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5月,在日本的梁启超反复斟酌后,提起笔来给发妻李蕙仙,写了一封耐人寻味的信。除了汇报在日本的生活外,也汇报了他在应老师康有为邀请去美国的时候有了一段新恋情。
28岁的梁启超爱上了20岁的漂亮才女,也是他的超级女粉丝美籍华裔姑娘何蕙珍。自己爱上了别人,而给妻子写信,这确实不多见,是出于炫耀,是出于试探,还是怪罪妻子不好呢?
如果是一般女子,或哭求可怜,或闹来要挟,其实,笔者觉得都不会管用,敢给妻子亮明底牌,是下了决心的男人才会做的。
32岁的的李蕙仙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也非常漂亮,她没有哭没有闹,而是平静地回了一封信,这封信瞬间就打消了梁启超再娶的念头。不仅如此,就连日后,痴心的何蕙珍从美国追到中国,梁启超都没有动心。甚至连一顿饭都没有请何蕙珍吃,那么,李蕙仙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
大家都知道梁启超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大家。他不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策划者,更重要的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学者。比如“中华民族”一词就是梁启超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的。还有诸如“经济”,“组织”,“干部”等词,都是出自梁启超,是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的的新词。他是一个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学贯中西,囊括古今。
梁启超一生充满传奇,也包括他的婚恋。梁启超出生于广东一个乡绅的家庭,父亲以教书为生。梁启超少年就已经表现出文学方面的才华,和许多文人一样,他走的也是科举的道路。12岁中秀才。17岁那年,参加乡试中举,主考官是清朝礼部尚书李端棻,看到梁启超的文章爱不释手,非常欣赏其才华,做主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为妻。
1891年,19岁的梁启超与23岁的李蕙仙拜堂成亲。一段才子佳人成为当时的佳话。李蕙仙出生于名门,家世远比梁启超好得多。且吟诗作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有才女美誉。但是李蕙仙也非常有个性,不爱金钱富贵爱真才实学的年轻才俊,这样才相中了梁启超这样的寒门学子。
结婚的第二年,李蕙仙随梁启超回到广东乡下老家。其实这对于一个娇生惯养的大户千金来说很不容易。李蕙仙是在北京官宦之家长大的,南北方生活习惯不一样,语言不通,乡下生活条件的艰苦,都没有难倒李蕙仙,她性情爽快,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遇事冷静果断。操持家务,孝敬公婆,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贤妻良母。
李蕙仙的贤能使梁启超无后顾之忧,从没有为家事而分心。梁启超无钱买书,李蕙仙将陪嫁时的首饰变卖给了他。李蕙仙还在事业上遇到挫折时,时时激励丈夫。两人感情很深厚。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逃亡日本,李蕙仙安排全家连夜逃跑到澳门避难。李蕙仙在极艰难的情况下,代替梁启超服侍老人,抚养幼女,使梁启超很感动。但是相隔一方,长时间的不相见,对于夫妻来说是大忌。距离并非产生美,也产生了疏远。
1899年底,梁启超,应在美国的康有为邀请,赴美国檀香山进行护国宣传。在这里他遇到他的女粉丝何蕙珍。何蕙珍是在美国出生的,刚刚20岁,长得很漂亮,也是一位才女。
何蕙珍
尽管她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却时时关心着中国局势的变化和民族前途,她是梁启超的粉丝,当别人用英文攻击梁启超的时候,她在美国报刊上替梁启超申辩驳斥。这一切都是她默默做的,梁启超并不知晓。两人在一次宴会上相识,相谈甚欢。
从相识到渐渐萌生爱慕之意,再到相思之苦,终于有一天,何蕙珍大胆表白了对梁启超的爱。梁启超也已坠入情网,几近痴迷。
这时,梁启超的好友做媒,并对他说,你不懂英文,而何蕙珍就住在这里,对你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最先倡导一夫一妻的社会理念,但后来康有为娶了6房姨太太,而梁启超更担心的是李蕙仙不能同意。但终难挡住李蕙仙火辣辣的爱情,于是在1900年5月,梁启超给妻子李蕙仙写了一封信。拐弯抹角地还是汇报了他的新恋情,明眼人一看就是欲擒故纵。
李蕙仙看后,心里五味杂陈,但还是平静地回了一封信。大意是,你不是女子,大可不必从一而终,如果真的喜欢何蕙珍,我准备禀告父亲大人为你做主,成全你们。
一听妻子要将此事告诉自己的父亲,梁启超害怕了。他深知父亲眼中最看中的儿媳只有李蕙仙,不仅李蕙仙会管家,对待公婆很孝顺,就连亲戚的子女,李蕙仙也接到自己家,管吃管住。整个梁家上下都说李蕙仙的好,绝不会容纳旁人。想到这里,梁启超赶紧回信说,爱妻误会了,我绝没有娶何小姐的意思。更何况,国事艰难,我不能过于沉溺儿女私情。
梁启超从此再也不见何蕙珍,以理智锁住情感,结束了这场苦恋。他留下一首诗,几近逃奔而去:颇愧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知己总让卿。
1924年,55岁的李蕙仙病故。两人共同生活了33年。
李蕙仙病故后,何蕙珍又从美国追到北京,其用意不言自明。此时的梁启超已是民国司法总长。但他只在办公室里招待何蕙珍,连一顿饭也不留她吃。梁启超的这一做法,确实有点薄情。
何蕙珍一生未嫁,直到终老。