油水的美差。这也使得,曹家在曹寅时期,达到了曹家最为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曹家,在江南一带,是有名的富豪了。
然而就像红楼梦中第16回,曹雪芹通过王熙凤的口吻,叙述接待皇帝的开销之大一样。真实生活中接待皇帝的开销,也的确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花钱如流水)。所以就算曹家家大业大,也招架不住康熙的三翻四次的驾临。无奈之下,曹寅不得不选择,挪用公款来保证皇帝的日常开销。
俗话说,官场犹如战场。一旦你在某一方面,出现纰漏时,便会有人去皇帝面前参奏你一本。1709年,两江总督噶礼状告曹寅挪用公款300万两白银,并请求康熙对曹寅进行相应的惩戒。康熙念及曹寅与自己是发小的关系,加上他也明白曹寅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满足皇帝所需要的排场。所以并没有对噶礼的弹劾采取任何实际行动,仅仅只是在口头告诫他补上亏空。但是,300万两的白银啊!哪里是说补上便能不上的,不过皇命难违,曹寅也仅能咬着牙点了点头。
曹寅死后,曹寅的儿子曹继承了他的官职。康熙一度表明,曹的官职是康熙看在曹寅的面子上给的,以后是不会再有了的。康熙死后,四阿哥(雍正)继承皇位。这位与曹家向无交集,加上对其父亲有诸多偏见的新帝在登基后,立即对有过巨额亏空的曹家,进行了抄家措施。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是曹寅的孙子,他是经历过曹家的兴衰,所以他在红楼梦中所设的背景,也几乎都是围绕着他当时经历的事件进行设定的,书中富甲一方的贾府,其原型就是曹家,最后竟是被康熙吃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